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老兵临走的座谈会上,老兵吴学刚谈到“在査果拉戍边,虽然使我吃尽了苦头,也牺牲了许多个人利益,但一想到曾在这里履行了光荣的义务,实现了人生价值,就感到太高兴、太欣慰了”他留下自己的地址说:“如果哨所需要,请打电报来”。山为地之极,兵为人之杰。世界屋脊因为有众多的山而成为一种博大的境界。査果拉哨所因为有无数勇于吃苦、扎根雪山、默默奉献的军人而放射出耀眼的光彩!我们怀着一路的崇敬,又是一路艰难的攀援,终于来到了查果拉哨所主峰阵地。我们在哨所主峰上和正在巡逻的哨兵不期而遇,只见他们的嘴已严重干裂,黝黑色的脸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黄褐色的灰尘。他们要求和我一起合影,我真的是感到了十分的高兴和荣幸。我们站在标有“查果拉主峰”的石碑前,手拉着手,在凛冽的寒风中拍摄下了这历史的一瞬。走出查果拉,我还无数次地回过头去,继续朝着查果拉主峰的方向远远地眺望。依稀中,我深切地感到,屹立在査果拉哨所主峰上的,那块经历过多少飞沙走石,风霜雨雪的石碑,不正是査果拉哨所英雄士兵们的象征和化身吗?他们与祖国神圣的疆土为伴,他们与祖国神圣的边防同在。这不禁使我想起这样一句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铭言:自古边关多良将,自古忠臣守边关。此刻,那首《解花献给査果拉》的歌似乎又在耳畔响起:金色的草原开满鲜花雪山顶上有个查果拉查果拉山高风雪大山上自古无人家……这首歌,是我们西藏军区已故著名的女诗人杨星火写给查果拉哨所的。这首歌每个查果拉的战士都会唱,每一代查果拉战士都会唱。今天唱起这首歌又有另外的一番感受。2003年的中秋,我在驻亚东的某边防团蹲点。这是我们军区主要方向上的一个边防团队。团部所在地的亚东县是西藏的边防军事重镇。位于西藏南部喜马拉山脉中段,东面是不丹,西面是锡金,南面与印度交界。亚东沟河谷将喜马拉山脉切出一条裂缝,使得南来的印度洋暖流得以从裂缝吹人与北来的寒流交汇,形成亚东沟多雨湿润的气候。近2000米高差形成的垂直气候带也令亚东沟植被丰富、动物种类繁多。北部处在喜马拉山脊梁和北坡,地势平均在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众多,雪山下多是冰川、湖泊、草原。亚东是四国交界点,也是多国民族化和边贸的汇集点。亚东的著名,也因这里曾是英军入侵西藏的通道和藏军阻击的战场,是《紅河谷》故事的发生地和拍摄地。曲米欣古要塞是抗英最惨烈的战场之一。1903年,英军由亚东入侵西藏,在曲米欣古遇藏军阻击。英军使诈,以和谈诱使藏军放下武器,然后包围要塞以长枪射击,藏军全部牺牲。英军**,1904年攻抵拉萨,胁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拉萨条约》,将亚东等地强行开放为商埠。现在在县城驻地上下司马镇都还有当年英国人建筑的房屋和兵营旧址。亚东境内有大小湖泊34个,其中最大的是多庆措《湖),位于亚东县堆纳乡。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湖泊了。这是一个沿着一长列雪山而形成的高山湖泊,湖水由雪山冰消雪融汇成,清澈如镜。由于雪山、蓝天和白云的折射光,湖水呈现出淡蓝、深蓝、浅绿、翠绿、墨绿五色,且随视角的不同,变幻出的色彩也不同。东岸有七座雪峰,高耸人云,民间传说是喜马拉山七仙女,最高的一座叫卓姆拉日峰,海拔7314米,是国内外登山勇士竞相攀登的高峰,但至今无人能征服。雪峰间夹有冰川,有的冰川达至湖面,甚是壮观。亚东有“天然花园”之美称。春夏间进入亚东,触目皆是花的世界。至七、八月,帕里草原上的小野花也陆续开放了,蓝天白云下,四周雪山的环绕下,绿野如茵,野花摇曳、牛羊悠悠,牧人甩着鞭子哼着山歌。亚东沟和下亚东的森林,林间也竞放着许多黄色的、紫色的、红色的野花,还有鲜艳夺目的野罂粟。在这里,你会迷失自己。到了秋天,整个亚东沟就层林尽染,灿若云霞了,当然,有高耸入云的雪峰作背景,这就使得亚东沟的秋色有别于其他山野的秋色了。这里是西藏高原上又一块风景如画的绿洲,不似江南,胜似江南。同时,它历来又是边防重地。闻名全国、全军的边防要塞,被誉为“西南第一哨”的乃堆拉哨所就雄踞在海拔4300多米的乃堆拉山口上。我还没有到西藏军区工作前,就深谙乃堆拉的大名,充满着神秘感。到西藏军区工作后又不断听到有关乃堆拉的许多故事和传说。一定要早些上乃堆拉去,成了我到西藏工作后的第一个愿望。没想到三年后才得以实现。原因很简单,副官的行动总是得听主官的安排。中秋节早晨7时20分,我们驱车从亚东县城的团部出发,奔赴海拔4318米的中印边境乃堆拉哨所。祖国内地已是秋高气爽,而这里依然寒意袭人。远远望去,喜马拉山脉的积雪清晰可见。据边防团史团长介绍,乃堆拉哨所一年中有8个月处于与外界隔绝的封山期。数十年来,一茬茬官兵在这里圆满完成戍边任务,被誉为“雪域雄鹰”。听说有首长来,刚刚用完早餐的战士们已列队等候。我们在史团长的引领和介绍中同官兵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我们看到那一张张因强紫外线长期照射而显得粗糙黝黑的年轻面孔,写满了刚毅和忠诚。这里海拔高,严重缺氧。但史团长告诉我,我们的官兵却是天不愁,地不愁的革命乐天派。让我们看到的确实是官兵们那张张布满髙原红的脸上绽开的春天般的笑容。这里严重缺氧,却并不缺少欢乐。“乃堆拉哨所庆中秋艺演唱会”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一首首雄壮嘹亮的战斗精神歌曲穿过云层飘向远方;由哨所笑星付勇、周健、颜春光、张超自编自演的相声《促球与石油》、m手》,幽默风趣,引来阵阵欢声笑语。哨所官兵争先恐后登台献艺,演唱会**迭起。参加完演唱会,我们沿石头砌成的台阶一步一喘走上3号阵地,看到上等兵次达、列兵陆健正担负边境观察任务。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哨所的执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史团长和执勤哨兵告诉我,边境情况可通过传输系统实时显现在西藏军区和总部的终端上。我们在哨所的通信机房见到了三级士官刘长民。这位来自南方的战士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祖父在美国纽约经营电器数十年,资产过亿,多次要他复员去美国帮助经商,可刘长民不为所动。问其原因,他的话语朴素而真诚:“乃堆拉哨所需要我,我更需要在这里磨炼自己。”舍不得离开乃堆拉的不止刘长民一人。交谈中,哨所的数十名官兵都a我这位首长表达了同样的心愿。更令我感慨的是,一上午,10多位曾在乃堆拉哨所战斗过的官兵,从天南地北打来电话,他们除了向战友祝贺节日,还表达了一种共同的情感——乃堆拉,已成为他们永远的记忆和思念。在乃堆拉,时时都能感受到方方面面送来的温暖。副连长朱林介绍说,“中秋”前夕,团党委和驻地亚东县政府分别派人登上哨所慰问,不但送来了中秋月饼,青菜、猪肉、奶粉和水果,还送来了精心排练的艺节目和各种书籍、光碟。排长王叶超指着沿营房墙角堆放得整整齐齐的柴垛说:“团机关从7月初就开始向哨所运送冬囤物资,目前冬储工作已基本完成。有部队各级党委和机关真诚送温暖,热心解难题,我们边防哨所官兵虽苦犹甜。”当然,在乃堆拉我们也看到了被一道铁丝网隔开的印度边防士兵,他们友好地向我们招手。我们也以同样的招手向他们致意。从乃堆拉哨所下山的时候,哨所又开始飘雪了,浓雾缠绕在山间。我问史团长今天晚上乃堆拉的官兵们能看到十五的月亮吗?团长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能看到,一定能看到。我当然明白团长的意思,是啊,一定能看到。这个月亮永远在乃堆拉哨所官兵和他们的亲人及祖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