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冒大險暗藏紅色電臺一一在浙東游擊縱隊北撤以后,國民黨把原汪偽軍十師改變成國軍,叫他們仍在鄞西到處布防。同時國民黨成立“清鄉委員會”,國軍調集二個正規師的部隊,和浙江保安隊第一團以及地方上的一部份雜牌部隊約計三四萬人,發動三十五路,對四明山的根據地進行分頭合圍,瘋狂叫囂,“三月清鄉”,“六月消滅”。浙江保安隊與鄞縣警察大隊在主要道口設立據點,并普遍成立偽自衛隊,到處剌探**的活動情況,燒山并村,伏擊搜查,捉拿三五支隊人員和抗日群眾。捉到一個形跡可疑的人,就馬上殺掉或關押起來。當年的呂五洲同志就因為患病,被國軍抓去這樣殺害的。國民黨鄉鎮政府還要當年與三五支隊抗日的民兵和自衛隊骨干都叫去登記,關押。這時陳安中等十幾位留下來堅持在四明山斗爭的同志,為保存自己的力量,等待時機再打擊敵人,為了暫時不去影響山下的村民和讓敵人找到,就轉入四明山的深山老林之中。當時陳安中就帶領鄞縣機關的金大水、陳望道等同志,在大雷大坑山頂的竹林里搭了一個茅草棚,當風頭緊了時他們就在這茅草棚里住下來,同志們還樂觀地稱這種茅草棚為公館。這種用茅草和竹子柴棍搭成的低矮的草棚,地面鋪些樹葉的斜土坡,四面也是用茅草與竹子圍起來的草簾,到處通鳳,外面刮大風,棚里刮小風,外面下大雨,棚里下小雨。睡覺的床,就就地鋪些樹葉做塾被,上面放條破被子就這樣將就著把身子一裹睡開了。如果下雪天,哪么早上醒來被子上就是一層簿簿的雪。洗臉刷牙和喝的水呢,對不起,沒有自來水也沒有井水,要到山下或半山腰的溪坑里去取。至于燒飯,就只好在公館外面的半山坡上人看不見的地方悄悄的去挖個坑,用鍋埋在那里拿些樹枝來燒了。鍋也不是什么樣像樣的鍋,而是用只面盆或者一只鐵桶就當作鑊來燒。里面煮些山芋六谷等雜糧,一面燒,一面還得有個人在哪里望風,看有沒有煙火竄上天空去。絕對不能讓山外的人看見。若讓燒飯的煙火升到天空去哪不就暴露目標叫敵人發現了嘛?所以在形勢緊張的時候,一般他們不開火,就吃些從下面老鄉哪里送來的干糧或者山野里的野果充饑。渴了用手喝點溪坑水了事。照明更沒有,你要點個燈不把敵人引來了?事實上哪時候也沒有點燈的條件,沒有油,沒有蠟燭,更沒有電,有的只是一盞手電筒。用手電筒還只得在被子里用,不能把光露到外面來。要不也會泄漏天機,暴露目標。在哪山上的公館里生活,樣樣事情都要注意,要小心翼翼。這就是公館的生活。這樣的公館一時就成了他們的機關和營房。一住就是好幾個月。還不能老住在一個地方,得要經常換地方,要不然,怕也會被敵人看見蛛絲馬跡。當年陳安中他們,就在哪里,坐在這樣簡陋的茅棚里,潛心學習,整頓思想,穩定情緒,保持斗志,準備繼續與敵人作不懈的斗爭。住了一段時間后,他們又遷到前面的尖山頭又搭了個草棚,又叫尖山頭公館。后來,在國民黨清鄉,進山清剿,環境越來越惡劣,原來隱蔽在下面的同志同志們也沒法在哪里隱藏下去了,這些同志也悄悄摸到山里來公館隱蔽。于是公館住的人就更多了。他們在公館里晝伏夜行,白天看書學習文化,洗衣縫被補衣服補鞋襪。晚上就又冒險到翁巖石嶺等村找地方黨員個別聯絡,接上組織關關系。為能經常聽到黨中央的聲音,陳安中他們把北撤時部隊留下的一臺收訊臺想法設法一處一處地轉移隱藏著,但是國民黨特務的耳朵也很靈,已經發覺了他們在四明山的電臺,他們派出特務四出偵察,八方打聽這架電臺,因此這架電臺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叫敵人偵查破壞。后來陳安中等同志帶著武工隊和這架寶貝電臺轉到平原來。一會搬到庵堂,一會又搬到一個孤另另的墳莊,但搬來搬去,都覺得不安全、不放心。因為庵堂和墳莊,雖然尼姑和管墳莊的人他們對**很好,絕對可以放心,但是外面的人進去和出來與電臺聯絡,到墳莊和庵堂里去,目標都很明顯。如果讓敵人知道,上來一包圍,逃都沒有地方可逃,躲也沒地方可躲。這架電臺就成了敵人的囊中之物,實在是太危險了。現在整個四明地區就靠這一架收報臺收新華電訊,要是讓敵人破獲,那就完了,就一點也聽不到黨中央的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