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现实难题正是日本当局答应增兵,让帕特里奇坚定了在九月底发起新一轮进攻的决心。可以说,让日本当局答应增兵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虽然在长崎遭到打击之后,日本国内被复仇气氛笼罩,从平民到官员,几乎所有人都支持政府的战争决策,一些极端组织甚至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全面报复,议会中也有不少议员要求政府立即启动核计划,研制核武器。但是在充分调动与利用民意的同时,日本当局首先得考虑本土安全。日本有能力在一个月之内制造出原子弹,问题是,需要美国同意。在奥康纳坚决反对日本研制核武器的情况下,日本当局也不敢造次,至少不敢公开研制核武器,甚至得在舆论上打压极端组织。更重要的是,受战争影响,部署在日本的美军超过了二十万。即便大部分都是非战斗人员,但是这支军事力量不可忽略。由于日本没有足够的情报能力,还得在战争期间与美国共享情报资源,所以就算秘密开发,日本的核计划也不可能快到哪里去。说得简单一点,在决定为日本松绑的时候,美国就利用与日本共享情报的机会,监控了日本全国的电力设施与用电情况。谁都知道,提炼武器级浓缩铀或者浓缩钚,不管用什么办法都需要大量电力。虽然日本储备了上万吨的核废料,能够从中提炼出足够制造一万枚原子弹的核原料,但是没有电能,一切都白搭。受此影响,日本很难撇开美国秘密研制核武器。事实上,日本当局在研制核武器的问题上也很矛盾。原因很简单,如果日本坚持研制核武器,只会与美国翻脸。哪怕在战争期间,美国不会把日本怎么样,毕竟美国要想从这场战争中捞取好处,就得依靠日本。[wzdff贴吧手打团]但是谁也不敢保证,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会用什么办法对付日本。要知道,美国仍然是日本的占领国。叶子悠悠_首发只要还有美军驻扎在日本,美国就能随时推翻日本政府。出于这个原因,日本当局一直不肯在增兵问题上松口。按照日本政府的说法,只有在日本本土安全得到足够保障的情况下,日本才会考虑增兵。也正是如此,直到九月初,也就是长崎遭到核打击后将近一个月,日本当局才在增兵问题上松口。为了让日本当局答应增兵,美国当局也花费了不少力气。首先就是确保日本本土安全。到九月初,部署在日本本土附近的美军反导战舰已经超过二十艘,组成了四个由五到六艘战舰构成的反导编队,每艘战舰均配备了数十枚射高在一千千米以上的最新型海基反导导弹。照此计算,一个反导编队能够同时拦截上百个目标,并且保证拦截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加上部署在日本本土的战区反导防御系统,能够同时拦截近两百个目标。因为已经有情报表明,中事无法同时发射两百枚弹道导弹攻击同一个目标,所以日本的本土安全暂时得到了保证。当然,这不是让日本当局做出让步的主要原因。从战略局面上看,日本当局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不会再次对日本进行战略打击。美国已经对日本做出战略保障承诺,意味着,如果中国再次对日本进行战略打击,就算核弹头没有落在日本本土上,美国也会代替日本对中国进行战略报复。更重要的是,日本将因此获得研制核武器的充足理由,到时候连美国都不能反对。对中国来说,来自日本的核威胁肯定要比来自美国的严重得多。真正让日本当局动心的,还是美国在东北占领区控制权上做出的重大让步。[wzdff贴吧手打团]按照美国当局的承诺,由美日联军联合训练的“东北治安军”将由日军控制,并且直接听从于由日军主导的军事管制委员会。更重要的是,美国当局还承诺,在打下南京之前,东北地区的行政事务暂时由日本负责。即便在打下南京之后,美国也会说服台湾当局,在中国成立一个联邦性质的中央政府,即台湾当局只对东北有名义上的通知权,而具体事务仍然由日本当局掌握。当然,这只是美日间的秘密协议。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如此重大的让步,正好体现出了美国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即美国不会长期在中国驻军,大规模地面战争结束之后,就将逐步撤出,将占领与控制中国本土的任务留给盟军。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也很简单:巨大的战争伤亡。美国的新闻媒体在报道长崎遭到的核打击的时候,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即美军在这场战争中所遭受的巨大伤亡。虽然美国当局一直在努力回避战争伤亡,但是在美国,战争伤亡绝对不是秘密。打到把月底,在这场历史一年又一个半月的战争中,美军阵亡官兵超过十万,伤残官兵近二十万,另外还有二十多万官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按照美国媒体的宣传,这已经是自南北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军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争。一些新闻媒体甚至认为,如果像伊拉克战争一样,持续数年,在这场战争中伤亡的美军官兵将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下,之前积极支持美国政府战争行为的美国人不得不反思,有必要吗?问题是,箭已离弦,收不回来了。对美国当局来说,减少战争伤亡,给国民做出交代的唯一办法就是尽快结束大规模地面战争,把战后任务交给盟军。受此影响,就得尽快让日本增兵,让日军担负起主要作战任务。为此,美国不但在战略安全保障与东北问题上向日本做出了重大让步,还答应为日本提供更多的军事装备,并且向日本企业免费提供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生产权。当然,在战略原料方面,美国也做出了重大让步。总而言之,美国当局的目的就是让日军尽快担起重任。问题是,大规模地面战争还没结束,从中国撤军还遥遥无期,所以美军仍然是战场上的主力,仍然得冲锋陷阵。八月底,帕特里奇回到华盛顿,参加了由奥康纳亲自主持的战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奥康纳明确提出了美军的战略底线,即大规模地面战争将在美日联军打下北京与美台联军打下南京之后结束。到时候,美军将逐步将作战任务移交给盟军,只负责后方工作,并且在未来三年之内撤出全部入华部队。也就是说,帕特里奇得按照这一要求修订战争计划。正是这场会议,让帕特里奇不得不把重点放在东北战场上。虽然从战略局势上来看,进军南京要比进军北京容易得多。按照帕特里奇的估计,只要投入十个美军师与五十个台军旅,美台联军就能在一个月之内攻入南京,而占领南京也最多只需要一个月。但是按照奥康纳的要求,占领南京不会是战争的终点,只有占领北京才能宣告战争结束,而进军北京所需的时间肯定不止两个月。更重要的是,北京才是中国的首都。也就是说,只有打下北京,才能打垮中队的士气,从而降低进军南京的难度。如果首先打下南京,只能使中队死守北京。到时候,美军必然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有可能遭受失败。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帕特里奇提出了让日本尽快增兵的要求。得到总统的亲口保证之后,帕特里奇返回前线,开始策划下一轮进攻行动。正如罗耀武预测的那样,帕特里奇并不打算强攻朝阳与葫芦岛市。原因很简单,因为没能及时发动进攻,中队已经在正面防线上做好了防御部署,强攻的难度太大,作战损失不会少到哪里去。如果军队伤亡过大,就算能够打下朝阳与葫芦岛市,也很难一口气打下山海关,进军华北的作战行动就将受到耽搁。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迫使中队主动放弃朝阳与葫芦岛市。要达到这一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绕到中队的防线后方,扩大战线宽度,让中队无法组织起有效防御。具体办法就是攻打赤峰,把战场选择在朝阳北面,并且利用攻打赤峰消耗中队的有生力量。目的很明确,战术也很简单。策划阶段,帕特里奇只有一个疑虑,也就是罗耀武要利用的地方:中队在白石水库附近的突出部。突出部的面积并不大,关键是连接着三零五国道。如果美日联军从通辽出发攻打赤峰,就得经过三零五国道,并且将战线向前推进大约一百千米。如此一来,美日联军的侧翼就将暴露在中队的枪口之下。帕特里奇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以罗耀武的才能,不可能不知道这一优势的重大意义。也就是说,中队肯定会利用突出部发起反击。很快,帕特里奇的这一疑虑就得到了证实。从九月十日开始,中队就在白石水库附近集结。虽然战术侦察情报无法判明中队的性质,即是不是主力部队,但是这种前沿集结意味着有大的动作,而罗耀武绝不是那种喜欢被动防御的指挥官。到此,美日联军要想再进一步,就得首先解决当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