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开始详细说明,众人也不再做出提醒或疑虑,一时间都忘了目前的境况,认真聆听并思考着,这些源源不断的新概念、新名词。偶尔有发问,也只是因为理解不能,需要时间思考或者更直白的解释。没办法,王羽的思路是他结合前后世几千年的经验、教训,然后参杂以自己的所思所想,即便对后世的人来说,可能都要想想才能理解,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可不是一般的匪夷所思。青州的文武们多有才智高绝之士,在王羽麾下任事已久,仍然会觉得他的想法天马行空,难以琢磨,包括公孙瓒在内的幽州众将都是比较纯粹的武人,理解起来自然会更为困难。简单来说,王羽的定北策并不复杂。首先要趁着幽州大战的势头,一路打到塞外去,将损失惨重的鲜卑人赶远,击垮聚居地离汉境太近,一直阴魂不散的乌丸人,然后派遣武将、官吏,以汉官的身份,胡酋的方式来统治并约束牧人,以达到消弭北疆之患的目的。之前他传书赵云,提及在草原筑城的构想,就是他这定北策的具体实施步骤之一。草原人也有类似城镇的聚居地,即所谓的单于庭或王帐。在汉匈大战之前,匈奴人的王帐设在龙城,当时的草原霸主冒顿规定,每年正月,各部首领须小会于单于庭,举行春祭;五月,大会龙城。祭祀祖先、天地、鬼神;八月,大会滞林。课校人畜。正是由于这些措施,才为这个新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的巩固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强有力的统治网络和向心力,对刚从战乱中恢复不久的中原王朝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王羽的筑城设想,就是以此为模板构思出来的。“城池首先起到的是军事据点的作用,有坚城可依,就算只有一两千守军,也能挡住数万胡骑很长时间。确保了安全,就可以储存物资,有了物资,就可以在城池周边召开互市。用草原上的紧俏物资吸引牧人,达到控制并统治牧人的目的。”王羽的思路很明确,他就是要让汉军建的城,取代单于庭。牧人们没什么信仰,每个部落的风俗也有所不同,冒顿、檀石槐这些人之所以能一呼百应,将牧人们召集起来,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抓住了牧人们的心理和需求。草原人南下寇边的最大的动力,就是生存。单于们做的,无非就是顺水推舟的引领他们。塞外的环境太差,产出又太少,牧人们不光吃不饱饭。一年到头都吃不到几次盐。另外就是寒冷,每个冬天都是一次严酷的考验,一旦遭遇大风雪。一个部落便有可能就此消亡。所以,就算明知不是汉军的对手。牧人们也会雄赳赳、气昂昂的南下侵攻——反正也是死,要是在汉境捞一把。能活着回来,未来几年的生活都会变得相当舒适。草原统治者的区别,无非是谁能更好的整合草原的力量,更有效率的组织抢劫罢了。说到底,是为了活命。王羽并不是第一个意识到胡人需求的人,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可以用交易甚至岁赐的方式,给胡人指一条活路,省得他们没完没了的骚扰边境。那就是与和亲并称的怀柔政策——互市。“送了女人,就有了亲戚关系,再给胡人足够的粮食,让狼吃饱了,就不会伤人了?”王羽面带讥嘲神色,冷笑有声:“不得不说,朝中的智者们太过天真,太过一厢情愿。和亲的事姑且不论,提出互市想法的人,也只有本意是好的。他不了解胡人的制度,那是一个比中原世家制度还要严苟的制度,上位者肥肠满肚,底层贫民饥寒交迫。互市或赏赐再多,最后也都会落入胡酋们的口袋里,于事何补?”提出互市的人无疑很有眼光,他看到了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想着就算不能让胡人感恩图报,有了活路的牧人们对南下拼命的热情也会下降。道理是有的,可他错就错在把胡人看成了一个整体,忽略了统治者和贫民的区别。连中原的高位者,都对百姓视若草芥,对草原上的部落首领、单于们来说,牧人就是野狼,死一批很快就会再生出来一批,就算来不及生,也可以在广袤的草原上拉些小部落来补充,为了让他们有动力咬人,没必要将他们喂得太饱。“胡酋们不用亲自上阵搏命,他们是野心家,考虑的只有自家的得失,互市、和亲、恩赏都只会助长他们的野心,让他们以为可以用部落和牧人博取更大的利益。边患不止的症结,其实就在这里。”“定北策正是因此而设!”釜底抽薪,这就是王羽的想法。他认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并非不能调和,症结在于草原上的那些野心家。他的对策就是和中原争雄一样,先设法把这些野心家解决掉,然后取而代之。城池除了确保安全,还能储存大量物资,借此展开互市。这和后世所谓的岁赐不尽相同,以那种自己以为是恩赐,对方看来是求和的姿态和胡人做交易,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完全就是一厢情愿,人傻钱多。而在征服对方之后,以统治者的姿态给些好处,那就是施舍了,是拉拢人心的手段。正如后世所说,官府做坏事,那是理所应当,要是偶尔开眼,做点好事,那就是青天大老爷了。人性中本来就有很贱的一面,而胡人更是贱中之贱,王羽的策略是很有针对性的。“时间再长一点。就可以根据各部的表现,划分等级。挑选一部分人出来,提高他们的待遇。比如进城过冬……长此以往下去,胡人就会慢慢的受到城内汉人的影响,憧憬并向往汉人的生活方式,更努力的表现,奉献忠诚。”“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汉军就算是真正在草原上扎下根,可以将统治巩固下去了。到了那时,塞外的城池不但不会拖累中原,说不定还会有些盈余。毕竟草原上也不是一无所有,牛马牲畜在中原也是很紧俏的物资……”“将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中原甚至可以如臂使指的调动草原的力量,对更远的敌对势力进行打击,以胡制胡,将大汉的疆土不断向外开拓,直至世界的尽头!”王羽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却没人叫好。他的思路太快了。众人还在思索筑城的利弊,互市的可能性,他已经将话题说到开疆拓土的环节了。听到这里,众人对他的平北策都有了初步的认可。可行性到底如何还在其次,但大伙都能确认,这不是开玩笑或者安慰人的托词。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设想出来的长久之策。盐、粮食、还有在辽东一带新兴的商品茶叶。都是在中原,至少在青州不算多珍贵。在草原上价比千金的东西。而牛马牲畜,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民生中,都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如果以这种方式展开,草原上的汉军就不再只有消耗,不屯田也能自给自足。“这想必就是君侯说的经济、军事两方面的羁绊了,那文化什么的,想必就是对华夏衣冠的认可了。不过,经有一事不明。”“但讲无妨。”沉默半晌,单经缓缓开口,直接提出了疑虑:“君侯的志向,不仅仅是为了消除边患,而是为了向外开疆拓土,而且采取的是逐层推进的方式,以胡制胡,这些孤悬塞外的城池既是边疆的前哨,也是前进的基地,只是……”嘴角抽搐着,单经这一问显然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君侯欲以何人率军出塞?若是心腹嫡系,未免会分薄经略中原的力量,若非心腹,君侯……就不怕尾大不掉么?”其他人都沉浸在王羽描绘的前景当中,单经却没忘,王羽以平北策示众的初衷是劝慰公孙瓒,唤起后者求生的念头。结合这个初衷,王羽的目的就呼之欲出了,他这是想让自家主公承担守城、开拓的任务啊!是流放?单经不认为王羽有必要兜这个圈子。更何况,以公孙瓒的本领,和在草原上的威名,只要王羽不食言,军事援助和物资输送都跟上,搞不好,真的会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来。这样一来,在北疆就会出现一个和青州若即若离的势力,和王羽一直以来极力削弱世家豪强,不肯分封疆土给部下,以免出现小诸侯国的作法,就互相矛盾了。事已至此,幽州军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若能以此激起主公的斗志,救他于生死边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若是现在活下来,将来再被人兔死狗烹,那就太悲哀了。所以,一想通此节,单经便毫不避讳的提了出来。“当然不怕。”王羽回答得很干脆:“我不但希望大哥担起这个重担来,还希望大哥为天下人做个表率,将这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大计推行下去,就此成为定例呢。只怕大哥不肯屈就,不能重振威风,何来尾大不掉之忧?”“表率?大计?”王羽的思路跳跃得太快,又把单经给搞晕了,“君侯的意思,经不明白。”王羽微微一笑,提示道:“单将军莫非忘了,先秦时代,商、周天子是如何治理天下的吗?”“商?周?难道君侯是要……”“分诸侯,建领地,以中原为主干,殖民地为枝叶,重现春秋列国,百家争鸣之盛况!”ps:差点忘了今天是平安夜,小鱼给大家道一声:圣诞快乐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