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进驻同古中正先生一连在缅甸呆了数天,走时只让杜聿明去送他,临上飞机时,他对杜聿明说:“你要服从史迪威将军的命令。”“如果史迪威将军的命令和您的决策不一样我该怎么办。”杜聿明身为黄埔一期的学生,蒋介石的嫡系,所以这个问题必须问清楚。蒋中正沉思了一下,说:“那你先拍个电报问我一下再说。”之后蒋中正乘坐飞机离去。其实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最大的问题不是仗该怎么打,而是该听谁的。理论上讲,蒋介石作为中缅印最高统帅,所有的命令都该听他的,但是蒋介石军务繁忙,不可能每天都守在这里,所以任命杜聿明为中国军队代理指挥官。而美国政府又任命史迪威为战区总参谋长,职位在杜聿明之上,蒋介石之下。但是中美思想必定有所差异,杜聿明绝对不可能凡事都听他的。后来英国政府又任命一个叫亚历山大的为缅甸战区英军司令,但是也没说明亚历山大和史迪威谁的官职大,到底听不听史迪威的指挥。中国军队还没开仗,指挥就搞的一团糟。指挥不明,前景不明啊。此时,200师的先锋部队已到达同古。在前往同古的道路上,戴安澜的师部正在前行,一路上他们遇到许多从南面逃亡的难民,这些难民中大多数是华侨,他们都受到南面战火的影响,向北逃亡。当他们看到中国的部队时,不由得眼前一亮,纷纷停下,好奇的看着这只军队。有人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上前问道:“你们是中国军队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全部欢呼雀跃,更有一位老华侨,激动的泪流满面,他用颤抖的声音说道:“祖国没有忘记我们,派王师来救我们了!”戴安澜在车上看到此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他亲自下车向这些华侨喊道:“同胞们,你们放心,我军一定能驱逐日寇,在这之前先请你们到后方安顿,待我军凯旋之时,就是你们回归居所之期。”老华侨热泪纵横的说道:“将军,我们相信你,我们这些华侨就都全都指望贵军了。”说完,老华侨向戴安澜深鞠一躬。下午,戴安澜抵达平蛮纳,随即召见地方华侨代表及印缅首脑谈话,印缅首脑告诉他今日多有士兵在这里抢夺当地民众财务的消息,戴安澜当即震怒,命人就地枪决那些兵痞,以正军纪。戴安澜最是注重军纪,他决不允许自己的队伍里有这样的兵痞,他在这天的日记里这样写道:今日由梅苗到平蛮纳,沿途见人民逃亡,情形可忧虑,到后召地方华侨及印缅首脑谈话,发现本师士兵竟有少数因人民逃亡而擅自抢夺人民物品情事,至为愤怒,万里长征,而纪律不振,其贻祸之深,岂可言喻,非重处不可!三月六日,戴安澜抵达同古,同古距离仰光仅260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戴安澜抵达之前,英军就把同古的火车站机场等战略要冲地段一股脑的交给200师。戴安澜到达同古后,除了视察军事,安排防务外还与英军第一师师长Scott会晤。不过这次会晤还不如不见,除了让戴安澜将军更加头疼外,Scott并未给戴安澜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戴安澜在那天的日记里写道:今赴同古,与英军第一师长Scott晤见,询以敌情,则不明了,询以敌战法,则亦不知,苦恼之至,今后非由我国军队负起全责不可!同古东部色当河大铁桥是连接两岸的交通枢纽,而桥下的色当河也是缅南的重要水路。戴安澜在参谋长郑延庭的陪同下站在此处,无暇欣赏色当河美丽的风光,他望着正在桥头修筑工事的士兵们说:“此处势重,必须严加防御。”郑延庭说:“西线由英军防守,这里在加上我们200师,守一个同古还是很有把握的。”戴安澜可没有这么乐观,昨天与英师长Scott的会谈让他备受打击,身为一军统帅,对敌情一无所知,这是兵家大忌。尤其是今天早上,200师全体官兵起床训练,而英军却还在酣睡中。英军的懒散让戴安澜对他们及其厌烦,他们已经被日本人打的斗志全无。终于噩耗传来,仰光失守。英国人得知这一消息阵脚大乱,他们散布谣言要撤往印度,在他们惊恐的表情中,似乎天要塌了一样。后来Scott出面处罚了谣言者,才让混乱的军纪有所好转。而200师却个个摩拳擦掌,这支军队在国内屡创日军,曾取得昆仑关大捷,他们在戴安澜的带领下积极布防。然而200师所做的努力,英军一点也不领情,并且还时常侮辱中国士兵,他们经常用及其不顺的中文说:“中国士兵,还是赶快回家吧,我们都打不过日本人,你们怎么和他们打。”200师的官兵经常和英军发生些摩擦,好在两方长官都极力制止,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恶斗。但是这一天,戴安澜接到Scott的电话,Scott在电话里向戴安澜告状:200师的一个士兵打了他三个小卒。戴安澜心想,这个士兵还挺能打啊,赶紧叫来看看吧。一看之下,戴安澜气得脸都绿了。只见这位士兵衣服被撕扯的破破烂烂,脸上又清又肿,显然是被打的。自己的士兵被打成这样,Scott还恶人先告状,戴安澜当时就火冒三丈:“说,你为什么和他们打架。”“报告师长!他们抢了我的手表!”士兵回答的很有底气,声音洪亮,完全看不出委屈。戴安澜见他被打成这样,还不失军风,心中颇为满意,又问道:“他们抢了你的手表,你不会先来向我报告,明明打不过人家还和人家打,你这不是找揍吗。”士兵眼里还残留着愤怒,他正色的回道:“这块手表对属下至关重要,那是属下参军时心爱之人所赠定情之物,所以无论如何属下是不能容忍的。还有师长,我没有打不过他们,他们也被我打的够呛,手表也被我抢回。并且属下认为我国军队不远万里出兵缅甸,就是要杨威异域,何必受那洋人之气。”士兵的话让戴安澜很赞赏,但他还是故作厉声的训斥道:“被打成这样还嘴硬,你叫什么名字。”“报告师长,我叫王为正,参军前是昆明工程学院机械科的学生。”没错这个士兵就是王为本的弟弟王为正,也就是他害得两个哥哥被抓了壮丁。“一个学生不好好读书跑来参军作甚。”戴安澜故意这样问,他知道那个时代,最有热血就是学生,他只是想听听王为正如何回答。王为正回道:“因为日本人侵略,致我华夏国破山河,若人人不保家卫国,待民族灭亡之时,读书何用!”“嗯,说的好。”戴安澜打心底喜欢这个士兵,接着一拍王为正的肩膀说:“走,跟我去英军师部,我为你讨回公道。”说罢,戴安澜带着王为正直奔英军指挥部,这次戴安澜来势汹汹,把副师长郑庭笈也带去了。一进英军指挥部,戴安澜就怒气冲冲的对Scott说:“Scott将军,请您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Scott的中文很不流利,他看了一眼鼻青脸肿的王为正,说:“戴师长,这是神马回事。”戴安澜指着王为正说:“你说我的部下打了你的士兵,可是你看见没,我的部下衣服都被扯破了,脸都肿成这样,你说到底是谁打的谁。”Scott做了一个摊手的动作,说:“Oh,戴师长,我不知道你的部下伤的这么严重,他们三个来找我时,我只看到他们留着鼻血。况且他们三个还说是你的部下先动的手。”戴安澜回过头去问道:“是你先动的手吗?”王为正回答:“我先打他们不假,但讲到动手还是他们,他们不先动手怎么能抢我的手表。”戴安澜转过头来说:“听见了吗,Scott将军,您的士兵抢了我部下的手表。”“神马手表,我不知道,他们没和我说这些。”Scott一脸的无辜。戴安澜说:“将军在处理这件事前应该先查清楚,不要让我的部下蒙受不白之冤。”“好吧,这件事我会查清,真要是像这位先生说的这样,我一定会狠狠的惩罚他们。”Scott咬着牙说道。戴安澜说:“军纪是一个军队的象征,一个好的军队就要有好的作风,否则将是一盘散沙。”Scott听不懂一盘散沙的意思,边上的翻译给他翻译完,他回道:“戴师长说的很对,我以后会严格管理我的军队的。”“希望这样的事以后不会发生。”戴安澜笑道:“我国军队不远万里前来是来帮助贵军的,我们是盟友,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日本人,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我们应该团结一心。”“是的,我们是朋友,你们中国有一句话说不打不相识,希望这位先生不要太介意,以后能和他们成为朋友。”Scott刚学会一句中国成语,现在刚好用上。目的已经达到,戴安澜带着王为正出了英军指挥部,路上戴安澜问王为正:“你是哪个团的。”王为正回答:“报告师长,我是597团3营的。”“我想把你调到警卫连你可愿意。”戴安澜打心里喜欢他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想把他留在身边。王为正愣住了,他完全明白师长的意思。他刚才还在抱怨今天真是晦气,一出门就和三个英国佬干上了,此刻师长不光为自己出了气,还想把自己留在身边,这惊喜来的太突然。旁边的郑庭笈笑道:“小子你还在犹豫什么,能留在师长身边是你的造化。”王为正这才回过神来,回道:“感谢师长厚爱,不过属下认为,战功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干出来的,属下刚入军营,没有任何战绩,不配拥有师长如此抬爱。”“哟呵,说你胖还喘上了。”郑庭笈打趣道。“你以为警卫连是吃干饭的,战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咱们师长都要上战场,别说警卫连了。”“属下还是想去战场上直面敌人,痛宰敌寇,即使牺牲也无怨无悔。”王为正还是不买账,其实是他的内心在作祟,在学校的时候每每听到日军有攻占一座城市,他的心情都是无比愤怒,他抱怨中国军队的无能,幻想着自己要是上了战场,怎样的杀敌立功,即使牺牲了也会千古流芳,熟不知战争根本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好小子,有冲劲。”戴安澜越来越喜欢这个士兵,他注视着王为正说:“王为正是吧,我记住你了,去吧,为了我们的民族去战斗,我希望经历战争之后还能见到你。”“是!”戴安澜的眼神给了他很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