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哲今天的心情很是不好,大汉正处于危难之中,百姓生活不得安宁,瘟疫四起,国库也很是空虚。可是刘宏依旧是劳师动众的举行野外狩猎,一点也不顾及举行一次野外狩猎会耗去多少钱粮。他虽然竭力制止,但是奈何一人力微,宦官张让一党,极力劝说皇上狩猎。刘宏也是好大喜功的主,禁不住**,便答应了这个请求。皇上金口一开,自然无法更改。孙哲失望之余,本不想参加,但好友王允却提醒道,说:“博渊兄,张让居心叵测,心计很深,他们此次贸然劝说皇上狩猎其中必有猫匿,若兄不在,万一张让出了什么伎俩,皇上必然不会听我等之言。”要说才学,王允远不如孙哲,但论到心计,迂腐的孙哲就远非王允对手了。王允知道张让的无事献殷勤,一定会有他的想法。孙哲也非蠢人,听后也深以为然,就跟了过来。却不想在狩猎场上看见了自己的那个不争气的孩子,这下差点让他气背了过去。孙灿外逃游玩,已经不是一次二次,他自然明白孙灿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而孙灿也是因为意外看见了自己的父亲,才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当他呼喊出声时,才反应过来,急忙堵住自己的嘴巴。这时,已经为时以晚,皇上面前无人敢随意出声,因此这一声惊呼虽然不大,但是依旧引起了大众的注意。一个尖嘴太监锐声喝道:“何人在陛下面前猖狂。”刘宏也注意到了孙灿,问道:“皇甫爱卿,你身旁的是何人?”皇甫嵩道:“这位正是太傅大人的公子。”孙灿无奈的上前参拜见礼。刘宏示意孙哲。孙哲瞪了孙灿一眼道:“确实是在下犬子。”刘宏大笑:“原来是恩师的麟儿,快,快,上来说话。”他见孙哲的模样,顿时想到了以前他还是皇族旁支亭侯子弟的时候,孙哲的严厉模样,暗想:“一定是这孩子在什么地方惹到了恩师。”他虽然对孙哲的严厉有些不满,但刘宏自幼丧父,缺少父亲的关怀,而孙哲的严厉正让他有一种父亲的感觉。因此,无论张让如何谝排孙哲,也无法动摇孙哲在朝中的地位。也因为有孙哲的存在,缺少父爱的刘宏也没有向历史上那样下贱的认太监张让为“阿父”。因此,刘宏对孙哲还是相当尊重的,即便是当上了皇帝,对孙哲依旧是以恩师相称。他见孙哲的儿子在下方,也给足了孙哲的颜面,让他上台。可是,孙灿却并没有领他的情,对刘宏的要求更是叫苦不已,此刻他最希望的不是刘宏叫他上前,而是把他赶出狩猎场,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倒霉之所。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再逃避也是没有用的,索性把心一横,大大方方的向台上走去,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魄。到了台上,见到了汉灵帝刘宏,见刘宏面色苍白,身子瘦小,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不由的好生失望。心想:“原来皇帝是这样的,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吗?”在孙灿打量汉灵帝的同时,汉灵帝刘宏也在打量着他,见孙灿长得如此不凡,不觉心声喜爱,笑道:“恩师可生了个好孩儿啊,此子风神俊郎,将来定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孙哲冷哼一声,并不说话。刘宏见孙灿一脸尴尬,在见孙灿一身便装,立刻明白的其中的关键。孙哲的迂腐,他早就体会过了,试想一个迂腐的文人怎么会让自己的孩子耍枪弄棒。见孙灿畏惧的模样,心中生出一股同病相怜的感觉。一个尖嘴猴腮的太监,这时起奏道:“皇上,时辰差不多了,可以进行比试了。”刘宏让孙灿站在自己的身侧,示意那个太监,道:“张让,你去下命令吧!”孙灿这才知道那个尖嘴猴腮的太监竟是让自己父亲痛恨不已的张大太监。张让走了不久,就回到了台上。这时候,一群人赶着五十来只猎物,向高台这边涌来。刘宏接过张让递来的金箭,挽起宝雕弓,对着一支麋鹿射了过去,金箭化过一条长虹,直入麋鹿身旁的兔子的脑门。群臣大声欢呼:“陛下射中了,陛下射中了!”群臣将校都欢呼雀跃地奔向刘宏,口中连呼“万岁”。其中张让最为夸张,几乎都蹦了起来。孙灿暗自嘀咕道:“又不是你的**能够重新长出来,怎么高兴成这样?”刘宏脸上微微一红,立刻装出一副我的箭法很高的样子出来,生怕别人知道他的真正目标是麋鹿。对此,孙灿却很是不屑,如此射法他十三岁就可以百发百中,有什么好值得称赞的。这时,张让突然提议道:“皇上,如今我大汉新一代将士都在此地,不如让他们比比箭术,看看我大汉新一代的豪情。”刘宏正觉得无趣,想着乐子,见张让如此知趣,立刻点头准许。长水校尉蹇硕道:“臣下从军中选出八名新秀,分别是虎贲中郎将袁绍、屯骑校尉鲍鸿、洛阳北都尉曹操、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以及张生。”刘宏思索了一会儿,道:“袁绍、鲍鸿、曹操、赵融等人都是在朕身边当过郎官①,但那张生是何人?”张让接口道:“是在下的远方子侄,文滔武略,样样精通。”张让对刘宏的脾气可是摸的一清二楚,若是他在平常提出,刘宏也许会不加理会,但是在这个时候提出,刘宏绝对不会反对。因为,刘宏喜欢享乐,这次比试说白了就是给他享乐用的,多一个人就多一分乐趣,刘宏怎么可能不同意。**的王允立刻闻到了一丝阴谋的气息,说道:“张常侍不会以权谋私吧?”******注①:郎官是汉代的官制,皇帝要从亲贵子弟当中挑选一些大家认为道德品质、思想表现和外部形象都比较好的年轻人做侍卫,让这些侍卫在耳濡目染锻炼他们的能力,这是汉代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