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调和鼎鼐 第二十一回 励精图治徐阶运筹帷幄 借刀杀人严嵩枉费心机(3)这八项措施上奏,嘉靖喜笑颜开,更兼皇上刚斋完天,心情也好,深感关键时刻,真能了解实情且又能提出切实可行措施,为自己解忧的,倒是这个松江小个子徐阶。嘉靖当即袍袖一挥,连严嵩这个首辅也不知会,命太监起草圣旨,不通过内阁票拟,直接从皇宫中发出“密令行之”。徐阶的八项措施不事张扬逐步实施尚未见效,而镇守边镇的仇鸾,又因俺答要求在边地开市贸易,唯恐朝廷不允又要开战,惶惶不可终日。俺答竭力主张开市,严嵩与之密切配合,可兵部主事杨继盛以为,俺答兵临城下之耻未雪,他说开市就开市,岂不“示弱辱国”。上书提出“十不可”。奏疏打动了嘉靖,命仇鸾等会同商议杨继盛的奏疏,看看是否有理。仇鸾外战外行,在俺答大兵前只会股栗,但内战却是内行,他对嘉靖说:“这等人根本没见过鞑靼的铁骑,不懂得俺答的厉害,所以说话轻飘。”结果自然是把杨继盛打入牢里,贬官了事。徐阶是支持杨继盛的,但他仍然按兵不动。他明白,仇鸾像座冰山,寒冷时坚不可摧,但只需稍一解冻,就能一击即垮。他要待气候的转暖。俺答见明军孱弱不堪一击,大明朝廷中也无能臣,益发觉得明室可欺。在明朝同意边地开市之后,鞑靼铁骑更为明目张胆地把集市当做掠场,恣意掠取财物。大同、弘赐堡、双沟、团山、张家堡一带烽火连天,纷纷告急。局势危急,朝中大臣敢讲话的多了起来。仇鸾不是说开市可稳定局势吗?怎么更乱?嘉靖也急了,看来军队的整治不可迟缓。徐阶对军中弊端是掌握的,且有主见,嘉靖便在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三月,命徐阶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也就是入阁。四十九岁的徐阶,款款走进了权力的中心。边境贸易在仇鸾、严嵩的主张下终于开市。大明应俺答的要求开市,让俺答看到了明室的软弱可欺。鞑靼人便用劣马换取大明的茶叶、丝绸等生活必需品,引起了贸易的纠纷,后矛盾激化,俺答干脆在市集上纵兵大掠,这可比突入内地抢劫更省事。抢完了市集,再次突入内地,大同、弘赐堡、双沟、团山、张家堡一带又烽火连天。朝廷中对仇鸾、严嵩的抨击声音多起来了。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三月,嘉靖令仇鸾驻守大同,征讨鞑靼。旨令仇鸾主动出战,是严嵩的票拟。他打起了仇鸾的主意。这仇鸾原本是甘肃一总兵,没有什么谋略,曾因违令不敢出战,被曾铣参奏下狱,严嵩救了他,感激之余便与严嵩父子相称,在严嵩的照拂下执掌了大将军印,阔了。仇鸾一阔脸就变,渐渐不把严嵩当回事了。严嵩一肚子怨气,当时你仇鸾依靠我窜了上去,对我何等热络,何等尊敬,而今怎么说变就变?加以嘉靖因边事艰难,对仇鸾宠幸有加,也不免让严嵩产生了醋意。严嵩打定主意命懦怯怕战的仇鸾出战,让嘉靖看看自己倚为长城的御边大将是啥东西。严嵩的计谋,捅到了仇鸾的软肋,仇鸾不得不率师出塞。四月初三,大军兵进镇川堡,一路上旌旗飘扬,刀甲闪光,浩浩荡荡,军容也算得上雄壮。到了猫儿庄,仇鸾便下令埋锅造饭。正在此时,忽闻四面胡笳声起,黄尘满天,蹄声得得,一彪鞑靼骑兵蜂拥而至。仇鸾大惊失色,第一个念头便是中埋伏了,拨转马头,落荒而逃。见主帅大旗后撤,明军斗志全无,拖着枪械狼奔鼠窜,鞑靼骑兵一路追赶。仇鸾伏在马鞍上一路狂奔,被一彪侦骑拦住了去路。“禀大帅,我军所遇乃鞑靼游骑,并非俺答大军,四面也无伏兵。”仇鸾这才放下心来。检点下来,明军被砍杀二百余,砍伤二百余,丢失马匹二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