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511章 后勤之粮秣

作者:泰梦 字数:2971 更新:2023-07-30 15:43:13

第五百一十一章 后勤之粮秣在这一时期,马尔波罗行动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不让他的敌手——巴伐利亚选帝侯——在其本国得到哪怕是最少的粮食。马尔波罗从西北出击,打败了多瑙华斯选帝侯,并迫使他撤过多瑙河,沿累赫河右岸向南退至奥格斯堡,在此处,选帝侯利用该城的防御工事,使自己安全地站住脚跟。马尔波罗也渡过了多瑙河,然后沿累赫河对岸行军,到达前面提到的弗里德贝尔格营地,他在这样插进了选帝侯和他的国土之间以后,动手洗劫巴伐利亚,派出别动队拿走一切可拿之物,其余的放火焚烧。马尔波罗自己把这一行动有时称为高压性的,有时称为惩罚性的,企图以此或者迫使选帝侯背弃同法国的联盟,或者在他拒绝背盟时加以惩罚,然而,真正的目的是军事性的,面对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马尔波罗希望把他们饿垮,而不是冒险一战。因此,他想向法巴联军补给品的来源地英戈尔施塔德和乌尔姆进军,但是,如果要留下一支部队守卫累赫河,他就感到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实施这一向敌人北部和西部的进军了。因此,必须找到某种别的方法,使敌人感到采取渡河行动是不值得的,马尔波罗通过洗劫巴伐利亚达到了这一目的。然后,他沿累赫河顺旧路返回多瑙河。但是,塔拉尔和选帝侯不愿继续呆在奥格斯堡眼睁睁看着饥饿的绞索紧紧地套上自己的脖子,他们抢在马尔波罗之前赶到多瑙河,在荷希斯塔德占领强固阵地,挡住了他的去路。现在,不是马尔波罗不让敌人得到补给品,而是他自己一俟取自巴伐利亚的给养耗尽就得挨饿,指望从本国得到援助是不可能的。尽管向一支已占领有利阵地的人数众多的军队发起攻击是一桩非常危险的事情,但除冒险外别无他法。这样,就打响了布仑汉会战,并且赢得了胜利。由于预有周密规划,由于在索取补给品时常常伴以**裸的威胁,马尔波罗终于能够不太困难地为其军队弄到给养,只有当他在一地停留时才发生问题,这时,总是饲料难以筹集。然而,在行军时并不需要有复杂的后勤机构,这就免除了军队的拖累,使之能够卓越地完成行军任务,在水平上几乎不亚于100年后拿破仑的行军,当时这样的行军之所以比较少见,并非因为它难以实现,而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一国的力量主要寓于要塞之中,因而这种行军作用不大。布仑汉会战终究并未结束对法战争,而马尔波罗和尤金亲王对土伦的进军则完全是徒劳无功的。在运动中保障军队给养比较容易,这也是不需要建立正规补给部队的原因。有时也有人提出这方面的建议,但得不到响应。那时的统治者们一致认为,利用承包商虽有种种弊病,但比较便宜合算,其主要优点是战争一结束即可予以遣散,但是,承包商从来都只能保障军队需要的一小部分。特别是饲料,每次都必须采取复杂的,全面组织的行动来就地筹集,那时的兵员是人类的渣滓,为喝酒而应征的,出外征集粮秣时常发生大量逃亡。正是为了防止士兵逃亡,奥地利军队于1783年建立了第一支补给部队。 这支部队并非用来从后方基地前送补给品,它的任务是就地筹措。以下数字表明,按照欧洲当时的人口密度和农业发展程度,给运动中的军队供应给养是完全可能的。一支军队假定为6万人,每天需要9万日份面包。如焙制率为3:4,则生产1磅面包需要12盎司面粉,设每个日份的面包为2磅,则10天期间所需面粉总量为90000x2x10x3/4=1350000磅或600吨。假定某一地区在农业上是自给自足的,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英里45人,这个数字至少对西欧来说是太低了,当时西欧人口密度大约在每平方英里35人到110人,4月份,因为战局通常均在4月开始。这时应有6个月的存粮,因而此时的面粉实有量每平方英里大约为180x2x45=16200磅,约7吨。取一个长100英里宽10英里的地带,这就是说,粮秣征集队离开道路两侧无需超过5英里,其实有面粉总量应为7000吨左右。其中,供军队在10天进军期间食用的不到10%。所以,只有军队须在一地长期停留时,换言之,只有在围城期间,才会发生短缺。饲料的供应较为困难,但本质上并无两样,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每英亩青饲料也足供50匹马一日食用。这样,一支军队的4万匹马每天需要800英亩青饲料。如果用10天通过一片宽10英里长100英里的地带,军队的马匹将吃光长在8000英亩土地上的饲料,亦即占该地带总面积的八十分之一。但是实际用来种植饲料的土地面积要大得多。要证明这一点是很容易的,因为8000英亩饲料仅能在一年中饲养4000匹马。这一数字同居民数字比起来是太低了,根据1812年法尔将军的计算,在俄国西部的贫瘠地区,这一比例为1:3,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无法说明一支军队究竟能在一个地域停留多长时间,我们只知道每当进军围城战或屯兵久驻时,饲料总是最先耗尽的物资。当时,由于供人马食用的粮秣只有一小部分是成品,所以,每当在一地长期停留时,军队实质上就变成一台食品加工机:磨粉、砍柴、烤面包、割饲草。上述工作每过几天就必须重复进行一次,显而易见,它与军队的正常任务是有很大矛盾的。实际上,为了执行后勤职能,完全可能使军队的军事职能在较长期间全部停顿下来。需要收割饲草时尤其如此。这时还必须格外加强警戒,以防敌人突然袭击。在从上述事实中引出结论之前,还要简单谈谈法国大革命以前两个世纪的战争中弹药消耗的问题。这方面的数据很难找到,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弹药消耗问题不是很重要的。直到1870年普法战争之后很久,弹药供应同给养供应相比仍然是无足轻重的。的确,弹药需要量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军队通常可以一次带足供整个战局使用的弹药,从后方基地实施再补给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如果需要,当然,大都是在攻城期间。17世纪上半叶,军队出征时,装填火药的炮弹基本携运量为每炮100发,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就连在攻城期间,预计每门炮每天最多也只发射5次。17世纪后期,根据沃邦的计算,平均每炮每天只用4发炮弹。所以,同粮秣相比,弹药消耗量仍然是微不足道的。沃邦(1633-1707),法国军事工程师。根据1828年出版的沃邦所著《论围城战与阵地进攻战》一书的计算,要在一个月内夺取一座坚固要塞,须消耗6万发枪弹和1万6千发炮弹,其中,炮弹是由13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发射的。如果枪弹每12发为1磅,炮弹平均每发为12磅,则弹药总重量(包括按所耗炮弹重量50%计算的火药)为132吨。沃邦没有解释他所说的那支军队实力多大。但是,1692年路易十四围攻蒙斯是用了6万人和151门火炮,另有6万人的部队配置在一定距离之外以阻挡援兵。假定拥有沃邦所说的130门火炮的部队为4万人,这在当时是很普通的,那么,一个月围城战中的给养消耗为1600吨,超过弹药重量的10倍。这样一支部队一般可能有2万匹马,如果再加上饲料需要量,则弹药所占的比例将下降到2%以下。当时,野战条件下的消耗数字更低。在1636-1638年的两次战斗中,巴伐利亚炮兵在8小时内每门炮仅发射7次。当然,这些数字是被作为最低纪录,因而才保存下来的。腓特烈二世非常重视炮兵,他出发作战时,通常每门炮也仅带炮弹180发。因弹药不足而迫使他改变计划的事例,仅在攻城期间发生过。此外,没有证据能说明弹药补给问题对作战行动的实施有什么影响,就连那些最强烈地坚持仓库是作战取胜之必要条件的18世纪战争研究者们,也从未提到过这样的问题。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88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