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坚持战争的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果没有盟国援助,苏联恐怕自己就因为饥饿崩溃了,即便少量生产出的粮食经过层层低效率的运输到了面粉厂和饲养牲畜的牧场,再成为面包和肉罐头后还会有多少呢?美国援助的食物很多可以完全可以立即食用的野战食物,苏联天气冷,人必须吃大量肉食,苏联的肉食主要靠牲畜吃粮食产生,由于天气冷,缺乏牧草,只能吃谷物,所以苏联的肉食成本也高于其他国家。美国的肉罐头马上就能食用,非常方便,这不是纸面上后方多少头牛,多少口猪能相比的,即便是有牲畜,还需要人屠宰、冷冻、储藏、加工吧!苏联当时能有多余的人力吗?有人居然认为副食不重要?看来真是没当家、没挨饿、不知道柴米油盐的新时期青年啊!每月35斤-45斤粮食,都不够吃,总是吃不饱,为何?肚子里面没有油水,吃的粮食很快成了粪便,无法供应身体所需的热量。冰天雪地的苏联战场,对士兵而言,是一个肉罐头更重要,还是三斤生小麦更重要?后者可是需要褪壳、磨成面粉、用干净的水和面,需要效母,还需要燃料和烤炉,才能烤成面包,光吃面包能行吗?最起码还要盐、咸肉、咸菜等佐餐吧!而肉罐头提供的热量相当于两倍以上的面包。美国提供的咸肉、咸油脂、糖等也给前线的红军提供了足够的热量,战争中后期,美国基本能保证苏军600万人每天一磅的野战食物供应,这就使得苏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燃料、运力等,这也正是战时苏联最紧缺的东西。现代战争拚的就是后勤能力,拿破仑说过:军队的战斗力来自士兵的胃。吃不好,体力能好吗?体力不好,病员多,不是直接影响军队的员额和卫勤保障,直接影响到战斗力。如果你是苏军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到了吃饭的时候,你对手下百万官兵说:指战员同志们,由于劳动力的大量丧失和劳力转移,没有更多的人来收获加工储运粮食食品,你们的食物和燃料都在俄罗斯的土地上,你们尽情的享用吧。看看祖国大地上出产的土豆、小麦、玉米和各种蔬菜野菜,奔跑的野猪野兔,各种可以做燃料的灌木树木吧!当然官兵还需要镰刀、锄头、基本脱粒设备、麻袋、铁锅、屠刀、炊事铲、案板、还有食盐等等,官兵们不当场打元帅的黑枪才怪。如果是另一种场面。虽然也很艰苦,粮食成品不多,但是每个战斗人员都能分到一个美国肉罐头,吃黑面包或者煮土豆的时候还能分配点咸猪油佐餐。吃完了,还能分几支美国香烟,喝点带美国糖的红茶,这对提高士气能起多大作用呢?历史上谈到苏联二战的粮食食品供应问题,不能不谈商品粮问题,粮食和食物总产量是一个定数,但是必须留出农民自己的口粮、种子和饲养家禽家畜的饲料粮。在战前,每年苏联农庄都要留出4000-5000多万吨这样的粮食来,剩下的才是供给国家的商品粮。然而在1941年-1944年,苏联4年内的粮食产量锐减,尤其是1942年,1943年,更是全部粮食产量下降到战前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些粮食要供给1亿3千万人吃饭,还有各种牲畜饲料,苏联不得不实行低量配给。苏联战时总采购粮为接近7000万吨粮,这些粮食要供应7000多万人,而后期会更多和数百万匹马4年的食用,这么一来就很少了。盟国的粮食和浓缩食品的来到,大大缓解了苏联的食物匮乏,同时也解决了人力燃料运力电力等匮乏,任何忽视和矮化盟国食品援助的言论都是毫无道理的。1944年成了战争时期农业发展出现转折的一年,随着被占领土不断获得解放,这一年总播种面积已达到战前的百分之七十三,而1943年为百分之六十三。谷物播种面积增加了—千一百四十万公顷。牛的总头数达到战前水平的百分之八十一,而1943年为百分之六十二。农业总产量已达战前水平的百分之五十四,而1943年为百分之三十七。1944年谷物产量4910万吨,皮棉110万吨,糖用甜菜410万吨,牛奶220万吨,肉和油脂200万吨,蛋类36亿个,马铃薯5490万吨。1945年的春播面积扩大了四百五十万公顷,使播种总面积达到五千五百一十万公顷,扩大的播种面积主要在已解放地区,首先是乌克兰,其次是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从1944年开始,全国的牲畜头数不断增加。1945年底,全国大牲畜有四千七百四十万头,猪一千零五十万口,羊六千九百九十万只。国家收购的主要农产品大致保持在1944年的水平,收购粮食二千零二万吨,籽棉一百十六万一千吨,糖用甜菜四百六十九万九千万吨,葵花籽四十九万吨,肉类活重一百二十五万吨。4910万吨谷物产量只是去壳前的重量,去壳以后,在考虑运输/仓储中的消耗,人均还不到200公斤,这点粮食,连供应后方1.9亿人的伙食都成问题,还能满足1000万军队的的食品供应,以及上百万匹战马的食物?是远远不够的。“第一辆汽车在德国发明,德国这个行业很难会被别人超越。第一架飞机在美国发明,这个行业到现在都没人敢挑战美国,这就是技术至高点,开创者很关键的。排除了气候原因,又非兵力不足,到底什么才是德国失败的罪魁祸首?其实这个问题已经给出了答案!老叔,要战胜苏联,德军的力量从来就是不足的,这主要不是指作战部队,而是指原材料、物资储备和运输工具。说白了,美英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才是苏联坚持下来的原因。”叶奋韬总结道:“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把国内外所有的力量联合起来,才有坚持并胜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