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沼气池“喂,你在干嘛呢?”正在狂奔的稻叶突然听到一声问话,他吓了一跳,下意识地端起手枪,随后才想到,枪里已经没有子弹了。他定睛一看,只见自己面前站着一个身高只有一米三四左右的小孩,叉着腰在问他话。“问你呢,没听见?”小孩有点不耐烦的样子。稻叶定了定神,小声地问道:“你的,小孩子,这么晚,在干什么?”他勉强学过几句中国话,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小孩说:“我在捉田鸡呢,晚上捉田鸡最容易了。”稻叶见小孩没有害怕的意思,不禁有些奇怪:“你,小孩子,没听到打仗的声音吗?”“打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这里天天打仗,可没劲了。”小孩不以为然地说。稻叶有点发蒙,不知道什么地方不对。身后中国士兵正在草丛中搜寻他,他必须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小孩,这个送给你。”稻叶从手上摘下手表,递到小孩的手上,“你给我带路,往山上去。”小孩贪婪地接过表,在耳边上听了听,似乎挺高兴的样子:“好吧,我带你走。”稻叶担心有诈,跟在小孩身后,看着小孩的脚往哪落,他也往哪落。小孩似乎什么也没想,只顾往前走着。“这是往什么地方走?”走了几百米,稻叶有些狐疑地问道。小孩答道:“上山呀,这是一条近道。”稻叶打起精神,高度警惕地观察着左右,周围没有什么动静,小孩看起来也是天真可爱的样子。“你继续走吧。”稻叶说。“注意,这个地方踩稳了。”小孩吩咐道。“好的……”稻叶随口答道,话音未落,他只觉得脚下突然一软,咕咚一声便掉进一个陷井里去了,在掉下去的一刹那,他还在纳闷着:刚才这个小孩就是从这个地方踩过去的呀。“哈哈,捉到一只大田鸡了!”小孩呵呵笑着跑回来,趴在陷井口对着里面喊道。原来,这个小孩正是沈红英的宝贝儿子刘冬,趁着母亲不在家,他偷跑出来看打仗,不料竟遇到了逃跑出来的稻叶。在见到稻叶的第一眼,他就知道这是一个日本鬼子,但带着初生牛犊的心态,他从容不迫地打消了稻叶的怀疑,把他带到了儿童团平日偷偷挖好的一个陷井上。这个陷井的盖子能够承受一个像刘冬这样重的小孩,但稻叶一踩上去就塌了。“小孩!巴嘎!”稻叶在陷井里狂骂着,“陷井里是什么东西!”比陷在陷井里更可怕的事情,就是陷在一个散发着恶臭的陷井里,此时的稻叶正在遭受这个噩运。他的脚陷在半米深的糊状物中,通过**在外的皮肤能够感觉到,这种糊状物非常滑腻,而且散发出一股令人窒息的浓烈臭气。“小鬼子,便宜你了,你知道我们整个镇的儿童团员拉了一星期的屎,才凑够这么一个陷井,你就在里面吃个饱吧!”“巴嘎!”稻叶绝望地惨叫起来。“冬伢子,你又在这淘气了!”刘冬正在欢喜时,耳边响起了母亲的责骂声。“妈,我抓了个鬼子!”刘冬对沈红英喊道。沈红英是在突击营结束了战斗之后,带着民兵出来搜寻漏网之鱼的。听到刘冬的声音,便跑了过来。当听说刘冬抓了一个鬼子时,沈红英吓得心脏都快不跳了。“冬伢子,哪来的鬼子,你快过来!”“没事,鬼子已经掉到陷井里去了。”刘冬不以为然地说。沈红英跑过来,一把揪住刘冬,上下看了一遍,发现刘冬安然无恙,一肚子的担心立即变成了怒火,抡起巴掌在刘冬屁股上使劲打了一下。“我抓了鬼子你还打我?”刘冬跳了起来。沈红英骂道:“你知道有多危险吗?我叫你不许出来的,你还出来,而且还敢跟鬼子耍心眼,你真把我吓死了。”说着,挥动巴掌又准备开打。“大嫂,别打孩子呀。”旁边伸过来一只手,挡住了沈红英的手,沈红英扭头一看,不由得笑了起来:“小静,你怎么来了。……哎呀,还有罗营长。”罗毅走过来,说道:“我们回来了,怎么啦?为什么打孩子啊。”沈红英说:“这孩子,可把我吓死了,这外面打仗,他还跑出来看,而且竟然引了一个鬼子到陷井里去。这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办啊,我怎么跟他爹交代啊!”罗毅对刘冬招招手:“冬伢子,过来,说说,是怎么回事,鬼子在哪。”“呶,就在那个陷井里。”刘冬指着陷井说。“哦?”罗毅有些紧张,拔出枪走到陷井旁,对着里面用日语喊道:“放下武器!”陷井里没有回音。几名警卫都跟了上来,对着陷井里一通猛喊,陷井里依然一点声音也没有。由于情况不明,谁也不敢探头去看。“冬伢子,你真的引了个鬼子进去?”罗毅认真地问道。“当然,你没看陷井是被踩塌的吗?”“怎么没声音啊?是不是当时就摔死了?”刘冬说:“没摔死,刚才还跟我说话呢,我看了一眼,他还在那跳呢。”“他没开枪打你?”“没有。”邵平在一旁不耐烦了,拔出手枪,对着陷井壁连放了几枪,陷井里还是悄无声息。邵平探头一看,喊了起来:“是有个鬼子,好像已经死了……哎呀,这个陷井怎么这么臭啊。”听说陷井里的日军已经死了,几名警卫一起都探头过去,然后七手八脚地把稻叶从陷井里捞了上来。邵平忍着臭气上前摸了一下稻叶的鼻子,对罗毅说:“没死,就是晕过去了。”罗毅捂着鼻子说:“我都快晕过去了,估计这个鬼子是被臭气熏晕的吧。”“这就是我们儿童团挖的臭气洞,用来抓鬼子最好了。”刘冬乐滋滋地介绍着。罗毅笑着对沈红英说:“红英,赶紧把洞口再封上,然后弄条管子把这些气接家里去,这种气能直接点着了做饭用。……这就是传说中的沼气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