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里有不少的同学同苏联的中学生都保持着经常的通信往来,我们用俄《中),他们用中《俄)彼此间交流表达着深厚的天真无邪的情感。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我们都愿整个世界能够和平、安宁、幸福。我们都盼着有相会的那一天。一次,按照我班级的课桌号,我收到了一封来自乌克兰一所中学的一名苏联女中学生的信。我记得她的名字叫伊凡诺夫娜。她在信中说:“我的祖国是一个伟大而美丽的国家,你的祖国也是一个伟大而美丽的国家,你们有长城、长江、黄河,我们有红场、克里姆林宫、伏尔加河;你们的领袖**是一个英雄,我们也有我们英雄的领袖。我们生活和学习都很幸福,我们要世世代代做忠实的朋友。”信页中还夹着一张黑白照片,那是伊凡诺夫娜在自己家门的木栅栏前抱着一只漂亮的小牛犊照的,脸上那天真的笑容,表现出她对生活的充满信心的爱,信页里还夹寄着一枚松针叶做成的书签和一柄袖珍的铜制短剑。这些珍贵的礼物我一直保存了好多年,曾不止一次地触发我内心的情感:那个金黄头发、蓝眼睛、翘鼻梁的小姑娘现在在哪儿呢,或许她仍在乌克兰、或许她到了莫斯科、列宁格勒。“我们要世世代代做忠实的好朋友”,这充满真诚和友谊的话语,多少年来一直在心中萦回。是啊,伊凡诺夫娜,我们相识在青少年,而今我们都已步入中年。回顾过去那该是多么难忘的一段故事啊!30余年后的今天,那段一度冰冷而不幸的历史早已结束了。我想我或许会有一天在**或是在红场,在莫斯科或是在北京见到的那个乌克兰小姑娘,那个叫伊凡诺夫娜的小姑娘,虽然我们的年岁都会增长,鬓发也许会斑白,但友谊却是长青的。因为我们都愿世界充满友谊、和平与进步……给女儿的信曦儿,近好!收到你的来信,很高兴,很兴奋。说真的我也是第一次非常认真地反复读了几遍你的这封信。读罢来信,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和我们生活了近20年的女儿真的是长大了,真的是成熟了许多。你对离开父母,离开家庭后,在艰苦的求学中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许多问题做一些思考,我以为是非常有益的,我赞成你这样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我们每一个人从生下来到长成人,都经历着不同的人生阶段,幼年的时候总是不同程度地在父母、家庭的呵护下生活。作为父母既是尽父母之责对自己的子女尽责任,同时也是对社会尽责任。作为父母不管他们自身条件和境遇如何,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于社会有用的人,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情。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对父母和家庭的这种心情恐怕还难体会深刻,及至长大以后,特别是在自己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后,这种体会就越来越深刻了,有时甚至会产生一种非常浓烈的回归的情绪,这是很自然的。我也和你一样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在我小的时候生活的家庭里,因为子女多,家庭条件远远不如我们现在的家庭生活那么优裕。我小时候基本条件还是有保障的,但并不优裕。我的父母《也就是你的爷爷、奶奶)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挣工资吃饭,要负担我们一大家子人,这你可想还是过得比较清苦的。但父母总有一条是坚持的,就是再紧,再节衣缩食,也要供我们读书,我从小也就是在体谅父母这样朴素的感情中发奋求学的。显然这与你小时候的情况就不太一样,应该说你不曾经历过那样的情况。当然你小的时候,我们对你要求很严,有时近乎苛刻。为什么?因为感到生活在优裕中的孩子经常地不应该都是巧克力,而应该更多培养、锻造吃苦认真的精神,特别是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回想你小的时候,也确实是这样走过来的。从小学到高中,总体讲,你的成长是健康的,很少沾染上一些不良的习惯。虽然你也有时脾气倔强、粗心大意,但我对你总的评价是懂事理,有同情心,有正义感;追求上进,有目标,有奋斗精神,能够不断认识自我,克服自我,是有责任感的。可以说在你生活的20年间正是这些健全的精神和人格力量支持着你向着宏远的目标奋斗,你对自己应该有这样一个认识。而不惧困难、自尊自重、自强自立、顽强进取、艰苦卓绝这永远是我们做人的一面思想和精神的旗帜。曦儿,你现在确实是长大了,二十岁从法定年龄而言,也算是成年人了。你在来信中对二十岁的今天,作一些成年人的思考,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我感觉这都是很正常的。我在你这个年龄,也是和你一样有着同样的心境。我离开家独立生活比你要早一些,初中毕业十四岁我就考上了重庆三中《南开中学)读住读,可能是年龄小,加上是男孩,那时似乎也不感觉更多,一天天就是读书、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后来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到了部队,又去了很艰苦的迪庆高原和怒江大峡谷锻炼到工作,这些时间也考虑了很多事。但最终还是把这些考虑归结为接近和服从现实。这就是从现实出发,一步一个脚印的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工作。如果说,我现在还算有一点可**的成功的话,也是这样脚踏实地的过来的。年轻的时候总有很多幻想,这是年轻人的翅膀。但通过成熟的思考,幻想就会更加接近和服从现实,这是一种真实的归宿。曦儿,我以为你现在正处在求学的时期,求学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和掌握自己应该获取的知识。这也是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实际生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个必备的基础。从社会分工而言,学理工,搞自然科学的人所付出的努力,总要比做一般人学问的人要大一些。但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也是无可比拟的,也是令人欣羡与称道的。更况未来的世纪是科学领先的世纪,不求功成名就,只求实实在在,这就是科学真谙的内涵和本质所在。你在信中谈到“原来梦想着快乐、玩、享受的大学生活已经不存在了,应该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思索。”虽然稍显偏颇,我以为这是对的。从科学知识的获取而言,大学才仅仅是个开始,当然不可能是一个才刚刚开始为未来事业奋斗奠基的人“玩”的乐土。但也还是要愉快地、心情舒畅地面对和适应这种生活。把攀登科学知.识的巅峰作为成功者、奋斗者最欢悦的事来做,也就是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我以上说的这些是一己之见,不知道你是否同意。当然,与此同时大学也毕竟是个社会,还有许多学习以外的事,这就是人和人的相处(包括有些个人感情方面的东西),如何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矛盾和困难,如何抵御住形形色色的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总之成年了的年轻人在踏人独立生活中的每一步,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与挑战。我赞成你对“克服和战胜自己就能无坚不摧”这句至理名言的认识。但同时也应该相信在社会生活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帮助别人,也获得别人的帮助也是十分重要的。独立思考,独立生活并不是把自己置于一个封闭孤立的圈子里。求学的时候,老师就是我们最可尊敬的师长和朋友,学问学问就是向老师,向他人求问。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是我们做学问的人遵循的原则。在学习中埋头苦学的精神是需要的,不耻下问的精神同样是需要的。曦儿,你到国防科大学习,已是快一年的时间了,我看得出,你真正是把自己全部思想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我和你妈妈都对你放心。古语日:“三军可以夺帅,而匹夫不可以夺志。”志存高远,志在必得,军事如此,学习和日常生活亦如此。曦儿,我写这封信可以说写得较长了,是很自由,也是很随意的。我愿这不是父亲对女儿的某种说教,而是一次朋友之间平等的思想交流。祝生活愉快学习进步!爸爸学历在我的印象里,我一直都把到学校读书叫做上学。我可以说是在我们同辈人中上学,当然是指进有国家正式的学历承认,有正规毕业证书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上学时间较长的一个。而且经历了地方和军队不同类型的学校。自然年龄、自然身份的时候按照自然的规律进了小学、中学、经过高考进了大学。后来是加入了军队,当到了一定级别的官,又去了一定级别的军事院校,诸如解放军政治学院、国防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这样最高级别的政治、军事和科技学府学习。这样的学习自然就脱离了自然年龄,自然身份,有了某种官宦学习的特色。多了几分培训,充电甚至关乎仕途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