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调和鼎鼐 第二十二回 弹章连篇权臣变本加厉 积聚能量贤良志存高远(1)王宗茂贬谪,严嵩松了口气。但他还不解气,想方设法要置王宗茂于死地,来个杀鸡儆猴。可王宗茂到平阳以后不到半年,母亲去世,便回乡守制。整王宗茂的把柄难找,严嵩就把这口恶气出在王宗茂之父王桥身上,找个借口罢了王桥的官,致王桥郁郁而死。同时,严嵩嘱咐干儿义子们彻查王宗茂与徐阶的关系,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严嵩是个读书人,孔孟之道耳熟能详,教训部属一套一套,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孔子说:“及其老矣,戒之在得。”老了不能贪得,严嵩七十多岁了,正是应该戒得之时,可怎么戒得了呢?朝中二三十位官员是自己的亲信,常有孝敬奉上;边将失机沙场,奉上金银财宝,要求帮同掩饰;官又是个香饽饽,想当官想升官想调动的,也是大把的银子送来府中。开始时,严嵩还有所顾忌,毕竟收受贿赂与自己读了几十年的圣先书所恪守的道义有悖。殊不料一旦收受,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到后来甚至明码报价,什么职位,金银若干,都分成了档次。严嵩儿子严世蕃讲排场,好享受又好色,家中姬妾成群,夜夜笙歌艳舞,日日拥姬**,又好搜罗古董,这些全需金银侍候,所以严嵩益发的贪。光是贪倒也罢了,问题是贪引起一系列的祸殃。沙场失机,掩饰过去了,但知情者就不满;亲信们倚仗严嵩的权势,为所欲为,招来朝臣的侧目;提拔官员不按实绩而以孝敬金银的多少而论,自然不公,更是怨言蜂起。严嵩把自己摆到了正直大臣的对立面。尽管嘉靖依然宠信严嵩,但挡不住参奏的弹章雪片飞来。这不,不怕死的杨继盛,又上章弹劾严嵩了。仇鸾奏开边境贸易,杨继盛竭力反对并奏说“十不可”,后被斥为狄道(今属甘肃)典史。此人字仲芳,容城(今属河北)人。七岁那年母亲去世,继母严妒,命他牧牛,他就在牛背上读书,十三岁才拜师学文。考中举人后,在国子监读书,说起来还是徐阶的学生。徐阶对他精心培养,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杨继盛得中进士,授官南京吏部主事,后又调往京师任兵部员外郎。贬谪狄道以后,见狄道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也是文化沙漠,杨继盛便集合数百学生,聘请塾师加以教育。他卖掉坐骑,典掉妻子服装,资助当地学生,当地人尊他为“杨父”。仇鸾事败,嘉靖想起了杨继盛的先见之明,便升他为诸城(今属山东)知县,而严嵩也以为杨继盛帮助自己首攻仇鸾从中出力,把杨继盛调升为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兵部武选司。一年之内,杨继盛连升四级,真可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杨继盛一年内连升四级,对嘉靖皇帝自然十分感激。他哪里知道,首辅严嵩也出了大力。他要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便打算为国除奸。到任仅一个月,他行动了。为表示慎重,杨继盛在家斋戒三日,然后伏案一气呵成了弹劾严嵩的奏本。称自己蒙天地恩,圣上不拘一格,连续提升,日夜不安,思图报答。最好的报答是请诛贼臣,而今外贼是俺答,内贼是严嵩。内贼不去,怎除外贼?所以为陛下陈奏严嵩十大罪、五大奸。也真难为了杨继盛,把严嵩入阁十年来的丑事,了解得一清二楚,来了个大曝光。从内政到外交,从经济到军事,包罗万象。主要就是严嵩的值班室像个市集,百官都奔走请命;部门的奏章,先要严嵩同意,才可动笔上奏;提个官,就说“我推荐的”,贬个官,就说“对我不敬”;纵子篡权,票拟是圣上赋予阁臣的大权,严嵩让儿子掌控票拟权,人称他父子为大丞相、小丞相;孙子严效忠、严鹄,乳臭未干,从未打过仗,却谎报军功,升任锦衣卫军官;仇鸾下狱,严嵩受贿三千金,推荐他为大将军;俺答深入,退兵时正可掩击,严嵩嘱丁汝夔勿战,误国家军机;皇上亲随,都是严嵩的间谍,他们了解皇上的心思,严嵩厚贿他们,掌握皇上的动态,随意害人;通政司是公文奏疏上通下达的枢纽,任用义子赵文华,凡有奏疏,严嵩先阅,然后上呈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