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金士昌 三三原来金士昌刚才在楼上看书。听见枪声他走下楼来,有人奔过来说,在半里镇日伪军和游击队发生了磨擦,开起火来了,日伪军叫游击队打散了,一个日本鬼子逃过来被游击队打死了。他想下来去看看,这个游击队员是啥样子的人?因为自从日本鬼子打进宁波来之后,尽天价只听见鬼子伪军打死老百姓,听到游击队打走日伪军打死鬼子还是第一次,他很钦佩这些游击队员。不想小墙门一打开,却见大儿子金虎和几个农民打扮的人,正急冲冲地奔过来。仔细看看还有点熟悉,到他家弄堂口儿子把他们拦住了。他听见了儿子和他们的对话,他估计在半里镇打伪军就是那几个人,心里一阵高兴,因此就走过来帮儿子一道请他们进去。这时金虎又告诉他:“阿爹,后面有伪军在追他们,眼看伪军马上就追赶过来了,他们是区警卫队的,我叫他们不要逃到别处去了,叫他们到我家躲一躲。”金士昌听了说:“呵呵,是警卫队的,我好像有点面熟,是这里人吧?”金虎说:“那是祥荣哥,过去在我们金村做过长工的,到我家也来做过。那位是罗顺和大哥,是罗家桥人,你也认识的。还有几位芦苇漕的。”“嗯,认识,认识,都认识,原来还是你们几位乡亲呀,你们真不简单!真不简单!快快,金虎赶快叫他们进来。”并关切地望着祥荣等人说:“快进来!快进来!等下伪军来了就麻烦了。我屋里有地方躲的,你们尽管放心!”见金士昌那么热情,祥荣想也好,趁这个机会索性就认识一下金士昌。祥荣说一声:“士昌先生那就麻烦你们了!”“嗳呀,你们为百姓抗日拼命流血,让你们躲一躲还不应该?快快!快进去!”于是祥荣他们只得跟着金虎一起走进去。金士昌出身在金村一个没落乡绅的家里,祖上颇有田产房屋,但是他的父亲也是个热心公益事业克己为公的乡伸,经常给地方上修桥铺路造凉亭,给穷困的乡亲们赊粥赊米赊棉衣,因此到金士昌读书时家产已经施舍大半。他读了几年私塾,他父母想要深造他已无能为力,母亲只好托在外码头做事的姑丈,把他带到上海求学,直到在上海一所商业专科学校毕业。毕业后在一个洋行里当高级职员,但他不想经商,后又到远东大学深造。他在大学时受到当时“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和几个朋友一起在上海办了一所“育材中学”。寒暑假常来家乡。当他看到家乡的教育依旧是十几年前他出去时的那些私塾,孩子们仍读些《百家姓》、《千字文》等一些老书,不学科学知识。而且许多平民人家子弟还无钱进去,便在1928年和一些热心乡里建设的朋友,自己集资在金村祠堂办起了当时九龙乡第一所小学校。在他创办金村小学之后,九龙乡各村先后也都办起了新的学校。由于他在乡间办学有功,当时的国民党县长还聘请他当县里的“平民教育委员”,邀请他去县里开会,研究乡村教育工作。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干脆辞去了上海“育才中学”教员职务,带领一批爱国同事,回乡来创办“抗日战时中学”。他在当时的宁波《时事公报》上,以战时补习学校的名义公开向全市并四乡招收学生,把他村里的那所小学变为中学,自筹资金办学,把自家的房子作为学校的学生宿舍和办公室,吸收广大爱国青年上学。因此在民众中很有些威望。后来乡里乡亲们便推选他当了乡长。`但是金士昌虽热心公益事业却淡泊名利,因此当了一段时期的乡长,觉得行政事务太多,对办学等公益事业分心,便想把这职务培植别人去当。邻村罗家桥原在城里开店的罗震山,因父亲死后回乡来管理乡村家务。金士昌看他在城里当过经理,也有些文墨,就培植他当了乡长,自己当个副职,辅助辅助他。还亲自带他到当时的县里有关部门的头头去熟悉情况。起先罗震山很是虚心,对金士昌百依不顺处处听他的,但是后来他感到金士昌和上面的主张和他的想法不一样,他在乡里不能随心所欲。当他在县里熟悉了上层一些官员后,更瞧不起金士昌了,甚至把金士昌当作眼中钉,感到他行事处处受他的障碍,因此他就我行我素,不听他的。而金士昌却仍一味劝他:要好好为乡里办事,替百姓着想。但罗震山哪里听得进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