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的学习,就是到了南开中学这所蜚声海内外的中华名校的攻读和拼搏。那时的我们-群还十分年轻,而又青春热血沸腾的南开学子真有一股说不出的壮怀激烈,奋勇攀峰的**。南开同学都是中考成绩特别优秀的,来自重庆全市一些中学校里的佼佼者。然而到了南开又站在同一起跑线开始了新一轮的百米冲刺!学校的老师几乎都是在重庆中学教育学界中大名鼎鼎的一代名师,他们中有多个如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历和学位头衔,有的甚至还是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学院等大学的兼职教授。有了名师当然要出高徒。这里学习竞争的强度可想而知就非同一般。我们的第一堂课就是在被称做午晴堂的学校大礼堂里的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教育课。主讲人是时任重庆市教育局副局长兼南开中学校长的喻传鉴老前辈。他是张伯龄老校长创办重庆南开中学的开拓者和继承者。他了解南开的历史,当然更了解伯龄校长呕心沥血建树“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精神的博大精深、史诗般的精要和内涵。喻校长鞭辟人理的讲解给我们这些初进南开的学生以巨大的鼓舞和熏陶,致使我至今难忘那动人的一课。我们的第二堂课就是测试课。在南开,测试不仅是对于初进南开的学生,就是对于新分配来的教师同样如此。对新生是测试摸底,以便因材施教;对新教师亦是摸底,以便因材施训,一般说分到南开的新老师不经过学校一两年的培训、试讲是不能正式上台授课的。所以有人说南开是中学中的大学。南开中学的学习确实是紧张而有趣的。教师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和学生髙自觉、高投入的学习几乎是与时俱进的。每年全国或者四川省、重庆市的各类学科竞赛,当然也包括体竞赛,南开中学总会有多人多项摘金夺银,名列前茅。而每年的高考又总是理状元迭出,录取入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的学生又总是雄距当时的四川省、重庆市之首。这也是我们这些南开学人时时引以骄傲的元素。学校内部开展的竞赛同样是令人难忘、刻骨铭心的。每天各个年级的第一堂课就是例定的45分钟定时作业,这实际就是各类学科的一种竞赛方式。个人成绩不仅排名张榜公布,班级亦同样排名公布。当然还有学校每年定期举行的全校性的各学科竞赛,那往往也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决战。决战前夜,你总能看到不同年级的学子们在学校图书馆,在教室里,在寝室走道间,甚至在厕所间昏黄的灯光下,潜心苦读,热身准备的情景。前些时间我回到母校,同现任南开中学宋璞校长谈起应试教育的话题时,亦谈起了这段往事。我们的看法基本一致:有学就有考,考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实现南开创始人伯龄老校长之终身心愿: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栋梁之材。对考试的名誉之判只论其劣,不问其优,一概冠以应试教育之嫌不可谓不是认识上的偏颇和悲哀!百年南开中学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国人,如伯龄老校长这样一批伟大的国民教育家奋发图强,办教育,育英才,兴中华的历史。我曾经在那里度过了3年令人难以忘怀的高中学习生活时光。我青春的脚印留在了南开的校园里,我人生的思考在这里得到雨露和阳光的滋养。我永远感谢母校的师长和学长们对我的教诲、帮助和培养。南开是集英才培育的沃土,这里由张伯龄老校长所倡导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一直鼓舞着成千上万的南开学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国家、民族强盛而效力。我一直以自己曾为南开学生而光荣!近日从一则网上看到《重庆南开中学著名校友名录》,深为他们骄人的业绩所振奋,也深为母校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和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为代表的32名两院院士及国家领导、将军、教授、学家、艺术家、理论家、实业家等一大批杰出人才而倍感骄傲!这足以印证这所百年名校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和伟大复兴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杰出贡献。现附之于后、以励后人,以为榜样。题:《重庆南开中学著名校友名录》马杏垣(1938级)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同骥(1938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钱宁(1939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1940级)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会中央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夏培肃(1940级)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光亚(1941级)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13、14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郭可信(1941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梁思礼(1941级)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1941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侯虞钧(1941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陆婉珍(1942级)中国科学院院士;楼南泉(1942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1944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任继周(1944级)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坪(1944级)中国工程院院士;魏荣爵教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元桢教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曼德(1945级)中央研究院院士;陆钟武(1946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光召(1947级)中国科学院院士、院长,**13、14届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美国等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周恒(1947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王方定(1947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杨士莪(1947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戴乾圜(1947级)欧洲科学院通讯院士;章综(1948级)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华宝(1949级)中国工程院院士;温诗铸(1950级)中国科学院院士;毛二可(1951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1952级)中国工程院院士;戴锦锟(1953级)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张仁和(1954级)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恒一(1956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毓谷(1939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陈安玉(1941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戴树和(1942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杨庆雄(1943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肖前(1945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程尚模(1945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张岂之(1946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授,西北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袁一(1946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大连工学院院长;许心(1946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军模拟器材展览一等奖;张代钊(1950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罗蛰潭(1939级)成都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王荣年(1942级)南京工学院教授、副院长;陈宽(1946级)镇江船舶学院教授、院长;蔡奇(1946级)船舶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李瑞迁(1947级)空军工程学院院长(少将军衔);崔培忠(1947级)四川教育学院副院长;周炳琦(1947级)北京语言学院副院长;汤一介(1946级)中国化书院院长,中国国际哲学会主席;冯洪达(1948级)大连舰艇学院院长(少将军衔);查先修(1948级)洛阳工院教授、副院长;卢自德(1948级)四川教育学院副院长;何高毅(1949级)重庆建设高级专科学校校长;饶明俐(1950级)白求恩医科大学教授、副校长1999年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黄碧臣(1950级)教授、新疆农业大学党委书记1989年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罗乾昌(1951级)教授、新疆农业大学党委书记1989年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林理彬(1951级)教授、四川大学校长;李承典(1952级)成都科技大学副校长;陈景秋(1963级)重庆大学教授、副校长;周希贤(1966级)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党委副书记;杨少(1975级)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雷树人(1941级)人民出版社编审,全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道真(1944级)著名英语教学专家、教授;郝秀真(1944级)副研究员、幼儿教育专家;卢国琦(1945级)教授、中国电子学会化学物理电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予1947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教育长、副教授1958年评为中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