第二百八十二章 药到病除的西医诊申智才在上溪租了三间房子,门口挂了块“西医诊所”的牌子,诊所就开张了。在上溪,还有一家西医诊所,是一个叫马宇清的人开的。马宇清不是本地人,他医学院毕业后做过军医,他所在的部队被日军打散了,他为寻找恋人梁淑静辗转来到临海。 他在敌占区找到恋人后准备回家乡时路过上溪,见上溪这地方安定繁华,就决定在这里落脚。梁淑静是护士学校毕业的,他们夫唱妇随开了家诊所,以此谋生。马宇清被当地人叫做“马先生”,他医术高明,很受当地人尊重,成为上溪的名流人物。抗战胜利后,被阳嘉县政府任命为上溪乡乡长。一个外地人,按理是很难当上乡长的,但是由于上面对乡长的文化程度有明确要求,而在上溪乡,达到高中文化的本来就屈指可数,可是这几个文化人或多或少跟八大队有些牵连,排来排去就排到了马宇清。 申智高想,上溪是被共产党赤化的重灾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乡长坐镇,马宇清在国军干过,虽是军医,但毕竟做过军人,做事情能够强势一些。作为马宇清,本来可以拒绝不当乡长,安心开自己的诊所,拒绝的理由也很充分:不是本地人,对这里的情况不熟悉。可是马宇清丝毫也没想过拒绝。申智高征求他意见时,说了一大通请他出面当乡长的缘由,马宇清心里就生出了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豪迈,他想好好在上溪有一番作为。当乡长没有工资,如果马宇清不认真,应付应付上面的差事,他还是有精力开好自己的诊所的。但马宇清不是这种人,他想既然答应当这个乡长,就要当好,于是他又是清查共产党,又是宣抚,又是筹款修塘堤,干得不亦乐乎,把诊所的事基本上交给妻子梁淑静。申智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上溪开诊所的。马宇清的诊所叫“马宇清诊所”,马宇清学的是西医,自然是以西医行医,但在抗日战争时期,西药非常紧张,因此他不得不也以中医看病,用中药治病。待申智才开诊所时,西药已不紧张,欧美国家大批西药进入中国,因此申智才干脆叫“西医诊所”,表明专门是西医,以区别于“马宇清诊所”。这也阴差阳错,其实马宇清比申智才更懂西医,申智才比马宇清更擅长中医。可是当时缺少西药,乡民以为马先生是以中医为主的。申智才就利用人们的错觉,打响西医的牌子,让人感觉他才是专长西医的。申智才在给乡亲们业余治病时发现,用西药治病非常灵,由于大家以前从没有用过西药,一服西药,马上药到病除,打针就更灵了。以前是由于战争缺少药物,既然现在不缺西药,何不专门以西医行医呢?申智才想,自己精通英文,也懂一点德文法文,在运用西药方面有优势。此前申智才通过看药书,在山上采了大量可治各种病的草药,此时他全然抛开这些,以纯西医的面目出现。那些草药只是用来送给来看病的熟人。申智才的西医诊所开张后,很快红火,名气盖过了马宇清诊所。渐渐地,西医诊所门庭若市,马宇清诊所门可罗雀。这个情况,让马宇青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是堂堂医学院毕业生,做过正经八百的军医,申智才是个土包子出身,没上过一天医学院,而且自己的妻子是正规护士学校毕业,而申智才连个护士也没有,人们怎么会相信他会超过相信自己呢?梁淑静责怪丈夫当乡长把诊所搞砸了。她说:你鬼迷心窍去当什么乡长啊?当个乡长又不能当饭吃,整天忙忙碌碌的却又不赚钱,自己好好办好诊所是正经。马宇清当然知道,自己如果不是整天忙于乡公所事务,诊所不至于如此。他想办好诊所,但更想当好乡长,他更热衷于政治。他觉得不能为诊所放弃政务,他清楚,诊所生意尽管不好,但也足以维持生计。有人跟马宇清说,申智才是八大队的人,乡公所应该取缔他的诊所。马宇清闻之不以为然。他认为,申智才通共的事属于阳嘉县管辖,不属于上溪乡管,申智才在上溪开诊所也是凭本事吃饭,虽然因此影响自己诊所的生意,但也没权力取缔他。如果凭行政手段强行把他关闭,人家会说自己是挟私报复,私仇公报,说自己心胸狭窄,滥用职权。再说,听说申智才跟阳嘉县长申智高是堂兄弟,关系很好,如果自己乱搞申智才,万一申智高不高兴,弄不好把这个乡长也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