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进村接近村子的时候,小分队停下来,商量怎么进村。“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十年八年都不准儿过个人,我想,安全应该没问题,只是咱们这一伙人猛然出现在村子里太扎眼了。不如分组进村:我、富民、胡子一组,巴石、秀娟、杏花一组,小豹子跟巴石一组殿后,我们先走,如果遇到情况,第二组灵活机动绕过去。我们的目的仅仅是过路,没特殊情况不要弄出响动。穿过村子,两组在村子的那头汇合。”冷娃交待完,两组迅速分开,向村子走去。村子很大,村子里也很静。房屋错错落落,却显得杂乱无章,看来,人们是陆续集中到此地的,一家贴着一家,修个院子、屋子就算落了脚,整个村子像一棵疯长的大树,任意伸展着它的根系。低矮的院墙,半截石料半截土垒的茅草房,毫无遮掩的暴露着这个山村的一贫如洗。从房门墙上挂着的几串苞谷和晒成干的蘑菇和野鸡,可以看出大山养活这些人的艰难。进村以后,冷娃并没有放松警惕,特别是富民在身边,他并没有忘记小分队还担负着护送这位首长的职责。让小豹子和两个女兵在一起,自己担起警卫富民的任务,这样的安排,在情况不明的时候,冷娃觉得更放心一些。“胡子,你先到前面探探。”冷娃对胡子说。胡子应了一声,加快了脚步,很快与冷娃和富民拉开了有二十米的距离。在一截土墙的拐角处,胡子转了过去,身影倏然消失在冷娃和富民的视线范围。转过路口的胡子怔了一下,前面的路似乎七拐八拐,没了方向。他沿路向前探寻着,越走,路越变得弯弯曲曲,枝枝杈杈,一个口子便伸进一个类似胡同的窄道,而且像谜宫一样地盘来盘去。胡子正了正方向,心想,我们只是路过村子,只要方向没错,绕一绕最终也能出去。他回头望了一眼赶上来的冷娃和富民,拐进了一条还算宽一点的巷子。突然,一只胳膊搂住了他的脖子,一只手紧紧捂住了他的嘴。在他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或发出任何警号的情况下,被拖进了一个院子里。冷娃和富民看见胡子远远地向他们挥了一下手,便转进了一个巷道里。他俩正准备跟上去,后面传来一声日语的吼叫:“站住!”“鬼子,”冷娃的第一反应告诉他,听动静,后面不止一个人。冷娃给富民使了个眼色,俩个人立刻蹲下身,这是当地村民表示顺从的下意识动作。四、五个鬼子把他俩围住,其中一个,把指着他们的枪口向上抬了抬,示意他俩站起来。“你们,什么的干活。”一个队长模样的鬼子用生硬的中国话問。“这个村的。”冷娃一面回答,一面用手比划着指着地。鬼子的队长指了指鹰嘴盘方向,说:“那边,路的明白?”冷娃点了点头。接下来,富民听着他对一个手下的人说:“带上他们,明天让他们带路。”于是那个士兵粗暴地推搡着他俩:“开路!”他俩被几个鬼子押着,向村里走去。此时冷娃才有了喘息的间隙,仔细想一想到底出了什么事。冷娃偷眼看了看周围的日本兵,这些人的装束不同于一般的日军。带着伪装网线的钢盔,斜挎在两肩上的鼓鼓囊囊的子弹袋和挎包,略带暗黄的军装都非同平常,特别是几个人端着清一色的冲锋枪,更表明他们是一支执行特殊任务的精干突击队。从他们出现的突然和隐蔽,说明他们也是摸进村的,而且决不止这几个人。找当地人带路,可见他们也像刚才小分队一样要过鹰盘岭。鬼子选定了一家农户闯了进去。小小的庭院里,从背对着门的两个佝偻的背影,可以看出一对老夫妻正坐在小凳子上剥玉米粒,听着两个玉米棒子搓在一起“卡喳、卡喳”的声响,玉米粒像一颗颗沙粒撒落在一个大笸箩里,几只小油鸡不时地跑过来啄食。鬼子队长走进院子,抬起一支装着消音器的手枪,冲着两位老人点了两下,随着“扑、扑”两声响,老人们倒在血泊中。如同一只冷血的兽类,鬼子的队长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走到一个背着步话机的士兵旁,拿起步话机的话筒,叽哩哇啦地说起来。富民听出,他正在与另外两组进村的日军小组联系。占据了农家院的鬼子,在屋里屋外上下翻腾,找粮食和吃的东西。冷娃看着,心想:敌人一时半会儿不会走的,显然他们准备把这里作为一个临时的据点。冷娃和富民两个人背对背被绑在一起,关在一间耳房里。敌人并没有对他们搜身,可见敌人认定他们就是当地人。如果仅仅是带路的话,有一个人足够了,为什么把两个人都抓起来,很明显,因为他俩人同时被撞见,可见敌人也不想因此而暴露。带路然后灭口,这就是明天他俩面临的命运。冷娃想着,最大的疑问是:胡子呢?胡子也让敌人……还有小豹子他们又怎么样了?“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谁也摸不清谁要干什么。”冷娃有些自嘲地对富民说。富民心里也清楚:“都在雾中也好,看谁先摸出一条路来。”虽然这样说,而敌人已经站在了上风头上,他俩要赶快想办法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