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要说的人就是小杜了。他名宏。说小也不小,也是四十出头的人了。认识他时,任军区保卫处长,后任工兵团政委,现任日喀则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他搞摄影的时间和名气不在赵将军之下。大概是出生在三秦大地的缘故吧,在这方面还颇显几分灵气。他的作品我也看过不少。当然不乏佳作。其中有两幅印象最深。一幅是反映藏传佛教在经堂里诵经场面的。只见庄严肃穆的诵经堂里,一缕缕清晨柔和的阳光从经堂屋顶部的缝隙处透射进来,弥漫在经堂内清晨柔和沐香的空气里,一群诵经的喇嘛们一个个端坐在经桌前,在一位老喇嘛的引读下诵念古老的佛经,其情悠悠,其声切切,与那袅袅香火,缕缕阳光融会成一幅仙风神韵般的寺院早读场面。另一幅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藏族老阿妈在寺院转经筒前转经祈佛的情景。老阿妈脸上刀刻斧削般的皱纹被摄影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她手拄拐杖,一副历经沧桑模样。勾画出在全民信教的西藏,芸芸众生是何等的虔诚。询问小杜今后的想法,好像很简单,愿望是争取再拍摄一些更好的照片,并打算在内地办个摄影作品展览把自己和战友们的好作品介绍出去,以展示西藏和西藏军人的人风光和战斗精神。我感觉挺实际,当然操作起来,还得下点工夫,不过俗话说,诚心总是可以感动上帝的。第三,当然应该说到老董了。他是西藏军区司令员。是有43年军龄,60年人生,两进西藏,已在西藏工作三十多年的老西藏军人了。他对西藏可以说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情。不仅因为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西藏,就连自己的孩子也献给了西藏。我记得是在他第二次进西藏军区工作后和我们的一次摆谈中,忆及往事,就十分地触景生情。老董知识广博,爱好颇多,不仅熟谙西藏的军事地理、历史人,还十分善于学习整理。他对我讲,他在西藏工作几十年,每天都有笔记记录。什么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什么平叛制暴,什么班禅灵童转世、金瓶置签,什么18军历史功过,什么西藏军区的历史和现实等等,可谓心知肚明。真说得上是“西藏通”、“活字典”。当然他也十分喜好摄影,尚有专功。但名气更大的,还是他对照相机的收藏。他说他收藏的照相机至今已在数百台以上,其中不乏最早期的照相机珍品。可见他,不知道是不是在世界或者中国照相机收藏界,但起码是在西藏照相机收藏界名声不蜚。如今他已年过花甲,仍在高原戍边,其精忠可鉴。如果再要说下去,仍旧是照相这个话题,那就像俗话说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如果要问西藏军区会照相的爱好者有多少,说一个保守的数字,不能说惊天动地,应该是数以万计。如果要问西藏军区能称得上摄影家的有多少,也说一个保守的数字,有点出入,也应该是数以千计。当然有的得加上业余二字。如果再一定要说下去,比照相所谓更高的玩石、绘画、书法、音乐、歌舞、垂钓等,在西藏军区也是有各路神仙的。政委老段玩石头,玩到了快著书立说的地步。主任双举搞书法也带动了一拨老的、少的们。型柏、业明、真学、友良、体堂、万勇、崔毅的摄影和垂钓技艺也是十分地了得。多嘉、毅明的乒乓球技艺亦有几分体坛明星的味道。当然最出名的要算是我们军区工团。这里是和新疆、内蒙古军区一样的有编制的专业艺团体,吃皇粮。历史也很悠久,出过名人、名歌、名舞。我认识的军队老作家苏策、徐怀中,以及因《**燃烧的岁月》而一炮走红的演员孙海英、八一厂著名导演翟俊杰,还有那首《洗衣歌》可以说就是这些名牌的代表。现在的工团有点青黄不接。演员们虽然不同程度地有点专业背景,但也很窘迫,出类拔萃者寡。因为一个个年轻,模样还算好,有点娇气、有点傲气。但也还算争气。这几年参加了一些比赛,拿了一些奖品。整体水平中等。缺乏的还是精尖人才。不过还受部队欢迎。明星人物是藏族女歌手巴桑,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组织的艺晚会演出,听说还受到过**接见和称赞。代表作作品是那首好听的《沃路》,她是首唱,韩红是步其后尘。明星作品是舞蹈《穌油飘香》,得过舞蹈大奖,在中国舞坛还着实飘香了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