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林芝,是我在没有到西藏以前最早知道的一个地方。因为那里有一个“八一”毛纺厂,70年代我结婚时,就买过那里生产的毛毯。所以我就记住了林芝这个名字。后来又陆续听到去过西藏的朋友讲起这个地方,几乎是众口一词的称赞。说那里是西藏的江南,说那里的雪山、峡谷、原始森林有多美,说那里的藏族服饰有多漂亮,说那里的寺庙有多神秘,总之,一切都使人感到很稀奇,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世界。唯一没说的就是那里缺不缺氧。到了西藏一切都得到了证实。林芝果然名不虚传。我有过许多次机会到林芝,因为那里驻有我们军区的许多部队。因为那里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较好,也适合大量囤兵。过去这个区域的兵,比现在还多。据说是有一年总参的一位新上任的年轻领导,坐飞机在西藏上空飞了一圈,就定下了在西藏裁兵减员的计划。于是这个区域的兵就从原来的xx缩编成了现在的xx。这个说法,我在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时任军委办公厅主任的李际均将军那儿得到过证实。那一年,李将军到我所在的边防部队视察,说到强军固国、强边固防这个话题时,说起了这件事。他好像很不赞同那位领导的做法。不过时间已过去了好多年,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位顿导的做法似乎没有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强边固防应该是边防军事斗争的要诣,但它绝不是靠人力密集型的兵多,而是靠科技密集型的精兵。特别是在呼吁建设信息化边防的今天,在呼吁建设睦邻友好边防的今天。否则只能是低质量、低效率、高成本、高消耗、高风险的所谓强边固防。特别是在西藏边防,我真的是不主张兵多和吃闲饭的官多。能够利用精兵后节约下来的大量经费改善高原,特别是高海拔部队官兵生存和生活环境,保证他们健康训练、执勤应该是第一要务。应该成为西藏高原新的用兵观。关于西藏边防新时期军事斗争问题,我在国防大学学习时写过一篇章,阐述了我的基本思想和观点。这篇章发到了成都军区《洒南军事简报》和光明日报的《将军论兵》上。这篇章可以说是我三十多年边防工作的一点小小的心得。对于西藏部队而言,驻林芝部队的条件应该说是最好的。一是不怎么缺氧;二是照样拿髙原工资。当然这里的部队训练却是比一般的部队要苦得很多。除了平时正常的训练外,每年还要拉到高海拔地区驻训和参加军事演习。一训就是几个月,瞬息万变的高原气候,总是让他们艰辛备至,艰苦异常。而这又是摔打这支铁军所必须。这支神秘的高原部队,就是被称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力最强焊的山地部队。6月飞雪,10月冰封,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下,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60%,平均海拔4000米。这支山地部队就活跃在这片荒凉而沉寂的高原上。在世界战争史上,山地步兵部队早在一战时期,就陆续在10多个国家出现了。二战中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盟军山地步兵旅充分发挥山地作战优势,一展风采。1985年12月,我陆军第s师等部队正式改编为山地步兵旅,中国山地部队应运而生。鲁藏布大峡谷,在探险家眼里,是“地球最后的秘境”。20世纪90年代,我山地部队官兵挺进大峡谷演兵布阵,创造了我军训练史上的奇迹。陡壁、恶瘴、密林、巨蟒,江水咆哮,阴雨霏霏,在鲁藏布大峡谷戍防,条件异常艰苦。大峡谷的“桥”,全是铁索桥。上级命令巡逻队加强要点执勤,战士洪建明、巩镇就在铁索桥中央设哨:用几块木板在吊桥中央钉个“大木盒子”当哨所,一旁留个检查通道。夜晚他们就睡在那里,风吹铁索摇,就像睡在深渊的摇篮里。除艰苦的自然条件外,一些动物的“攻击”也让人防不胜防。被巡逻队记录在案的有:毒蜂,蜂身长如手指。战士刘龙杰在大峡谷一高地巡逻,说话的时候一群毒蜂嗡嗡而至。原来,毒蜂靠声音振动判断攻击方向。当地人说,若挨毒蜂7针,就可要人一命。在大峡谷,最让人心悸的是旱蚂蟥。它们大都呈迷彩色,个大者不吸血就有拇指粗。战士唐雷被毒蜂蜇昏,又遭蚂蟥咬,醒后从大腿处抓住一只蚂蟥,竟有3个鸡蛋重!最凶猛的无疑是巨蟒,侦察班曾发现了一条水桶粗的巨蟒,经请示,领导不准开枪,大家只好心惊肉跳地贴着巨蟒身躯而过。恶劣的野战环境,使战士们在战胜死亡威胁中探索出了一套生存术。比如:行军用“站立石板休息法”避蚂蟥,用“无声行军法”对付毒蜂,用“叉头甩身法”对付毒蛇等等。随队指挥的山地旅副参谋长告诉我,在大峡谷获得民情、水、动植物等兵要地志资料,对军事行动弥足珍贵。可以说,这里每一个信息,都是山地士兵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2004年初春,冒着纷飞大雪,迎着凛冽刺骨的“刀子风”,山地部队的兵车缓慢前行。远远望去,宛若一条巨龙在雪山中狂舞。4小时后,兵车在一段盘山路上突然停下来。山上冰峰千仞,山下江水奔涌。值班参谋报告:前方出现雪崩,交通“瘫痪”,部队无法前进。听完报告,政委不忧反喜。他说:“长期以来,复杂气象条件下生疏地域的训练一直是山地部队的‘软肋’。特别是受大雪、暴风、冰雨、浓雾以及交通干道封冻的影响,部队的训练质量难免‘打折扣’。这次天公作美,我们正好进行一次反常规训练。”站在一块冰岩上的旅长用望远镜环顾四周后,斩钉截铁地说:“此前的拉练预案全部作废。”于是,险象环生的冰川雪野,转瞬间成了演兵的天然舞台。在恶劣气象条件下,一道道指令,通过地域通信网、“风火一号”卫星车、应急通信指挥车、车载地球卫星站、数字音视频移动传输车等先进通信手段,及时准确地下达到各路分队。在寒风的掩护下,两架“敌机”突袭我方阵地。防空分队的“神射手”胡伟异常兴奋,他一口咽下3个辣椒,高速转动火炮方向盘,精确地锁定住目标。当冲在最前面的“敌机”进人射程后,他果断地踩下扳机。“嘭”的一声,“敌机”在空中应声开花,残骸坠落雪坡。随着“敌军”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被一一击破,战斗在弥漫着辣味的冷空气中结束么了。山地作战对部队官兵的体魄、意志有着严格要求。因此,各种超常规训练成为山地部队工作的重中之重。体能训练。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士兵们开始了5公里长跑训练。不一会儿,他们就消失在丛林山道间:侦察连22分,二营23分26秒。这不仅仅在高海拔地区了奇迹,就是在世界山地部队中也是少有的好成绩!爬山训练。从海拔3000米的山脚冲向海拔4800多米的峰巅,一个连队,来回只需要3.5小时。野营拉练。我山地官兵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丛林负重行军,平均每小时达6.4公里。被誉为“铁脚板”的三营官兵,每人负重40多公斤强行军奔袭,每小时达10公里,堪称高原奇迹!俯卧撑,官兵们一鼓作气做100个不喘粗气;举40多公斤重的炮弹,连续50下,轻松自如;练瞄准,枪尖挂2颗手榴弹,三个小时,一动不动;练刺杀,冲500米障碍……一个个生龙活虎。超常规训练造就出了一支神勇的山地部队。我曾经多次深人过这支山地作战部队考查,这确实是一支纪律严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铁军。部队长、政委都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并且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干部中高学历人才也占了很大比例。他代表着西藏部队发展的方向。看到这支高原铁军,只有一个结论:只有精兵才可能成为铁军。关于林芝的风光,总的感到是接近内地,特别是与云南高原相类似。凡是来西藏的人总是都想慕名去林芝。这座在雪域高原母亲的怀抱里出落得楚楚动人,魅力四射的边陲小城被人们誉为西藏的江南可谓实至名归。当然蕴含其中的一切感觉都只能由你自己自由地去体会。旅游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有兴趣去游遍地球、游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