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血染大武汉(三)蒋介石得意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对高级将领们说道:“武汉三镇必须守卫,惟守之不易。武汉近郊,尤其城北根本无险可守。而城区又被长江隔断,城外便布湖沼,绝非久战之地。那么武汉又如何来守卫呢?我想请各位将军把眼光放远一点,你们看武汉东北边的潜山、太湖,北面的双门关、武胜关。还有武汉外围的幕府山、大别山和长江,这些都是守卫武汉的天然屏障啊。”讲到这里,蒋介石停住了话头喝了口水,他看了看众人的反应。陈诚、俞济时等人,闻言长吁了一口气,紧绷的脸上终于现出了一丝笑容。这笑是发自内心的,实实在在的笑。到会的大部分将领都在上海吃过地域狭窄、优势兵力展不开的苦头。会前,所有将领都怕“高明”而又固执的蒋介石再来个死守武汉的计划。现在蒋介石终于开窍了,这让大家终于放下了心里的“石头”。会场上的气氛终于轻松了下来,有人窃窃私语起来。蒋介石像是受到了鼓舞,更加神采飞扬,滔滔不绝的说道:“诸位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军据三镇而战,战火势必殃及城区,武汉之政治、经济重要必失。被困城中,我军也犹如瓮中之鳖。南京的教训就在眼前,诸位切不可忘记!所以武汉要战,就必须战于远方。概括之,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这乃是上策。”说完之后,蒋介石也没再开口,但脸上却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蒋介石虽未完全摆脱消极防御的旧胎,但自从和日本开战以后,上百万国军将士的流血牺牲多少触动了他。能懂得利用武汉外围广大的地区和无数的天然屏障,应该说蒋介石在军事上的确是变的高明了一些。第二天上午,俞济时回到了军部,他特意召见了龙风等人,并正式任命龙风为74军补充团的团长,赵德生仍任副团长,张伟也被任命为了副团长兼团参谋长,三个人均是上校军衔。由于龙风升任了团长,所以宋岩就继任了1营营长的职务,军衔也被提升为了少校。宣布完人事任命以后,龙风等人不敢耽误俞济时处理军务,就起身敬礼离开了俞济时的办公室。一走出俞济时的办公室,赵德生就兴奋的说道:“哥们,这74军可是国军序列中的五大主力之一啊,这74军更是蒋委员长的“御林军”啊,这下我们也成了“御林军”了。”张伟用鄙视的目光看了一眼赵德生,然后对他说道:“你先别高兴得太早了,我们现在还只是“御林军”里的补充兵!”这时龙风也接着说道:“想要当上真正的“御林军”,我们还得努力啊。”宋岩听了他们的话后,就对这三人说道:“啥“御林军”不“御林军”的,我没啥兴趣,但是你们三人都成上校了,就我还是个少校,你们是不是得请我喝酒啊?”赵德生高兴的说道:“没说的,兄弟。这顿酒我老赵请了,走哥几个,武汉黄鹤楼!”龙风和张伟也高兴的说道:“好,今天晚上咱们就不醉不归。”中午时分,龙风他们搭车来到武昌长江边上,远眺长江南岸的黄鹤楼。只见那黄鹤楼建在城台之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淼。中央主楼有两层,呈平面方形,下层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全体屋顶错落有致,翼角嶙峋,气势雄壮。看着眼前的黄鹤楼,张伟不仅感慨的说道“黄鹤楼素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的岳阳楼,山东的蓬莱阁,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晋灭东吴以后天下一统,这黄鹤楼的军事价值也就不存在了。等到了盛唐时期,黄鹤楼早已演变成了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骚客到此游览,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时龙风不由得吟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龙风刚念出这四句诗,张伟就接着吟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萧,江城五月落梅花。”宋岩有些不耐烦的说道:“你俩整的这是啥玩意?我咋就听懂了个**呢!再说这**得去找窑姐,难道着黄鹤楼里就有窑姐吗?那我可得让他们好好的给我吹**!”龙风和张伟鄙视的看着宋岩,赵德生有些无奈的说道:“兄弟,人家念的那是诗,是唐朝诗仙李白的名句。怎么到你嘴里怎么就成了**,你这简直就是有辱斯文啊。”宋岩这才明白过来,就急忙说道:“以前常听老人们讲说古人们都爱写诗(湿),可我就纳了闷了,他们干嘛老写诗(湿)呢?写点干的不是更好吗?”赵德生满脸黑线的对张伟和龙风说道:“谁把这货带来的,赶紧把他送回去吧,我实在是丢不起这人了。”张伟和龙风赶紧回答道:“我们不认识他!”说完就向江边的轮渡跑去,赵德生也赶紧追了上去。宋岩见他们跑了,就一边追赶一边说道:“等等我,我说得没错啊?吹玉萧不也是**吗!”来到了黄鹤楼下,龙风赶紧把宋岩拉了过来,对他警告道:“等进去之后,你一定要管住你的破嘴,再敢胡说八道的,我们就把你从楼上扔下去。”宋岩赶紧说道:“龙哥,我闭嘴就是了!”龙风他们先后走进了黄鹤楼,这才发现黄鹤楼的内部,每一层的风格都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正中间的藻井居然高达10多米,正面的画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图,两旁悬挂着一对楹联,上联是: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下联是: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篆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画像,如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了几个小厅,内置当代的名人字画,以供游人品鉴。就在龙风刚要走过去观看的时候,突然宋岩对他喊道:“龙哥,快看呐,上来个老外!”刚上到二楼的那个外国人冲着宋岩用汉语说道:“朋友,我不是老外,我是老内。”龙风赶紧走过去,用英语说道:“对不起先生,我们中国人习惯把所有的在华的外国人都称作老外。”那名外国人摆摆手,继续用汉语说道:“没关系,上校先生,我已经习惯老外这个称呼了。你们中国的语言真是太丰富了,你们的文化也是十分的博大精深。”这时,张伟也走了过来,对那名外国人说道:“先生,欢迎您到中国来做客,虽然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战火,但我们依然欢迎你的到来,您可以用您的眼睛记录下您所看到的一切,再把中国目前所遭受的侵略告诉给西方社会,让那些富有正义感的国际友人,都来帮助我们中国人们反抗侵略的战争。”这个外国人看了看张伟的军衔,他很有礼貌的问道:“上校先生,能告诉我,你们隶属于哪支部队吗?”张伟回答道:“我们是国民革命军第74师的。”那名外国人很满意的说道:“原来你们是蒋先生的御林军啊!难怪会是如此的富有朝气和勇气。”龙风见这个老外一下就说出了御林军,看来这个老外对中国军队是非常的熟悉了。于是龙风就问道:“先生,请问您是?”老外直接就回答道:“我叫约瑟夫.史迪威,是美利坚合众国驻中国大使馆的首席武官,我的军衔是陆军上校。”龙风和张伟赶紧立正敬礼,并激动的说道:“欢迎您上校先生,感谢您对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所给予的支持!”史迪威很纳闷的说道:“你们是怎么知道我的?”龙风回答道:“早在凇沪会战的时候,我们就听说了,您亲临凇沪战场实地考察,并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寄回了国内,呼吁美国政府向中国提供援助,帮助中国人民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张伟也接着说道:“正是您的那封信,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所以陆续有西方记者来到中国,用相机和钢笔记录下大量的战争画面,让西方社会知道了中国人民的困境,让那些富有同情心的西方人,用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提供着援助。”史迪威很遗憾的说道:“可是我的报告并没有引起国会的重视,直到今天,他们还在保持中立的态度,并没有与日本断绝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