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四章 1

作者:吴传玖 字数:3466 更新:2024-05-06 07:03:46

成都军区守备第一师师长:舒玉泰;段如金政委:章靖才;柴家信;章子良副师长:王德仁;杨旭先;蒙利兴副政委:吴传玫纪委专职委员:刘弟睛;马锡平参谋长:蒙利兴;何益广政治部主任:刘弟睛;吴传玖;王增钵后勤部长:单嘉湘;张凤奎;陈德忠山军分区司令员:段如金;蒙利兴政治委员:吴传玖副司令员:包开礼;蒙利兴;何益广;何德副政委:蒋仕全;刘志和;欧天林;梁蜀生参谋长:何益广;赵建国;郝延波政治部主任:王增钵;刘志和;赵坚强后勤部长:陈德忠;石尚辉;沈云爱装备部长:袁顺泉;李家华这是一伙化人,他们是从省城一个叫做作家协会来的云南省的作家们。作家在当时我们这些当兵人心中是一个知名度很高,可望而不可即的称谓。他们是到边防前线来采访和慰问部队的。带队的是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晓雪。我在富宁团部和边境董干陪同接待他们。他们人人温尔,又都**飞扬。他们到部队前沿阵地哨所同战士们联欢,向战士们赠书。给战士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从那以后我和他们中的很多人有了联系,成了朋友,后来在他们的引荐下加入了作协,开始写诗、写散、写小说、写影视学剧本、写艺理论章,后来又开始一本本写书、出书,和他们成了友。我一生中无甚大的爱好,虽然为官却不善官场应酬。因为首先是不善酒肉穿肠过,亦不善关系之道,所以落得个清高、孤傲,凡善官场的人都不喜欢的名声。于是也只有在为官政事之余,做些小,写些小字聊以**,得过且过,得乐且乐。有人恭维像你这样官至将军,又能大本大本写书、出书者恐怕在军界也不会有多少位。我虽感脸红,亦感欣慰。其实我在写书时就只是想到自己是作家,而不是将军。将军与作家风马牛不相及,实在不应该有什么太多太大的联系。我想一个拥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头衔的作家没有几篇作品,没有几本书,实在应该感到汗颜和羞愧。其实将军就是将军,将军可以不会作、不会写书,但不能不懂打仗’不能不懂如何指挥千军万马。当然将军更应该是韬武略,既善兵法,又懂科技、亦富养。武兼备才能造就上将之才,此乃军队强盛发达之望矣!由于与艺界朋友有着这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愈发感到感情纯洁,回味无穷。此刻朋友、友们的尊姓大名亦一一跃人眼帘,历历在目:晓雪、杨苏、史军龙、张昆华、戴光禄、那家佐、欧之德、尹瑞伟、和国才、郑明、覃信刚、刘永年、沈石溪、董保延、、瑙尼、刘建华、黄懿陆、汤世杰、张永权、杨红昆、何真、杨浩、哈丁、罗汉、杨佳富、辛勤、乔传藻、张祖渠、吴然、吴天、吴慧泉、米思及、丁光洪……当然,还有远在北京的高洪波、喻晓、郑蜀炎、李鑫、姜念光。远在成都的舒崇福。以及远在上海的郏宗培,远在长春的宗仁发。当然亦因为喜好写字,在云南书画界也结识了不少朋友。我至今还珍藏着他们无私赠与我的丹青、墨迹。如著名老画家梅肖青的梅花,长白山月的鸟鸣图,孙太初冯国语、赵浩如、钟开天、劳伟等老先生的字画以及j邢孝移匿的图章等珍品。我最后要说到的是三位堪称莫逆之交的战友。一位姓李名绍珍。他是一位命运多钟的人才。他参军前是丽江一中高66级的高才生。如果不是那场“化大革命”,他也许就是一位专门研究学问,成就大事业的专家、学者。但“化大革命”改变了他的命运,红卫兵让他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他在军队里曾上升很快。当兵两年就当上了宣传科副科长,那主要是因为他有才。既有口才,又有才。那时我在党办任秘书,后来任组织科副科长,工作上交往很多,生活中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来听说大概是当年红卫兵的事,他被突然安排转业了。他先是回到了家乡的一家县委党校当教员、副校长。后来大概是因为看中了他的才干被调到了州委党校,后来还是因为看中了他的才干又被调到州人民政府任职秘书长直至退休。他退休后,我回云南总要去看他。他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而又不事张扬的人。因而在陪了好几任书记、州长退休后最终仍没有解决好应该享受的副厅级待遇问题。每每谈及于此,他虽然有些想法,但亦是看得很淡。我总想那已经过去了多少年的黄历,怎么总还是有人去翻老账。于是联想到那场“革”悲剧中的许多事、许多人,不禁感到一阵呛然。于今他亦过得潇洒自如,仍帮一些单位做些字稿工作,有时也约几个老友聊聊天,吹吹牛。看到他这种生活和人生状态,我亦有些许羡慕。我想人要从逆境,从物欲、权欲的世界走出来需要何等高的造化和境界。绍珍在慢慢靠近,我亦为他庆幸。他姓徐名极官。云南蒙自人。1962年入伍的老兵。亦是我在怒江沟战斗时的战友。说确切一点他当时担任着怒江边防军分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是管干部的干部。我只是政治部的一名小干事,他应该是我的领导。因为我们当时都是单身汉,又同住在一层楼相邻的两间办公室兼宿舍里。因此交往甚多。又加之他亦是个见多识广,乐于助人,有思想,有水平,有能力的科领导,在一块吹牛聊天也觉颇有心得。同时也有机会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度贫乏的怒江沟,利用星期天常到他那儿打个平伙,往肚子里增加点油水什么的。这样我们的友情就自然而然地在这个地处偏僻,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的怒江沟反生、发展,并一直保持到现在,如今更是历久弥新。后来我们都相继调离了怒江。他任职的那个边防团被改编组建为了武警支队,他被调到了红河老家的州武警支队任政委,后来又到了昆明担任了云南武警边防总队后勤部政委,直至退休。他现在居住在滇池边上部队为他们盖建的别墅里,享受着自然、宁静、安逸而舒适的生活。每次我从西藏回云南,我们总是会有多次家庭式的小聚。每每把酒凌虚,亦为我们曾走过的那些岁月而感念不已。人都有过年轻,有过火一样的青春**,但能够把这种心态保持到现在,亦是难得。我看到今天生活中的徐政委,又仿佛看到了30余年前的徐科长,仍是那样潇洒自得,充满生命的活力,始终有一颗忘年的年轻活泼的心。我想茫茫人海中的人啊,是不是都应该向这里看齐!最后说的这一位既是战友又是友。他是安徽桐城籍的云南腾冲人。桐城是个儒之乡,出过不少人、名人。我这位叫尹瑞伟的战友加友亦是秉承了桐城人赋质,写了一辈子书,为了一辈子的,于今已是蜚声云南坛,在军内外亦是小有名声的著名军旅作家。说来也奇,那一年云南省作家协会军事学创作委员会选出的三位副主任:尹瑞伟、吴传玫、和国才竟然均是从怒江边防部队走出来的一个战壕的战友。有人戏称这真是穷山恶水飞出的三只金凤凰。瑞伟先生为人豪爽,思敏捷,创作力尤其旺盛。我每每去看他,他都是刚从正爬着格子的电脑桌旁走过来,足见其对写作的如痴如醉和执著精神。如今的瑞伟虽因一次突发的车祸,受了重伤。但他却在上帝那儿得到保佑,终于与死神擦肩而过,神奇般地得到恢复。他于恢复疗养中仍是执著写作,又连续出版了两部新书。我真的是为他执著写作的精神而感动。茫茫人海,人们的追求总是七彩纷呈,而瑞伟的追求却有着至善至美的灵魂。他写了一辈子的书,如今身体虽然还未完全康复,却还是在不停息地写作,他始终在不断攀登能够真正超越自我的那座精神上的珠穆朗玛峰!我要说瑞伟,努力吧!我是永远支持你的忠实的战友、朋友、友。我亦祝愿你身体能够得到完全的康复!重返丽江多年前我曾居住过丽江。最近又应友人之邀第一次再重返丽江,真的是有了一种异同寻常的感觉。应该说丽江于我不可谓感情不深,我曾在那里的兵营里当兵,曾在那里开始我的爱情,曾在那里开始我走出大学校门后不同寻常的人生。那时的丽江城还只是滇西北高原上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我们从外地乘车进丽江还要从白汉仓翻越铁架山那座横亘在丽江与外界之间的天然屏障。那时小城的人们过着衣食还算丰足,环境还算优美,民风亦算淳朴的,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玉峰寺的山茶,玉龙山的雪景,黑龙潭的泉水,四方街古老的纳西族民居和绕房而过的淙淙流水,以及独特璀灿的东巴化,无一不给这座小城罩上奇异的神秘……不过那时的我,也包括和我一样的人们享受了如此的大自然美景,却没有像今天从天南海北来到这里的人们那样有着如此如痴如狂,到达巅峰一般的情绪。我想其区别恐怕在于那时我们是常住小城的城民,似乎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平常感觉。亦或是那时只是保持一种矜持的自然经济式的平静,而现在已是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式的酒绿灯红了。这或许就是今天的丽江较之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个远去的丽江不再可以同日而语的地方了。如今的丽江城的确比那时的丽江城大了许多,现代化了许多。街道宽了,房屋多了而且漂亮豪华了,城内的灯火也是更加五彩斑斓,绚丽夺目了。四方街也散发出了过去那不曾有过的浓郁的商业繁华气息。我在我过去曾经十分熟悉的四方街寻觅,依稀中似乎只感到唯有那昔日的流水依旧,却不见了昔日四方街的自然、淳朴。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