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四百二十五章 鉴证科学

作者:Absolut 字数:3136 更新:2023-09-02 00:55:22

不想搞出太大的朝局风波,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将对方逼退。 按照谈晓培的说法,上策自然是拿出足够的证据然后和王家以及相关联的那些朝野内外的人物摊牌,让对方无从辩驳之下,平静退出所有的阴谋勾画,让事情平息于无形。 这样一来,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一点,而至少从表面上来说,东平仍然维持这没有党争夺嫡事件的传统,至少,也能让谈玮明的家庭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冲击。 而如果这样不行,谈晓培和聂锐也有后手,他们就准备用一系列的举措,引诱、引导对方采取一些过激的行动。 而只要这样的行动一成形,以现在情报局、禁军以及谈玮明、谈玮然兄弟两人的准备充分,自然也可以短时间内将事情控制住,还能收集到足够的罪证进行进一步处置。 只是,这样一来,朝局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一些。收集证据这种事情,还真不是情报局所擅长的。 聂锐的这个情报局,由于谈玮馨和叶韬的建议,也的确有那么一个技术科。 这个技术科,这些年里为工作在前沿的情报人员提供了各种各样十分便利的工具,将许许多多有用的武器、工具、药品、毒药等东西进行包装,让情报人员们能够将他们想携带的东西带进任何地方,进行各种工作。 情报局技术科的这些人,最专精的是毒药和刺杀用工具,而在野外用具、斥候用装备、观察用装备方面。 技术科一直仰赖叶氏工坊。 由于叶氏工坊一直钻研各种斥候用装备,稍稍改进就能够给情报人员列装了。 而在鉴证科学上,技术科就十分薄弱了。 要说有什么比较拿的出手地,那就是技术科对笔迹、纸张和墨之类的研究。 技术科的材料间里,收集了全天下几乎所有种类的纸张和墨碇,有许多精于此道的老师傅在钻研纸张和墨汁的各种特点,而在笔迹比对方面。 技术科kao着雄厚的人脉力量,有颇多个东平地书法大家愿意和他们合作。 经常被秘密延请到情报局的某个房间里协助进行比对。 而在这些书法大师地熏陶下,在情报局更专业的培训下,情报局自己的书写专家也快要成形了。 这些人比那些书法大师还要可怕,书法大师只能从笔迹的特点上推断是不是一个人写的,但这些情报局的书写专家则可以模拟几乎所有人的笔迹。 为了检验这些特殊人才地能力,谈晓培甚至让一个书写专家冒充自己的笔迹写圣旨和一些其他东西,发给亲近大臣们……结果。 在三天一共十四份文书里,只有黄序平认出了冒充的笔迹。 但黄序平本身就是书画大师,对这种精微的东西有一定了解。 其他人谁都没认出来是他人代笔。但是,情报局在其他鉴证科学上的研究,可就乏善可陈了。 照相技术的发明和开拓让情报局在很多业务上多出了有力的工具,但充其量也就是配合着素描速写等绘画技术,培训出了一些肖像师,建立起了一个初步的各国情报员地侦搜比对系统。 在其他方面。 则是一片空白。 在叶韬的心目中,鉴证科学里最神奇的可不是这些内容。 不管是笔迹还是面容,都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只能了解到是不是这个人,和这个人是谁的内容,并不能了解到这个人干了什么。 而神奇的痕迹技术则可以做到这一点。 可以给情报人员和刑案侦搜人员提供更多地思考和推理的基础。 纤维、毛发、颗粒等等的鉴别比对,都是这门神秘莫测的痕迹科学的组成部分,而这些,都是需要庞大的数据库积累,需要长时间的资料收集,需要经过长期专业培训的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样有敏锐的头脑地专业人员地。 叶韬和谈玮馨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分头口述汇总了一本足足有十五万字的内容,叙述了包括痕迹学在内地鉴证科学,甚至包括了指纹比对等等内容。 叶韬甚至轻松地搞出了一套采集指纹的工具来。 这份东西到了聂锐手里。 让聂锐和他身边的人短时间里几乎忘记了手里最重要的事情。 情报局里不乏从各地衙门里抽调来的刑侦好手。 可以通过那些细节拼凑出案情,找到真凶。 但从没有人能够将这样一个庞杂的体系分类归纳到如此精微的地步。 而指纹比对更是大家从来没想到过的内容,聂锐身边的一些幕僚一口咬定,光是指纹一项,要是能投入实用,至少能让普通刑案的破案率增长三成。 要知道,叶韬给的那套工具,可不仅仅能从光滑表面提取指纹,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在复杂表面提取指纹的工具。 叶韬和谈玮馨可是把当年看“犯罪现场调查”那一系列美剧里了解到的知识,把能够实现的全都实现了出来。 电脑比对之类的东西他无能为力,但胶水的颗粒蒸发和吸附来呈现复杂表面上的指纹,却是很简单的。叶韬自然也知道,这堆东西哪怕从现在开始落实部署,要能够投入实用,没有几年是想都不要想。 这一次拿出来,不过是为了让情报局能够着手培养一批人才,让他们获得初步的实习机会。 这一次最主打的,将是刚刚问世不久的录音技术。录音技术在叶氏工坊研究院里已经发展了几代了,到了现在,终于在可kao性、易用性等等方面有了比较好的表现。 最早的录音技术是密纹腊筒,虽然叶氏工坊在精密机件上的水平已经到了相当高度,但毕竟解决不好材料本身的缺陷。 密纹腊筒录音机的声音接收端用的是一个纸盆,完全不牵涉电路,而是kao着一根极其纤细的探针,将纸盆感应到的声音震动传达到一个控制匣里,将一点点的动态放大,将这种动态刻画在匀速旋转着的密纹腊筒上。 虽然这种东西几乎可以称的上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炫技,但从录音效果上来说,却惨不忍睹。 录制下来的声音在回放的时候,模糊不清,受到杂音干扰,或者是声音强弱起伏大了都没办法正常工作,会在腊筒上留下一串尖啸声。 另外,密纹腊筒的寿命非常短,回放几次就不行了,这也让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大大降低。第二代的录音技术就好的多,研究院电学工坊的研究院们发现了声音的激电效果,开发出了第一代的混合矿砂声音探头,效果已经非常不错。 采集到的声音则是进行放大,然后被坚定地刻画在了胶木母盘上。 但这第二代录音技术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声音的信号是在机械这一段放大,失真很厉害。 但毕竟通过这第二代技术,工坊已经有了基本的思路,有了母盘的材料,有了声音探头技术,甚至还开发出了用母盘进行复制的技术。 虽然复制出来的盘回放的时候,和母盘总有些不一样,但质量已经越来越稳定可kao了。在这时候,叶韬果断地直接介入了研究。 对于声音探头,叶韬已经没什么可以去改的了,这个声音探头或许体积是大了那么一点,最精致的试制品也有麦克风那么大,但已经完全可用了,精度也很让人惊喜。 叶韬明白,这一次录音设备的瓶颈在于研究员们没有电路的设计知识和经验。 而叶韬,则直接指导了基础的晶体管制造,研发出了第一代第二代的晶体管,并且开始普及起了电路设计的知识。 第三代的录音设备由此而诞生。 在声音采集和母盘刻制技术上,虽然略有改进,但总的来说第三代录音机和第二代是沿革发展的,但在中间部分,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声音被采集到,变成了电讯号之后,经过两层滤波和三极放大之后才被传导到母盘刻制的机构上。 虽然这样的录音机体积稍微大了那么点,要容纳许许多多的晶体管,但设计思路已经很成熟了。 录制下来的声音只是略有失真,却已经可以分辨话音的说话者,录制动物叫声也能够分辨出具体种类,已经有了十足的实用价值。 设计思路成熟之后,工坊的那些研究院们瞠目结舌之余,迅速进行了各种改进。 随着晶体管的制作工艺成熟、体积缩小成本下降,随着研究院们对录音装置进行减震、加固等等设计,控制了体积,还改进了刻盘装置,形成了采集、处理、刻制一体的设计。 现在的录音装置大概也就是一个两尺见方的箱子那么点体积。 而且,那一个个探头都是可以用电线扯到距离录音箱一段距离的地方安装的,甚至,现在经过改进的探头,还有那么点定向集音的效果。 搁到叶韬和谈玮馨来自的那个时代,这么臃肿的东西要是用来窃听,估计要被笑掉大牙,路边摊都不愿意卖这种东西。 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在被监听的人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这套东西的的确确是超级利器。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8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