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调和鼎鼐 第二十三回 渐获帝信谋划北御南征 剿抚兼施荡平东南倭寇(1)一次,嘉靖手谕徐阶,上面仅五字:“卿齿与德何?”“齿”即年龄,“德”即道德。“你的年龄与道德如何?”不对吧?徐阶一时没了主意。这一次为徐阶破解的是夫人张氏,张氏说,这“德”、“卿”两字用“与”相连,是并列的,“卿”指的是老爷,“德”必定也是指一个人。问的是老爷的年龄与叫“德”的人的年龄谁大谁小。夫人一说,徐阶大梦初醒,手拍脑门说:“是了,是了。这个‘德’就是继任的礼部尚书欧阳德也。”猜对了。另一次就更悬乎了。嘉靖手谕称自己做了个梦,梦中只见两个大字“灵瞿”,已命太监查遍《玉篇》等字书,毫无收获,不知何意。这一问,把徐阶问得晕头转向,饣灵饣瞿是什么意思啊?回家说与张氏,张氏也没了方向。徐阶只得夜访同乡杨豫孙,这杨豫孙也是个学富五车的松江才子,面对饣灵饣瞿两字同样瞠目。此时杨豫孙的夫人张氏在后堂,听得两个大男人着急,便款款走出,向徐阶福了一福说:“哪两个字啊,居然难倒了次辅阿哥?”说罢扑哧一笑,顺手从桌上拿起,细看一番,仰着头想了又想说:“这两个字好生面熟,妾身在哪本书上见过……”说得两个大男人顿时兴起,忙不迭说:“哪本书?”那张氏摆摆手说:“不急,不急,一急倒想不起了……”忽儿说:“是了,是《道藏》,这两个字好像说的是饿鬼求食的意思。”徐阶如获救星,杨豫孙更是跳将起来,转身便去书房搬出一摞《道藏》。杨豫孙对着《道藏》犯难了,大海捞针啊。张氏笑说:“不妨,那里边妾身夹着鞋儿花样呢!”说罢,伸纤手,一本一本地翻过去,果然,翻到了鞋儿花样,再一看,那是《道藏》的《法海元珠》一篇,果然不差。这两个字也实在冷门,怪不得《玉篇》也无。严嵩老儿无法回答的问题,徐阶过一夜就破解了,自然赢得嘉靖的欢心。原来饿鬼求食,赶紧做法事施舍。徐阶的官阶也就一升再升,一品满三年,进柱国,再进太子太傅,又进武英殿大学士。满六年,兼食大学士俸,即享受两份工资,再加少傅。那年头,同乡之谊也是官场的资源。徐阶是华亭人,严嵩却是江西分宜人,怎么攀同乡?徐阶有办法,他借口松江有倭寇侵扰,家眷寝食难安,扬言要迁往江西,不仅口头上这么说,而且着手在江西置房买田。朝中大臣动问,徐阶就说:“敝乡战乱频仍,迁往江西较为安全。”对严嵩则说:“江西是首辅大人诞生之地,下官托大人之福,可保安全。致仕后也可与大人诗酒同乐。”严嵩一时也不免迷糊。随着嘉靖对徐阶信任日增,交办的事儿也多了,最重要的事儿就是军事。仇鸾被诛以后,嘉靖多次与徐阶谋划边疆之事。后来倭寇**东南沿海,嘉靖数次向徐阶问策,徐阶自然力主发兵。既然圣上垂询,徐阶便理直气壮,勇于任事。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徐阶撰写了《论发兵征倭》,强调东南是“财赋重地”,而眼下“倭寇猖獗,苏松等府、通州泰州,民遭焚劫,惨毒之甚”,必须“宜速剿灭”。此后一年之内连续献计,撰写《答倭情》、《再答倭情》、《再答倭情二》、《请以兵事责有司》等奏疏,坚定了嘉靖征倭的决心。徐阶的这些努力,对明军的剿倭起到了拨乱反正的重大作用。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