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生(1953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范园珍(1953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程京波(1953级)教授级高工,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简人初(1953级)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郑开陵(1954级)研究员,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宗舜(1954级)研究员,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夏生杰(1954级)研究员,获1964年国家科技一等奖,第8届国际激光学会亚洲地区,并五次任国际委员会议分会主席;何宗慧(1957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家胜(1960级)研究员,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选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颜其德《i960级)研究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赴南极科考队长;姚公一(1964级)教授级髙级工程师,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卢国纪(1943级)民生公司总经理,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龙淑圻(1946级)企业家;阎明光(1947级)企业家;张宗谋(1948级)企业家;严欣荣(1948级)企业家;茅于轼(1946级)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1990年获国家科委银环奖;刘欣欣(1947级)金融专家;吴敬琏(1948级)著名经济学家;周振华(1950级)教授’经济学专家;顾学荣(1950级)经济学家,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程味秋(1950级)教授,获1995年教育部法学类一等奖;张志伟(1950级)国优秀税收论一等奖,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邢方群(1938级)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代表;何康(1941级)农业部部长,中央**委员;孔令仁(1943级)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邹家华(1944级)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绪鄂(1947级)原航天工业部部长;靳晋(1947级)教授,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致公党九届中央委员、十届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八、九届委员;汪希萱(1947级)教授,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会委员;杜攻(1947级)原驻意大利大使;王光(1948级)北京市委副书记,中纪委常委秘书长;张昭若(1948级)天津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张皓若(1949级)四川省省长,国内贸易部部长,九届全国人大常委,**14、15大代表,第7、8、9届全国人大代表;阎明复(1950级)全国政协副主席,**13届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民政部副部长;戴斌(1951级)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常委;郑必坚(1950级)**13、14大中央委员、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党校副校长,全国政协常委;程建宁(1950级)**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少将军衔)全国人大代表;刘振元(1950级)上海市副市长;孙崇伟(1951级)驻外大使;王振纲(1954级)教授级高工程师,1988~1998年全国政协七、八届委员;程光铖(1952级)民进中央委员;韦燕(1956级)高级讲师,民革中央委员;张宗源(1957级)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十四大代表;滕久明(1962级)**重庆市委副书记;吴传玖(1965级)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少将军衔);邬崇岳(1951级)运动健将,1951年毕业,1960年5月攀登珠穆朗玛峰取得8500米的成绩,获运动健将称号,1961年攀登公格尔九别峰立一等功,1964年8月攀登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西峰立特等功,1972年5月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进行到8500米的高度时不幸滑附,英勇牺牲,终年四十二岁。大学生活,实际上是在我参加完了那个特殊年代,特殊时期,也就是后来席卷全中国的“化大革命”前的最后一次全国性高等学校统一人学考试后开始的。我终于以十分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地进入到了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难以高攀的那所军医大学。我们这批被称为学员的军医大学学生,成分是复杂的。以出身而论,多数家庭背景显赫。有开国将领之后,有国家、中央机关,及各省、和军队各总部、军兵种、大军区领导的子女。有化界名人、以及一批有名望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后代。像我这样一般家庭,甚至还有旧军人父亲身份之嫌出身的可谓仅此而已。其他诸如工农及其他家庭出身的也仅是很小的比例。因此在**占多数,而且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十分优越的这所军医大学,在当时就有了贵族学校的戏说。它和著名的哈军工也有互通的关系。这些身名门,家庭背景显赫的**学生,如不喜欢学医还可自然转学到军工,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手续。和我们一个队的陈燕《陈八一),是开国中将,时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陈康的女儿,才入学不到三个月,就要求转学到了军f工,据说是在8系学习。军医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是优越的,然而学医的内容却是枯燥的,特别是基础课,关乎着大量人体的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胶原物理学、防原医学、有机、无机化学、医学外语、高等数学等许多基本的学科知识。学校里有许多知名的教授。他们绝大部分都曾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留学,有博士、一级、二级教授的身份。特别是当时有全军医学三黄之一称谓的全军外科一把刀,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黄新、黄志强教授,给我们留下十分崇拜而又十分神秘的印象。以及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士的黎鳌、程天民教授的大名也是如雷灌耳。我记得现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钟世镇教授当时还是给我们授过课的解剖教研室的高年助教。我们这些初涉医学的学员,当然有他们这些著名专家的亲自授课,于枯燥的医学基础课的学习中终于增添了一些兴趣,开始有所适应。但有时仍然也会感到有不适应。特别是学解剖,要亲自到学校的地下实验室里,在装有用福尔马林处理过的人体标本的瓷缸里去一件件地翻动,査看和比较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因此到下课回来,总感到浓重刺鼻的福尔马林味儿久久不能消散,甚至会在开饭时看着餐桌上的红烧肉,想到用福尔马林处理过,几乎也是同一样颜色的人体器官,不免食欲大减,甚至会连一块红烧肉也咽不下去的翻江倒海。不过已经报定了学医的志向,这些困难自然也就只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了。6年下来,我们完成了军医大学医学的全部课程,通过在学校西南、新桥、大坪三个西南区最有名的附属医院不同科系的实习,基本掌握了从医的知识和本领,能够去独立实践**主席当时为我们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白求恩式的人民军医”的要求了。当然在军医大学学医之外的学员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毕竟都正是风华正茂的青春男女,亦不免摩擦出些许爱情火花的小插曲。那些髙干家庭出身的学员,生在优越的条件里,这方面似乎显得比较**而早熟。刘一凡是当时内地一个省军区副参谋长的儿子,老子是正师职,在学员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高干。陈燕,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陈康中将的女儿,名副其实的大高干家庭。我记得那时的陈燕生活上显得有些慵懒,总是一副娇娇滴滴的样子儿。而刘一凡一米八十几的个子,一表人材。不知道他《她)们俩谁追谁,很快就若明若暗地有了风声。我们班那个好多嘴的外号叫芋子娃儿的四川人李树怀就有意无意地在我们面前抖露他发现的一些蛛丝马迹,什么相互换香皂盒啦,谁给谁打水拧毛巾啰,私下亲密勾手啰等等、等等。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常言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些事先是在小范围内传播,后来传遍了队里,再后来传到了系、队领导的耳朵里。听说队里分别找他们谈了话,这个不大不小的风波才算很快地被平息下来。后来作为好朋友的刘一凡还悄悄地对我说,那怎么能叫谈恋爱嘛!我爸爸是他爸爸的老部下,陈燕比我小,又是女孩儿,只不过是有时互相帮助帮助而已。那时军校管的很严,我想问题恐怕就出在是帅男靓女之间,出在互相帮助帮助而已。当然后来他们也就各自令行禁止,见了面都是隔得老远老远的,不再说一句话。当然最后他(她)们也都各自东西,找到了相濡以沫的爱人,有了自己理想的家庭,于今说来,也只能是一段30余年前学字号的秩闻趣事而已了。2005年在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的同学给我发了一封我们同级校友拟在武汉三镇聚会的邀请函,我看到名单中就有刘一凡,他已是一位知名的医学教授,在河北省会石家庄的一家省立中心医院当了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