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儿女的眼中,也一直认为父亲是一个对自己认真得近乎刻板的人。说到这里,还想起一件关于血型与性格相关的趣事。前段时间父亲因突然发生胃肠道大出血而住进医院,需要输血。几十年都没输过血,自然也就没有查过血型的父亲,化验的结果是b型。不知道是从医生还是从别的人那里传出的说法,父亲脾气怪似乎与他的血型是b型有关。于是,几乎都不怎么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的一家人都各自指血化验。结果是老大、老二、老三,大妹b型,老四、么妹a型。老五和母亲ab型。各人按照所谓血型与自己的性格一对照,谁都不认为自己是脾气古怪的b型性格。常言说人生百味,天性各一,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如此而来,儿女们对父亲脾气的认识,自然也就更多了一份不一概而论的理解和理性!当然这也是我们一家闹着好玩的一段趣闻。在此说说而已。该输血的b型血的儿女,不管脾气怪不怪,还是都把自己受之于父母的血无私地输进了生我们、养我们的父亲的血管里。父亲是旧军人出身,随着重庆解放起义,而后来又选择了信仰**,成了一名**员。他多次对我们这些同样是**员的儿女们说,他经历过长达近90年的人生,最后做了这样的选择是对的。父亲休息多年,但对组织的事,是从不含糊的。机关党委组织的学习和党小组生活从来都是认真参加,从不缺席,党费也是按时缴纳,从不误期。有一年我从外地探亲回渝,母亲不在家,便同小妹去机关找他取开家门的钥匙,没想到竟在会议室门外足足等了他半个多小时,原因是他正在机关党小组生活会上发言。那一年我记得他已是八十四岁。父亲虽然性格有些特别,但也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他虽然已年近九十,但脑子却不糊涂,记忆力尤其的好,同时对外界的新鲜事物也特别地感兴趣。他喜欢读书看报,每天家里订阅的各种报刊,他都会细细阅读。因为眼睛好,竟然可以不戴老花眼镜。参考消息中的国际大事也是他常关心的话题。电视台的新闻和股票,体育和戏曲节目也是他每天必看的。这当然同他年轻时的爱好有关系。我记得小的时候,他就常常带我到机关的篮球场看篮球比赛。我有时还会偷偷跟在他屁股后面到戏院子里看戏。诸如什么《冰漫金山寺》、《活捉王船》、《安安送米》一类折子戏什么的。有一次我闹着要同他一起去看戏,他说,那好,我就请你看场“三击掌”吧,把我逗得哭笑不得。父亲亦是一个注重静中有动的人。几十年始终保持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如今父母和两个妹妹就住在重庆南坪一条繁华热闹的步行街上的小区公寓楼里。这自然也给父亲出行活动带来了一定的方便。有时儿女们也劝他,毕竟是年近九十的人了,起来活动也不能太早了。可他还是有他的认识,人老了,也没那么多瞌睡了,早起锻炼、锻炼,活动活动血脉总比坐在家里要好!更何况每天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会会年纪都一大把了的老朋老友,也还是件感到很高兴的事。总之父亲和母亲辛劳一生,养育了我们七个儿女,如今已是儿孙满堂,衣食无忧,过着颐养天年的快乐平安的日子。他们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万贯家财,但他们做人的德行却会潜移默化,惠及我们一生。我们作为儿女的,也望他们健康一生。平安是幸,健康是福乃普天下之大理也!人人都有父母,人人都会老,此刻中央电视台《沙阳红》节目中那句有名的台词,一直在耳边回响。亚细亚我来到这个叫做亚细亚的地方,是一个冬日的中午。故乡的冬日总是感到天空有些灰蒙,然而今天却是一个难得遇到的好天。同样有些灰蒙蒙的太阳毕竟还是从灰蒙而又有点潮湿的云层中爬了出来。我伸了伸懒傭的身子,开始十分专注地抬眼望去,屹立在一座层迭的绿色小山坡上的,那幢在阳光和绿树掩映下,仍然反射出金黄色硫璃瓦光泽的中西合璧式的四层楼房。一旁的小妹对我说,哥,那就是亚细亚了,我们小时候生活过的那个地方。是啊,亚细亚,你还记得那个曾经多少次在你周围长满青草,鲜花的小山坡和小树林中和用鹅卵石铺成的弯弯的石径路上,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嬉戏、打闹的那个小男孩儿吗?此刻我的心中似乎已感到了一阵微微地急速的心跳,活似一个刚刚归来的孩子,扑倒在了已满头白发的母亲的怀抱里。我只知道我小时候生活的这个地方叫亚细亚,也是从那时起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还没有,也没有下决心去认真弄明白,亚细亚究竟是一个什么意思的一个地方。因为我的父亲就在这个叫做亚细亚的地方的一家政府机关里供职,我们一家也就随着父亲搬进了这里。那时我只知道在那栋叫做亚细亚的,镶嵌着锃亮的金黄色硫璃瓦屋顶的,显得有些气派,又有些呆板的办公楼里,随时都进进出出一些穿制服的人。及至我后来长大一些,才知道他们之中有被叫做区委书记、区长、部长、局长、办公室主任的人,当然也有被称呼为科长、科员一类的人。再后来当然我也就逐渐明白了,这里原来就是掌管着这个地区很大权力的,先是被称之为区人民委员会、区委,后又被称之为区人民政府、区委的党政首脑机关。我记得那时在这个机关中有很多是操北方口音的人,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操江南口音,主要是江浙口音的南方人《上海人),当然也有像我父亲那样操本地方言的四川人(重庆人)。北方人多数都是伴随着隆隆炮声,跟随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南下解放这座城市的行伍出身的军人。因为有功,多数都有了书记、区长、部长、局长、主任的职务。这部分人在重庆本地人的心目中一直被尊称为南下干部。也一直受到重庆本地人的尊重。南方人(上海人),其实多数也都是随同重庆解放后的第二任市长曹荻秋带领的西南行政服务团进驻重庆的上海学生。因为那时他们普遍有化,又从大上海来,多数都做了操笔杆、坐办公室的科长或科员的位置。那时我把这些人亲热地称之为叔叔、伯伯和阿姨。在我的心目中,都是一个个让我感到十分神秘的人。我对他们总有一种敬畏的感觉。我也常常听到和看到发生在他们当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那些行伍出身的北方人领导,可以说个个都有一股咄咄逼人的英雄气。他们有的是骑兵出身,有的是炮兵出身。兵种虽然不一样,但都喜欢着一身,给人骁勇英气之感的马裤马靴。有时甚至还会穿着自己自认为是质量最好,最漂亮的军毛呢大衣站在亚细亚那幢办公大楼前互相比试、比试。其实那时他们都还非常年轻,刚从战火中钻出来,骨子里还深深蕴藏着军人那种好胜不服输的性格。当然诸如这一类有滋有味的故事还真不少,更何况是在那样一个人人感情都敢于表露的纯真的时代。当然那时我毕竟还年岁很小,只是睁着眼睛傻乎乎看着他们,觉得好玩,也觉得好奇。至于从南下服务团来的那些上海学生,同这些行伍出身的北方人领导,就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男男女女似乎都显得温尔。很少听到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中大声说话。他们的穿戴在那个时代应该可以说都是很开化,很现代的。同我们住在同一幢宿舍楼里的金戈叔叔和林晓雯阿姨就是当时时髦的一对。他们的衣服都是从上海托人捎过来的。母亲有时还收到他们送来的多余的衣物。因此,我们两家一直感情很深。最近几年,我都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这些当年叔叔、伯伯和阿姨们的下落。结果是,有的在已经做到市级领导,官升几级后,退休赋闲,安享晚年,有的因健康原因,早巳作古去世。有的家庭和睦,儿孙满堂,其乐融融。有的则家境不幸,家道衰落。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似乎也活生生地勾勒出当年走进亚细亚,后来又走出亚细亚的人们一幅幅形形色色的官场和世;俗风景图。不过,我对这里始终怀有一份别样的感情。我小时候在这个叫亚细亚的地方生活,真的是只觉得这里天地很大,环境很好,同伴很多,是天下第一的好玩处。至于说这个地方为什么起名亚细亚这么一个有点稀奇古怪的名字,就从来都没想过去把它弄清楚。幂幂中只是觉得亚细亚真有点像我们上学时,要随时路过的那个要经常做礼拜,诵圣经,也经常会给孩子们发点面包、糖果、巧克力的外国教堂,真有点像那个披着教衣,一边弹着钢琴,一边领着唱诗班学员唱诗,脸上总是微笑着然而又透着几分狡黯的神父。后来,我从这里走出去上了初中、上了高中、上了大学。一天我问我初中的一位语老师,亚细亚是什意思,他说也就是一个地名吧,回答得既直接,但又好像是不了了之;一天,我又问我高中的一位政治教师,他说这大概就是说的亚州的意思吧,回答得似乎有了些眉目。当然在这以后,我就没有再向人打听过这亚细亚的意思。只是到了去年,见到一位在大学教历史的同学,他问及我,可否回到小时候你们家住过的,那个叫亚细亚地方去看看呀,听说那里自从政府搬出后,都巳经变成了什么生态科学园多年了哦。是啊,在这个曾经装满了我童年快乐和梦想的亚细亚,我也终于在这位当历史老师的同学的启蒙下,了解到了它全部的含义!这是一个多么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亚细亚”是对亚洲的全称,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公元前2000年代初,地中海东岸出现了一个新民族——腓尼基人。他们具有非常卓越的航海本领,腓尼基人为了在海上进行大规模的频繁的活动,首先必须明确方向。为此,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泛称为“asu”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日出处”;反之,将爱琴海以西的全部地区,统一称为“ereb”,意思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日没处”。“asu”为“太阳升起的洲”——这当然是就他们所在的方位说的。“asu”音译为“阿苏”,给它随一个指地后缀的尾巴,构成asia,就是亚细亚洲。不过腓尼基人使用这些由他们的基本词衍生出来的地名,本来是笼统的、泛指的;他们没有“洲”的概念,不会给洲命名。直到中世纪以后,才逐渐扩大指所有东方的土地。“亚细亚”一词最早见诸汉语是从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开始,后来艾儒略的方外纪》卷一提到:“亚细亚者,天下一大洲也……”不过正史中首次著录,则是《明史意大利亚传》。以后就一直沿用至今,少说也有400年历史了。我小时候生活的这个地方为什么也取名为亚细亚,我后来才知道,这里因为地处长江南岸龙门浩地区的马鞍山麓,四季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登高可望滚滚长江东流而下,放眼可及南山美景郁郁葱葱。是一个名副其实地看得到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重庆1890年开埠以来这里就被一刘氏名门望族开辟为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私家花园,后又成为了作为国民政府抗战陪都的一个重要的领事馆区。德国人,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的领事馆都相继住进了这里。如今那座已历经世纪风雨,似乎巳显得有了几分历史沧桑的金黄色硫璃瓦屋顶的楼房,就是当年外国领事馆的核心区。今天它仍是那样执著地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曾经辉煌的过去……亚细亚,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亚细亚,是我童年快乐和梦想起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