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大明名相徐阶传 搜狐读书 挖掘更好看的 搜狐序前不久,《松江报》副刊的责编许平找到我,要我为长篇小说《大明名相徐阶传》(在《松江报》连载时叫《徐阶大传》)写个序。我虽忙得可以,但是作为上海市区县报的顾问,我又义不容辞。这是四百余年来第一部以徐阶为主角的小说。小说分四部分:少年徐阶、崛起下僚、调和鼎鼐、晚年风波。全书演绎了徐阶的成长、坎坷中的崛起、致知格物的政治才能,尤其是在晚年风波部分,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海瑞和徐阶。就像作者自己所称的那样,“旨在拂历史尘埃,还历史真相”。这大概就是作者撰写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担当。徐阶经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是王守仁阳明心学的忠实履行者,是严嵩的对头、海瑞的恩人、张居正的恩师。徐阶有“十八年辅相之力”。徐阶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入仕,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致仕,宦海沉浮四十五年。他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始担任内阁大臣,连头带尾,恰好十八年。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起,徐阶担任内阁首辅五年多。徐阶是一个在明朝嘉靖、隆庆年间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上海(今上海松江区)人,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地位最高、对国家影响最大的一个上海人。但徐阶又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一个被历史尘埃掩盖了若干真相的人物。史称名相的是他,史称“横行乡里”的也是他;有人称他在严嵩当道时“隐忍求济”,也有论者称他是“依违”,是“滑头”;诛杀严世蕃在当年举国称颂,却也有论者指出严世蕃“叛国”罪名不成立;尤其是关于徐阶在家乡松江占田六万亩、二十四万亩、四五十万亩的种种传说,把他描绘成了一个官僚恶霸地主。《大明名相徐阶传》穿越时空,仿佛将我们置身于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六十余年的时局中:腥风血雨的大礼议、沉湎于斋天的皇帝、精心于弄权的奸臣、狼烟四起的北方边境、烧杀**掠的东南倭寇……而朝廷的权贵们仍“痛饮于将倾之厦,狂歌于漏舟之中”。在这样的时局中,徐阶粉墨登场:殿试钦点探花,授任翰林编修;议礼得罪,外放延平;困境崛起,调任浙江、江西;重返京师,历太子洗马、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终于跃升入阁,成了那个时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总理”。在内阁,他力主北御鞑靼,南剿倭寇,以拯万民。嘉靖弃世,徐阶草拟遗诏,以嘉靖的名义全盘否定嘉靖自己的作为——斋醮、大兴土木、钳制言论、横征暴敛等弊政,然后力挽狂澜,拨乱反正,以开新局,登上了他人生的顶峰。《大明名相徐阶传》以史实为依据,为我们解开了一些历史疑团。冠严世蕃以“叛国”罪,依据固然不足,但严世藩之罪,已足以处死。当时政治风浪险恶,严嵩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一旦翻盘,天下大乱,徐阶当机立断,处斩严世蕃,稳定了朝政。在恶势力面前,徐阶固然委曲求全,甚至“依违”其间,但他仍坚持立场,不同流合污。他“隐忍求济”,利用自己的地位保护善类;至于占田几多,海瑞当年也未作核实,但作者为我们驱散了迷雾,恢复了历史真容。通篇看《大明名相徐阶传》,倒真有点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教授小说”,言必有据,严谨、典雅,但作者似乎又未被史料所拘,放得开,故事性、可读性强,塑造的人物也生动形象。在小说的布局上,也不乏可取之处,尤其是小说开篇知也和尚赠徐阶的四句偈语,暗中竟囊括了徐阶的一生,基本上做到了一部似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些历史人物的是是非非都已成过眼云烟,而他们的遗踪,在今天都成了生养他们的故乡的人文景观。严嵩家乡成立了严嵩研究会,严府毓庆堂得以重建,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高拱的家乡开展了高拱的研究,还召开了国际研讨会;海瑞的故乡有海瑞墓、海瑞故居;张居正的家乡有以张居正命名的街……《松江报》总编吴纪盛策划《大明名相徐阶传》的出版,恐怕也别有深意存焉,我们期待着……丁锡满(丁锡满,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解放日报》总编辑,现为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