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态势发展及战前准备情况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志愿军胜在攻势突然,而联合国军败于军情不明。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出国后,依照先前预案行进。考虑到我军装备差、火力弱、后勤保障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所以预定计划是先派遣2个军赶至龟城、泰川、球场、宁远、五老里一线为基本防御阵地,留另2个军作为战役预备队,前期以防御为主,等苏联军援的装备和空军一到,再开展反攻。可计划不如变化,自10月15日起,联合国军大大加快北进的进程,至20日,西线韩国第2军团之第6、7、8师进到顺川、新仓里、成川、破邑一线,距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只有90-130公里,而东线的韩国第1军团首都师已占领五老里和东海岸的洪原地区,进至志愿军预定的防御位置。而此时,志愿军只有4个师又一个团渡过鸭绿江,离预定位置还有120-270公里,这也就是说,志愿军已经不可能先敌赶到并组织防御。10月24日,麦克阿瑟给属下所有部队下达命令,取消在同月17日确定的在宣川-青山场-古仁洞-坪员-德实里-丰山-城津一线以北地区不得使用非朝鲜部队的限制,“动用属下所有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推进”,前锋直指朝中两国边境的鸭绿江和图门江。其基本意图是首先占领边界要点,造成占领全朝鲜的既成事实,阻止中苏两国可能对朝鲜的出兵援助,然后再回过头来剿灭还在内地固守防御的朝鲜人民军有生力量。接到这一命令的联合国军,以团和营为单位,放胆分兵冒进,乘汽车沿公路**,兵力分散,加之朝鲜北部有大量的高山峡谷,致使不仅东西两线部队之中出现了一个长约130公里的缺口,而且各师团间也逐渐处于分散行动、各自为战的状态,特别是西线韩军部队第6、7、8三个师贪功心切,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势头太突出以至于同美军脱离了联系。志愿军指挥部遂决定趁敌立足未稳,未发现我入朝之际予韩军以歼灭性打击。战前双方军力对比:至1950年10月20日,在联合国军在朝鲜的总兵力已达44万余人,其中地面部队约35万人,空军36000余人,海军约6万人。其地面部队包括美军三个军6个师和一个空降团,英国步兵第27旅、土耳其旅、澳大利亚第3营、菲律宾第10营,南朝鲜军11个步兵师。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指挥美第1军(骑1师、步24师、英军27旅和韩国第1师),美第9军(步兵第2师、第25师、空降第187团),韩国第2军团(第6、7、8师),负责朝鲜战场西线作战任务。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指挥美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和韩国第1军团(首都师和第3师),负责朝鲜战场东线作战任务。美军地面部队装备列表(以每个步兵师为单位):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各种炮959门(榴弹炮72门、各种直射炮120门、迫击炮160门、高射炮64门、火箭筒543具),其中7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含坦克)330门,联络飞机22架,汽车3800余辆,无线电机1688部,密码机145部,每个排都有无线电话和有线电话各一部。韩国军队步兵师无坦克,武器装备中重火器与美军相差较大,各种火炮392门。相比人民军和志愿军情况就比较可怜了:人民军在北方靠近中朝边境的部队,兵力只有3个军团9万余人,几乎所有重装备都在9月份后丢失,而且大部分都是新组建部队,能坚持作战的阻止联合国军北进的只有第一军团的3个师和长津附近的1个工人团和坦克团。另外在中国东北地区整训的部队有3个军团9个师1个坦克团,全是新部队,共9万人。还有被阻隔在三八线南地区有9个师的余部,统一编为第二战线部队,在宁远以北还有第4师的2个营,和第7师的两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团。志愿军前期入朝部队有第38、39、40、42四个军(全部齐装满员,平均每个军在万以上),加炮兵第1、2、8师,稍后50、66军也进驻朝鲜,总兵力约29万。人民军大部分是新建部队,重武器缺乏。志愿军装备更差:无空军,无海军,无坦克,装备列表(以军为单位),各种火炮520门(后续50军和66军火炮更少),其中直射炮108门、迫击炮333门,火箭筒81具,无榴弹炮和高射炮,70毫米口径以上的炮190余门。无线通信机69部,有线电话机375部,汽车100辆。步枪是“万国牌”,种类繁多,只有一半是半自动枪械。这样的装备几乎已经是当时中国军队能拿的出手的最强装备了。我一个军的火炮数量约是美军一个师的54%(美军配属的重炮更多,而志愿军的重火力就只有迫击炮和手榴弹),无线和有线装备总数约相当于其5%和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