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少年徐阶 第四回 质疑汪先贤徐阶吐狂言 托梦王教谕五神求安宁(1)说着说着,黄太夫人似乎有些口渴,顾夫人察言观色奉上茶盏。黄太夫人啜了一口,放下茶盏,缓缓说道:“你祖父果然按梦中启示去谷阳桥,仰观天空果有一断线的风筝,飘摇着掉落在蒋泾,当年那风筝上居然还有一行字:‘人间也自有香坵。’于是,就在那里营了个生圹,此后便与知也成了莫逆之交。但终因受骗蓝老道,郁郁寡欢,三年后就驾鹤西去。你祖父的坟,至今郡城坊间父老茶余饭后扯起此事,都称之为风筝坟。说来也巧,你祖入土之后,你母连生三子。徐家长房人丁渐旺,也可告慰你祖于泉下了。今儿我已将详情告知,该怎么做,阶儿你自己去思考吧。至于你祖父的遗书,待你中举之后才有资格一看。”当晚的谈话,使徐阶百感交集,想不到此前还有这么一桩公案。祖父的厚望令他感动,蓝老道的诳骗使他愤怒,知也的神秘让他惊悚。莫非我小小年纪,真要负荷光大徐家的偌大重任吗?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黄太夫人去世,徐黼从宣平县赶回奔丧,丧事一切如仪:为黄太夫人遗体穿衣,这叫小殓;遗体放入寿材,这叫大殓;接着是殡,停柩三十天接受吊唁;然后出殡。就在出殡那天,发生了一件事,让徐阶非常沮丧。那天日朗风轻,岳庙道长松峰带领道士奏着哀乐前引,徐黼执绋,灵柩随后。顾夫人、徐隆、徐阶扶柩,唱着挽歌紧跟着走在后面的是亲朋好友。突然,正走着的送殡队伍停住了,前头传来了另一种挽歌声。原来,两支出殡队伍在这里不期而遇,徐阶他们要往东,另一支队伍要往西,谁也不肯相让。谁家应该礼让呢?这就要讲身份了。徐黼是正六品,但母亲未受皇恩,对方幡上却写着“敕封安人”四字,就是说,死者受过皇帝的敕封。看到“安人”两字,徐黼料想对方也是个六品,于是息事宁人,挥了挥手,让出了道。谁知对方送殡队伍里却有人盛气凌人说:“还算知趣……”徐阶耳尖,听得此话,不禁怒极,但有父母在,不便发作。祖母出殡,竟受此大辱!徐阶十分沮丧。徐阶注视着那支送殡队伍扬长而去,强按心头之怒,那张国字脸上反倒露出了笑容,而左眉,竟会微微跳动。此后,凡徐阶怒极,必然脸上挂笑,左眉微微闪跳。古时守制,讲究的是备极哀伤,不少孝子都因哀痛过度饮食骤减而形销骨立,甚至死亡。但徐黼就不一样,他服膺的是王阳明的心学,行事比较开明,并不信服程朱理学穷讲究那一套。母亲去世,固然哀伤,但这哀伤应在心头,不必装样子给世人看,更不必自残以博取美名。所以守制期间,按松江的惯例,在灵堂上香、哀哭。按习俗做七,断七。在周年忌日,请小知也做了场佛事,一切如仪。其余时间,徐黼谢绝一切世务,专心读书,对徐阶的学业,也严加督导。所以守孝三年,徐阶的学业突飞猛进。三年制满,徐黼被朝廷安排到宁都(今江西宁都)上任。徐阶就在当年,经府院考试合格,成了秀才,进入县学深造。在当时考中秀才可是件大喜事。因为这秀才又叫廪膳生,可以吃皇粮。一般情况下,国家提供给秀才的福利是一天一升米,足够两个人的口粮,生活中必需的鱼肉油盐等物,也由国家提供。可见当了秀才,就吃穿不愁,可安心攻读。人们所谓的穷秀才一说,不是说秀才穷,而是说秀才不上进,光吃政府的供给,又没有其他收入,一来二去,娶妻生子,一天一升米就不够了,日子就穷了。如果秀才成绩优秀,可被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国立大学)去读书。被推荐到国子监的秀才,叫贡生,即地方学校向国家“贡献”的高才生。在国子监修业合格可安排工作,走上仕途,徐阶的父亲走的就是贡生这条路。此外,也可通过乡试、会试,或中个举人,或及第进士,那前途就更光明了。徐阶小小年纪,已是秀才,他的生活由国家承担起来,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岂不是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