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八十二章 北伐燕云郭侃这个让人恨之入骨的汉奸居然会给李隽出主意,的确是一件让人想不到的事,由不得众人不惊奇,他们乍闻李隽之言,没有把眼珠掉在地上已经是很不错了。“这个郭侃,做事真是出人意外。 ”清风子也是很惊奇,摸着白胡子感慨,接过李隽递给他的信,看了一遍,喟然而叹:“忠和就是忠和。 ”一开始,他直呼郭侃之名,看了信改叫郭侃的字,自然是因为他对郭侃的看法已经改变之故,他接下来说的是:“我们这么多人商量的事,他早就谋划好了,其人真是深不可测。 ”李隽点头道:“道长言之有理。 ”把郭侃写给他的信晃晃,道:“郭侃这封信,信中有信,一封是给朕出主意,如何北伐燕云之事。 这点,我们商讨半天的策略,他就写在信里,我们的结论和他的提议是丝丝入扣。 ”“皇上,郭侃这狗汉奸为什么在世之日不回归朝廷,而是在快死的时候倒给皇上出主意了?”心急的高达脱口问李隽。李隽叹息了一声,才回答说:“问题就在这第二封信。 这第二封信其实不是信,只是一封他以前收到的信,这封信是朕在江南决战之时写给郭侃的,是要他投降,现在,他把信放在一起转回给朕。 ”这一来,群臣更加迷糊了,一个个惊奇地睁大眼睛看着李隽。 李隽明白他们的心思,道:“虽然这是朕写给他地信。 可是已经大为不同了。 ”展开他亲手写给郭侃的信道:“这封纸上有汗味,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纸张有些折皱。 ”解晋是越听越奇,问道:“皇上,这有什么关系啊?”汗味,字迹模糊不清,纸张折皱这些和现在的问题根本就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事。 由不得解晋不好奇。 不要说他好奇,就是张珏他们也是如他一般惊奇。清风子。 廖胜功,杜大用,柳河子四人对望一眼,长叹一声,齐声道:“我已胡服也!”李陵投降匈奴后,不为匈奴出一计,埋首诗词中。 以此打发时日。 到了汉宣帝时,因汉武大帝长达三十年战争而贫穷的国家在休养生息几十年后又恢复了强盛,汉宣武决定对匈奴用兵,派人劝说李陵,要他回归汉朝。 李陵默然良久,喟然而叹“我已胡服”,表示不再回归汉朝。他虽有这话,汉宣帝并没有放弃努力。 派他的好友苏武,就是牧羊十九年那个苏武,在跟随汉使回汉朝之前再去游说他,李陵仍是没有同意。清风子三人突然引用李陵的话,还很是感慨,这让原本就很迷糊地高达他们更是迷糊了。 一个个把眼睛瞪得象铜铃,眼珠都差点掉在地上,惊奇得连提问都忘了。李隽是学者出身,有问必答,哪会忍心高达他们给这种高深问题困扰,解释道:“信上有汗味这说明郭侃随身携带,纸张折皱说明郭侃多次展阅,字迹模糊那是为泪水所湿润。 ”如此一解释,答案就非常明晰了,郭侃多次展阅这封信。 并非没有动过回归的念头。 并非没有激动过,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忽必烈身边。 和李陵当年地选择如出一辙。高达恨恨地道:“李陵当年虽是投降了匈奴,为的是有朝一日报汉,没想到汉武帝因为情报出错把他的家人给杀了,他才绝了归汉之心。 就是这样,李陵的所作所为仍是可以谅解,他终生未为匈奴出一计,出一分力。 苏武南归之时,托他照看妻儿,他实现了他的承诺,要是没有他的帮助,苏武的妻儿能不能回到汉朝与苏武团聚还很难说。“郭侃这狗汉奸算什么东西?他给忽必烈这鞑子出毒计,要灭我大宋朝,还亲自率军远征江南,成了忽必烈最忠实地马前卒,他不配和李陵比!”老将军性如烈火,疾恶如仇,这话说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他的话立即引起一片共鸣声,解晋他们是大声叫好。高达接着道:“到快死了,后悔了,就给皇上出主意,想以此来洗刷他的罪过,不可能!他的主意高明吗?高明!但是,中华有人,就是没有他,我们还不是照样可以商量出这样的主意?三个臭皮匠,可以顶个诸葛亮。 一个人不行,可以集思广益,大家合计合计,不就全有了吗?”说得慷慨激昂,又很在理,让人不得不服。 李隽点头,道:“高将军所言正是朕所想。 要是郭侃在江南决战之时回归朝廷,朕会原谅他,朕想你们也会原谅他。 现在,蒙古人完了,中原决战失败了,大势已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才想起他是汉人,应该为汉人做点事,才给朕写了这封信,朕若是原谅了他,朕就是十足十的昏君。 ”“说得好!”众人齐声叫好。李隽接着道:“象郭侃那样的人不甘埋没,想出头露面,做点事,搏得青史垂名,这点朕能理解。 青史留芳地道路很多,不一定就只是为忽必烈效力。 韩非埋头著书,不照样青史留芳吗?《说难》《五蠹》,千年以后读来,依然让人深为叹服。 道长之才不在郭侃之下,而道长却选择了隐居,高风亮节让人叹服。 以他之才,埋首著一兵书战策,何愁不传诵千古?何愁不青史留名?“至不济,还可以仗三尺剑,做一游侠,除暴安良,也胜过当汉奸吧。 ”一席话说得众人点头称是,无不叹服。晃着信,李隽愤慨地道:“他把信送给朕。 是向朕表明,他并非不动心,并非不想回归朝廷,只是因为他本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才忠于忽必烈,不能回归。 真是可笑!食君之禄 ,忠君之事是一种美德。 是一种应该发扬的美德,但那也是在同为一个民族地前提下才能成立。 他忠的是谁?他忠的是忽必烈这个蒙古人。 而不是汉人。 他忘了,他是汉人。 他如此行事,何其谬也,冤为神人之称。 ”“食人之禄,忠君之事”,是中国古代帝王们告诫臣子的话。 郭侃以此为籍口,拒绝回归。 实在是大谬特谬。“皇上辨析入微,让人叹服。 ”清风子很是感叹地道。 他这不是废话嘛,李隽学者出身,辨析入微是他地强项,能不佩服吗?李隽笑言道:“道长,对于那些汉奸,不必手软,一定要严惩。 以此来警告那些心怀不轨之徒。 ”“皇上请放心,贫道明白。 ”清风子领命。李隽沉思了一下道:“史天泽,张弘范,罪在不赦,不必问他们要不要回归,直接处决。 到于阿术。 一并杀了。 ”史天泽,张弘范,阿术这三人可是让众人恨得牙痒痒的,李隽决心杀他们,那可是大快人心的事,众人无不是大叫深得吾心。“皇上,忽必烈有消息了。 ”段干木喘着气,冲进屋来,远远就把这条消息通报给李隽知晓。自从汴京光复,忽必烈就神秘失踪了。 朝廷多方严查终是没有结果。 段干木这话,无异于一个焦雷鸣响于耳际。 李隽蹭地一下站起来,急急问道:“他在哪儿?给我们抓住了?快带上来。 ”抓住忽必烈地话,中原决战就不是胜利一词所能形容了,那是完胜,完美无缺。 然而,段干木的回答让李隽大失所望,段干木回答地是:“皇上,忽必烈已经回到北岸了。 ”“什么,让他跑了?黄河上有我们的海军巡视,他还能飞过去?”李隽有些难以置信,惊奇地问道。为了抓住忽必烈,不仅仅出动了南宋海军,还发动老百姓,可以说黄河上是三步一小船,五步一大船,连一只鸟都不可能放过,更别说大活人了,要李隽相信忽必烈逃走了真的很难。段干木有点沮丧,道:“皇上,那没用,黄河给封起来了,我们的船动不了,只能靠岸。 ”很是遗憾地道:“忽必烈这鞑子的狗运真好,他逃出城潜伏起来,要不是黄河封冻,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逃走。 ”黄河封河后,冰层厚达数米,可以在上面开坦克,船只哪里还能停在河里,只有靠岸一途了。 当然,封河后,原本无法逾越地黄河一下子变成了坦途,忽必烈肯定是趁机逃过黄河,回到华北。“这这这……”李隽一口气不知道说了多少个这字,才道:“黄河中游不是很少封河吗?一百年也遇不上一次,怎么就这么巧,偏偏给我们遇上了?还是在这关键时刻,这不是存心和我们作对吗?真地是人算不如天算。 ”黄河封河主要地段是在内蒙,山东一带,三门峡附近有时也会封河,开封附近封河很少很少发生,今年却发生了,任谁得到这条消息都会沮丧。 众人都是默然,就是清风子都不得感叹忽必烈地运气真是太好了,好得让人难以置信。“皇上,河封得好宽哦,最长地一段足足有上百里之长。 ”段干木很是无奈地道:“成了坦途,人走在上面,根本不用担心掉下去。 ”黄河中游封河百年难得一遇,封河几十里已经罕见了,没想到居然一封就是上百里之长,更是千年也不见得能遇不到一次,李隽的眼珠再次瞪出来了,突然猛拍脑门,问道:“干木,你说什么?封了一百里?”“哎,哪才止一百里。 ”段干木回答道:“你说这天怪不怪,最长的一段是一百多里,这样的河段还有好几个。 从开封到洛阳这一带几乎都给封起来了。 ”李隽瞪着眼睛问道:“真的吗?”“真的。 ”段干木想也没有想,脱口答道。李隽一连问了三个“真的吗”。 段干木地回答就变了,道:“皇上,你这是怎么了?臣哪敢说假话,句句实言。 ”“太好了!干木,你告诉朕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李隽兴奋得几乎是唱出来的,道:“中游封河不多见,从汴京封到洛阳更是少之又少。 朕是难以置信,才多问了你几句。 ”高达一跺脚。 道:“皇上,忽必烈这鞑子逃了,还是好消息?那什么是坏消息?”也只有高达才敢这样质问李隽,别人没这个胆,也不会这样质问李隽。他的话很得解晋他父们的心意,都看着李隽,盼望他给出答案。一向是有问必答的李隽却没有理会他们。 大步一迈,道:“走,我们看看去。 ”也不等众人说话,率先而出。“封河有什么好看地?”高达犯嘀咕了,清风子一拉他道:“高将军,走吧。 ”高达嘀咕着“真是奇哉怪也”,跟着去了。望着一众人怀着惊奇地表情跟着李隽去了,段干木想不通。 摇摇头也出去了。北风劲吹,朔风怒吼,刮面生疼,如刀似割。此时的黄河,不仅仅是白茫茫一片地冰块,还在飞舞着无数的雪花。 望不见尽头,真的是当得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名句了。“怪不得这么冷,原来文章就在这里。 ”李隽呵着冷气,道:“封得结不结实?这得试试,朱将军,马上去调一百门钢炮来,一路炸过去。 不,调炮太费时间,廖将军。 马上调一千人过来。 带上炸药包,炸河面。 看不能能炸穿。 ”黄河封就封了,有什么好折腾的,李隽居然要浪费炸药包来炸穿冰层,太让人想不通了,高达愣了一下,问道:“皇上,你这是做什么?天要下雨,黄河要上冻,谁也奈何不了,就让他冻呗,有什么好折腾的。 ”解晋,欧军行,赵佥,朱瑞祥,代远军,许光汉他们很是赞同高达的说法,点头不已。廖胜功,杜大用,柳河子,陈兴道,张珏,张世杰地看法与高达相反,道:“是该试试,看结不结实。 ”清风子摸着白胡子道:“皇上不必担心,依贫道看,黄河封得很结实,足以行得千军万马。 皇上,请下令吧。 ”“我说,臭牛鼻子,你打什么哑谜?”高达拍着清风子地肩问道。李隽笑道:“高将军,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不爱动脑筋。 你想想吧,黄河天险,难以逾越,要是在平时,朝廷大军渡过黄河,就算我们的海军强大,船只多,没有十天半月不会成功吧?这还要很长时间地准备工作,调集足够的船只。“现在好了,黄河上冻,变成了坦途。 你说,朝廷要是不趁此机会渡河北伐燕云,还等什么?”一语点醒梦中人,高达一蹦老高,猛拍脑门,道:“还是皇上圣明。 臣真是老糊涂了,连这么好的渡河良机都没有想到。 ”解晋他们也是恍然大悟,齐声赞同。“黄河意外封河,让忽必烈绝处逢生,让他逃过了黄河。 ”李隽话锋一转,分析道:“抓住忽必烈固然是好事,是喜事,但是和大军渡河比起来,又算不得什么。 抓住忽必烈,大军要渡河,不抓住他,还是要渡河。 大军渡过黄河,扫荡黄河以北,才是头等大事。 忽必烈逃就逃了吧,没什么大不了,跑了和尚还能跑得了庙?在汴京没有抓住他,可以在大都再抓他,大都抓不住他,还可以在大草原上去抓他,无论他逃到天涯海角,都要抓住他。 ”正如李隽所言,抓住忽必烈固然是大好事,人人都想,但是和大军渡河比起来只能算小事,大军渡河北上才是头等大事,才是根本大业。 没有抓住忽必烈,要军队去解决问题,抓住了他,还是要军队去解决问题,所不同的只是阻力大小而已。“皇上圣明!”清风子他们赞成李隽的分析。“传令,所有地军队结束休整,马上渡河。 ”李隽下令道:“越早渡河,越能打忽必烈一个措手不及。 朕在想,忽必烈仓皇北顾,还来不及调整部署,这是天赐良机,渡河之后,马上按照原订计划进攻。 ”张珏他们领命。“有劳道长马上调集稻草,撒在河面上。 ”李隽对清风子道:“还有,要将士们用布片、麻绳、稻草绳拧一个套子,套在脚上,行走在冰面上就不会打滑摔倒。 马蹄全用布片包起来,以防打滑。 ”以我在冰天雪地里打滚的经验,脚上套一个脚套,可以很好地起到防滑作用。 当然,我用的是山藤,不是布片,效果差点。“事无巨细,皆在皇上计算中,臣等佩服。 ”廖胜功他们再次感受到李隽缜密的思维。李隽不无遗憾地道:“春节马上就要到了,这个春节对于朝廷来说特别有意义,朕原本打算在汴京和诸君共庆中原光复,没想老天不给我们这个机会,不得不继续征战。 ”“皇上不必遗憾,”清风子发表看法道:“这是天意,天意要大宋朝昌大,才给了朝廷这样一个难得的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