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卧伏冰雪长津湖 (1)1945年2月,太平洋上的硫黄岛激战正酣,福雷斯特尔(以后的美海军部长)望着摺钵山上升起的星条旗,无限感慨,留下这样一段话:“摺钵山顶升起那面旗,意味着海军陆战队将名垂青史五百年。”——这是在说那支征战天下,血洒五洲,也让每一个美国人自豪不已的海军陆战队——陆战第一师。美陆战一师,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部队。其所辖的第1陆战团成立于1846年,参加过美国历次的海外战争,陆战第1师的其余两个团第5陆战团和第7陆战团分别成立于1914年和1917年,1941年2月,以第1、第5、第7陆战团为基础在美国本土组建出陆战第1师,该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表现极为出色,1942年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陆战1师成为美军中第一个荣获以总统名义颁发的“优异部队”奖,并因此在师徽上永远留下了“GUADALCANAL”(瓜达尔卡纳尔)的字样。随后又与疯狂的日军精锐浴血奋战,而且所向披靡,成为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王牌之师,战斗精神非比一般。陆战1师下辖三个步兵团:陆战1团,陆战5团、陆战7团,总兵力约2.5万人。陆战团通常与榴弹炮营、坦克连和战斗工兵连组成团级战斗群作为独立遂行战斗任务的基本战术单位。作为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工业国家下最出色的战争机器,美陆战一师也装备着当时最为精良打击火力也最为威猛的钢铁火器,除去数量和能量首屈一指的重装武器,仅就单兵轻武器方面,普通士兵装备M1步枪,班排长配备卡宾枪。单兵被服装具方面,士兵均配发羊毛内衣、毛衣、毛裤、带帽防寒服、防雨登山服以及鸭绒睡袋,外衣是以特殊的防寒防雨材料为面料,战斗靴里为适应高寒地区还特意配有多层毛毡垫,后勤保障方面应有尽有——这就是美陆战一师。外加师属炮兵陆战11团和可以随时呼叫支援的空中力量——陆战师第一航空联队。陆战队的自豪感来源于自身的功绩而不是吹嘘。陆战队由于主要担负两栖登陆开辟陆地战场的使命,登陆作战是背水之战,其作战之危险艰巨要求陆战队必须具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强悍的战斗作风,而陆战队通过平日的严酷训练也确实培养出了超过一般美军部队的战斗作风与意志,这一特点在太平洋战争的历次岛屿争夺战中都有表现。陆战队的新兵从训练开始就确信他们属于一支精锐的军团,并由此激发灵感,也是因为陆战队员忠诚的传统,在实战中这意味着每一个陆战队员格外信赖自己的战友,同时他自己也可信赖的。当时多数的陆战队员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自己的战友,这种崇高的奉献精神换来的是一往无前的攻势和战斗的胜利。每个队员都知道在战场上谁最信得过,“只要世界上还有战乱,我宁愿让一个好陆战队员伴随我,即使是一个破产的陆战队员,也不会选择其他人。”这就是陆战一师队员的作战信条——而这又是多么似曾相识那么的熟悉啊!陆战1师有一种不可否定的魅力,它的陆战队员富于创造性,刻苦耐劳,比陆军那些少爷兵更敢於执行危险任务。陆战队先辈的灵魂——那些在的黎波里,莫特兹玛的山丘,贝露森林,瓜岛,塔拉瓦岛,硫磺岛,仁川和其他圣地倒下的队员——折磨着世界各地的每一个基地中的陆战队员,要求他们协调合作,纪律严明,勇敢无畏和为完成任务的坚定奉献,即使这意味着将进入地狱的深层。虽然是美军中最出色的部队,但是陆战队的服饰并不耀眼。没有一支陆战队的单位拥有象“热带闪电”和“尖叫的雄鹰”这样吸引焦点的名称。陆战队除了庆典时穿的蓝礼服,就是简单的绿色丛林作战服,普普通通,没有任何装饰,不象陆军的军服上有徽章、名牌、臂章、肩章和铜扣子——很多美国人认为陆战队不但是美国的精锐,他们更是美国的国宝。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记住这支强大的,我们曾予以重创差点使之全军覆没然而一切又终是功亏一篑的,也曾给我们带来巨大创伤的美军部队吧——只为敬仰,军人之间彼此的赏识和相惜…………1950年,也是在风雪迷茫的朝鲜盖马高原里,崎岖而艰难的山道上,慢慢蠕动着一支着装让人羡慕的队伍——他们就是志愿军东线兵团一直隐秘待伏的猎物……可现在这些美国人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雪雾弥漫的严寒世界,烈风让高原上一切东西模糊的混沌起来,穿着带帽雪地防寒服的美陆一师官兵竭力把自己蜷缩在狭小的保暖空间里,以躲避这同样要命的严寒和冰冷。这些风雪里的官兵默契地同样安静,当下的冰雪里似乎没有闲侃的气氛,大家要么把自己藏在坦克装甲车里靠近发动机的温度,要么挤在车厢里静听外面呼啸的风声——这是个连鬼都不愿停留的地方!而陆一师陆战队员们现在也搞不明白他们这支隶属于海军的陆战队为什么非要到这个荒无人烟的高原山沟里来……沙土和石砾混杂的山路狭小而陡峭,推土机在前面不断作业以便为后面的装甲汽车疏通道路,工兵们也一直在风雪里忙碌施工,就这样,打通一段道路前行一段,渐渐的,在朝鲜东部这条惟一可行的公路上,美陆一师的先头部队和最尾后卫已经不知不觉拉开了几十公里的距离——更不用说此时地图上在长津一带整体布局已如散沙一般脆弱的东线美第十军。美陆一师得到的命令是向北进攻,没有明确作战目标的向北继续进攻,在美陆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看来,这个进攻命令简直是异想天开荒唐透顶:两翼的空虚,糟糕的天气,不利的地形,分散的兵力,未知的敌情——这都意味着潜在的死亡陷阱和致命危险。史密斯,57岁,看起来温文尔雅更像一个学者的美国海军老牌陆战队队员,美军档案评价:不屈不挠、深谋远略、果断坚定。凭借自己谨慎的思维和敏锐的危险嗅觉,史密斯从一开始就极力反对继续盲目北进,但睿智的他没有选择与来自陆军上司的顽固命令对抗,他转而向自己的海军部队传达陆战队的进攻命令:每天的推进距离不得超过两公里,同时加固后方补给线,在关键地段快速修建简易机场……陆一师蜗牛般缓慢的进度让他们的上司大为光火,但史密斯在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危险直觉命令自己的陆战队做好防范任何危险的防御措施…………十一月二十六日,在西线战事正酣志愿军之一部实施纵深迂回穿插的时候,东线仍是一片奇怪的寂静,联合国军在东西两个相隔的战场在情报信息方面竟然没任何交换,当西线的第八集团军面临全线溃退的时候,东线的第十军依然“像吃了兴奋剂似的”下令下辖的部队继续向北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