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二章 4

作者:吴传玖 字数:2924 更新:2024-05-06 07:03:39

成都成都是与我的家乡重庆毗邻而居的姊妹城市。也是我准备选择定居的城市。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地来到过这座城市。但每一次的感觉依然是古老而年轻,亲切而动人。武候祠、殊院、杜甫草堂,府南河、天府广场,春熙路、盐市口、青羊宫、北较场,川西民屋、老茶馆,赖汤元、龙抄手、夫妻肺片、麻婆豆腐,不止一次地给我讲述过这座城市的的荣辱兴衰,历史沧桑。老实说我过去并不太喜欢这座城市。总觉得这座城市和我的家乡比似乎多了几分令人不爽的市井小气儿。重庆人不大喜欢成都人拐弯抹角,粘粘乎乎的成都话“吃了稍午再走嘛”,“好烦哦!”成都人当然也不喜欢重庆人大声大气,粗粗糙糙的重庆话“龟儿,老子!”,“妈卖麻花儿哟!”其实两座城市山水相连,人同源,有着不了的乡亲乡情。成都人的优点:聪明、机敏、精算、细心。缺点是多了些狡黯和市井小气儿。重庆人的优点:豪爽、刚猛、进取、坚韧。缺点是多了些粗糙和江湖义气儿。如今的重庆和成都早已分属两个不同的省市,但西部大开发的责任却要推动两座城市站立在时代的潮头发威发力。我想“画地为牢”应仅止于一个古老的成语,“团结发展”才是成渝人共同的福祉。这也是我要对我都热爱的两座城市所要寄语的。昆明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年寓居昆明的生活给了我太深太深的依恋。在大学时同样有一些昆明籍的同学。他《她)们好像都是来自师大附中、昆一中、昆三中、昆八中这样一些我后来才知道的,云南省的重点中学校。因为他们的原因我知道了昆明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大概是对这座四季如春城市的向往,我在大学毕业分配志愿表上竟没有多想便填写上了自愿服从::分配到昆明军区工作的字样。我终于如愿以偿。我现在巳经不能完全清晰地描述70年代初昆明城留给我的印象。但我们在到达昆明火车南站后,搭乘一辆我第一次见过的人力三轮车进城,到昆明军区报到,却是记忆犹新的。再因为总是要一日三餐。我在几个和我同样分配到昆明的昆明籍同学的相约下走进了第一次听说的云南米线馆。我只见服务员给我端上来一个大土碗,碗里盛满了汤。然后又送来一个大盘子,盘子里装了一些肉片、鱼片、鸡杂、油渣、蔬菜、还有葱姜蒜一类的食物。同时还有一碗白生生、亮晶晶,粉嫩鲜滑的米线。我正想动手,昆明同学赶忙制止我,并让我照着他的样子,一样样地先生后熟地往碗里放这些东西。同时告诉我这就是云南有名的过桥米线,而在这过桥米线背后还有一个十分动情的传说故事。并再三嘱咐我,因为汤是放了鸡油的鸡汤,表面上看起来不热,其实很烫,温度很髙,千万不能马上用嘴去喝,否则会烫起大泡来。我老老实实地按同学教的动作做,然后又照着他们的样子去吃。嗨!你可真别说,那味道真是让我有了比吃家乡的麻辣担担面更不一般的感觉。从此形形色色的米线:过桥、小锅、三鲜……便走进了我的生活。我也从形形色色的米线,当然还有后来认识的烤豆腐、烧饵快、野生菌、油炸鸡枞开始,去体味着昆明这座四季如春,神奇美丽的边疆城市多滋多味、丰富多彩的生活。70年代昆明留给我的印象似乎比较古旧。城中心的四层百货大楼是唯一称得上豪华的建筑。其余房屋都比较低矮,街道也都比较狭窄、凹凸不平的石板和三合土路比较多。总之那时的昆明城留给我的印象是一座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有滇池、翠湖,有石林、西山龙门、庙、大观楼、筇筑寺,有金马碧鸡、东风广场、近日公园,有五华山、园通山、讲武堂、胜利堂,有宝善街、南屏街、顺城街、福照街、武成路、金碧路,护国路、东风路、东寺街、西寺巷,气候和人风光都还不错的边疆小城。后来结了婚,生了子,完全定居在了这座城市。才对昆明城有了更深的了解。只觉得以昆明为代表的古滇化并不简单、凡俗,亦如同我家乡的巴蜀化一样底蕴深厚。只觉得生活在这海拔几近两千米高原上的昆明人,勤劳、朴实,诚恳、忠厚,也不乏勤奋好学。虽然表面上看皮肤黝黑,略显土气,但骨子里亦同样不乏追求时髦和时尚的气质和元素。昆明城亦如同昆明人朴实无华,自然清新。玲珑而无娇气。昆明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明珠。是与西藏,与香格里拉同样拥有蓝天、白云、山峦、湖泊、森林,风光腐旎的一片圣地。然而她不缺氧,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享有更为独特的优势。要读懂昆明,当然必须首先了解昆明的昨天和今天。昆明正在加快发展的步伐,昆明有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四季如春的昆明是昆明城展示在世界面前的一张最靓丽多情的,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金字招牌。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昆明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情。给了我太多太多的依恋。茫茫人海间当我在漫无边际的思絮中拟定出这个漫无边际的题目时,心绪亦是显得如此的漫无边际。是啊,走过人生几十年,多少事、多少人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人生本来就是个万花筒,有时灿烂如虹,有时风云烟雨,这一切会给我们留下多少回味和记忆?!但总有人,总有事,总有情,总有始终令人牵动的亦梦亦幻的思绪……于是我在茫茫人海中寻觅。他是一位在中**界曾拥有极高职位的军人。而我们的认识却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时因南疆的那场边境战事,他奉命带领着他任职的那支部队从远隔千山万水的江南来到地处边境的南疆。而他们部队的指挥机关,就恰恰驻扎在了我所在的那个野战团的大院里。仗一仗一仗地打着。他总是风尘仆仆到了最前线。我们部队也在配合作战。即使有机会见着一面也是匆匆而已。我知道他是指挥这支被称作“天下第一军”的最高指挥官。他大概也知道我是他们驻扎的这支团队一名负责的军官。仗在他那儿打得很漂亮,可他没有沉醉于胜利中,亦同时对正厉兵秣马的前线部队提出了“三分作战,七分管理”的要求。这无疑是对在当时以“打仗为中心”作战指导思想的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转变和转折。于是参战部队中正在滋生的一味单纯坐等打仗,而随之出现的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管理松懈的现象得到了有力的扼制和纠正。正义之师、明之师、英雄之师形象更是在南疆前线雄峙,巍然。边境之战最终以我们的胜利而结束。当时在我们驻地的边疆小城一家叫《含笑花》的学杂志委托我向这位前线最高指挥官征求一份题词,准备刊登在这份杂志上。于是我同他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其实那时他带领的那支部队轮战任务完成,已经回撤。他巳晋升到统率西南战区部队最高军事指挥官的位置上。他并没有拒绝我的请求,而是欣然应允为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杂志题写了题词。从他的题词中我感受到了他的韬武略和亲民品格。以后他到了成都,又有不少次来到我们这支地处战区和边防的部队视察,每一次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辟重要的指示。特别是他对我们这支曾经发生过严重事故案件的部队提出了“一年翻起来,二年站起来,三年飞起来”,三年三大步的打翻身仗的要求,既形象又生动,终于使我们走出阴影,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后来他又从西南调到西北,最后又到北京担当了很高的军事领导职务,直至退休。2006年春节他从北京来南疆,我到他下榻的地方去看望。只见他依然如当年那样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和蔼亲切。临别时他更是别有风趣地说了这样一席话:“人无论当多大的官,都只能是一个工作阶段。在位时鞠躬尽瘁’尽职尽责。退休了就好好休息,享受人生”。从这看似普通的话语中使我看到了一位身居相当高位的领导者对为官、做人思考的大智慧、大学问、大境界。联想到历史中相识的他,和历史中走来的我们,我一直回味无穷。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