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成为过去年9月3日星期一上午九点,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已经超过四十小时,共和国首都北京外交部,外交部发言人姚玉琴主持例行记者会。各国主要在华首都媒体机构,纷纷派出记者参与招待会,日本发生严重地震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各国对此纷纷有不同表态,作为重回东方大国地位的共和国,在邻居日本遭遇灾难之后,会持有何种态度,这些记者很是关切。大会开始,发言人姚玉琴首先发布消息:应国际联盟秘书长埃里克?德鲁蒙德爵士请求,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等五国代表已于9月2日,在国际联盟瑞士万国宫召开紧急磋商业协会议,讨论日本关东大地震相关事宜,经磋商决定,各国将尽所有可能性措施为日本受灾民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非常任理事国的共和国代表出席了磋商业协会议。发布消息之后,按照惯例发言人姚玉琴将会接受记者们的一系列提问并予以作答。新华社的一位记者提问道:“日本发生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共和国政府如何看待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自然灾难?”戴着一副无框眼镜显得非常宁静斯文的姚玉琴,并没有思索太久,用标准的普通话回答道:“日本发生强烈地震,作为同样经历过大地震的共和国,在这一方面和日本政府是感同身受的,我们对日本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在地震中遇难的人士表示哀悼,同时作为国际联盟一员的中国,在如何应对这一次特大自然灾害上,我们的态度和世界主要国家是保持高度一致的,我国同美国、英国等政府一样,将尽可能的帮助日本受灾民众度过难关。”姚玉琴的发言是字字斟酌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用词都经过考虑,在如何处理与共和国有着前仇的日本,代表外交部发言的姚玉琴,已经很隐晦的将共和国政府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中日台湾冲突已经结束,并且日方已经做出赔偿和道歉,中日之间是不存在利益纠葛和敌对状态的,两国是正常邦交、互邻友好的,发生在日本关东的大地震是独立事件,应该站在人道主义高度,站在共和国应该作为一个有影响力、有作为的地区性大国态度上,在处理人类共同面对的自然灾害上,和世界主要国家保持一致是无可挑剔正确抉择。在共和国工商业影响力十足的《商务报》某位记者,接过话筒后,提问道:“日本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国政府正在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在日中国公民的安全?目前这些措施已经有什么样的效果?”日本作为中国邻国,中日台湾冲突之后,两国恢复了正常外交关系和经贸往来,赴日有正常商务工作的人员,且处在地震灾区的有一千余人,共和国《商务报》作为商界著名的传媒,自然有责任和义务获取确切信息并告知读者,这也是赴日公民亲朋好友所关心的重要事情,也深得共和国社会所关注。事实上,地震发生后共和国驻东京大使馆每隔两小时就会发回一封电报,汇报最新的工作进展和所观察到的灾区情况,其他国家有东京大使馆的,而且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都会这样向其国内汇报情况。所以,有充足信息获取的外交部,作为发言人的姚玉琴能够回答的消息自然是可确认的客观事实,她说道:“强烈地震发生后,共和国领导人非常关心在日共和国公民的安危,并积极做出了相应工作部署。外交部适时启动了应急机制,联系上了我国驻日使领馆,通过驻东京大使馆了解到了灾区共和国公民的情况,并及时给予了救助。”“灾难发生之后,我国驻东京大使馆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工作组,奔赴各共和国公民常住旅馆、酒店、企事业单位,协助幸存公民撤离并积极搜寻失踪公民,到目前为止,在我使领馆登记有明确信息的在灾区公民中,已经找到472位健康幸存者,伤亡696人,有271人无明确去向。确切的身份信息随后将公布在人民日报专栏上。对于无明确去向的共和国公民,我们也将尽一切努力找寻他们”刚刚在美国创下最新销量的《华尔街日报》某位记者,挂着一幅难以形容的表情站起来提问,也不知道他是在为日本地震损失惨重开心,还是为共和国在日已故公民感到同情,接过话筒后问道:“据美利坚白宫新闻发言人称,美国驻东京大使馆已经和白宫取得联系,目前在日本灾区的美国公民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大使馆还称日本灾区受灾严重,粮食、药物、饮用水都非常缺乏,请问作为最靠近日本的中国,贵国将会有何种救援措施以应对发生在地震灾区的严重人道主义灾难?贵国是否有意愿逐步撤离灾区的中国公民?”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提问可谓非常之刁难,众所周知美国因为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而中国虽然也拒绝签字,但在建国之后加入了国际联盟,成为非常任理事国其中一员。英国、美国,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两大强国,在如何解决人道主义灾难的问题上,比起中国理应有更高的发言权。不管是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还是美国这样的自由国家,都纷纷表示对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表示关切,并表示会尽快拿出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帮助受灾的日本民众渡过难关。这一系列的表态中,不难看出有转圜余地很大的语气词,比如尽快、尽可能,鬼才知道这些表态之后到底需要多久才会付诸实施,各国都是你看我、我看你,纷纷对有着世界第三海军实力的日本抱有不同心态,有人幸灾乐祸、也有人觉得事不关己,除了关心本国在日公民安危,小日本鬼子的是死是活与他们似乎根本无关,而且其表态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语,那就是“日本民众”,也就是说各国即便要帮助,也不过是帮助那些无辜的日本平民,要想无偿的出钱、出物资助长日本实力恢复或增长,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有些话只能心里明白,面子上装着糊涂,就好像那些整天念叨着耶稣拯救苍生的西方人一样,嘴上的说辞一定要冠冕堂皇、漂漂亮亮,但实际行动上就得走三步慢一步、尽可能的损己利人,所以官话还是得说的,到底怎么做,就得看政府态度以及百姓民心所向了。姚玉琴说道:“对于发生于日本的大地震,我国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并就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日本政府表示慰问和同情,我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救援行动当中,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统一协调安排下参与到地震救援工作当中,我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就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作出力所能及范围内的工作。”“关于是否撤离我国在日本东京公民问题,我国驻东京大使馆正积极联系日本政府,建立沟通机制和对话平台,同时也正与各国驻东京使领馆展开合作,如果日本政府予以同意和支持,我国政府将会尽快安排灾区中国公民的撤离工作,同时也绝不放弃失踪公民的搜寻工作,在这一方面我国与英国、美国、俄国等国家已经达成共识。”姚玉琴话音刚落,立刻就有记者站起身来,从记者证上看他是英国伦敦日报的记者,但其举动却一点都不绅士文雅,接过话筒后立刻吧唧吧唧的用英语问道:“请问发言人,据可靠消息称,地震酿成了重大的火灾事故,同时大规模的海啸也袭击了灾区,日本最为发达的东京地区如今已经成为人间地狱,日本政府虽然很快做出了反应,但从外地调集军队赶赴灾区救援同时实行了严格的军法管制,军队担负起灾区巡逻警戒任务,以防有人借地震混乱而犯罪。”“可有人却指出,地震是朝鲜人和社会主义者冒犯了神灵,继而导致了灾难的发生,被恶意指责欲趁火打击的朝鲜人遭到了迫害,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蛊惑灾民发起暴*,嘲弄、打击朝鲜人甚至是斩首示众,事态已经发展到非常严峻的地步,试问在灾区有使领馆的中国,获知该消息与否?贵国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噼里啪啦的说了半天,这位记者还捏着话筒不肯归还给工作人员,愣是站在那里等着发言人的回答,周围的人很快看出这小伙子一定深受罗马教皇点化,救赎众生的意志真他-**顽劣。“关于这位记者所陈述事件,我方尚未得到可靠消息,我国驻东京大使馆自地震发生之后,其工作重心一直放在确保共和国在日公民去向明确和人身安全得以保证上,同时也积极联络日本政府,关于这位记者所陈述之事,在灾区所有本国事务上,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日本政府,拥有着行事权和最终解释权,我方对此事表示关切并持保留态度。”姚玉琴心里非常清楚,这位疯疯癫癫的记者所说的的确是事实,召开记者招待会之前收到的最新消息显示,日本激进军国主义分子已经在灾区四处营造杀虐,遭受迫害的朝鲜族民众至少超过千人,而在执行着军事管制任务的日本军队都尚且没有任何表态的情形下,共和国一个小小的驻日大使馆又能做些什么呢?让滞留在使馆区内的共和国公民确保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已经是使馆的最大职能所在了,其他国家的使领馆同样如此。光天化日之下的种族迫害发生在眼前,灾区到处都是缺医少药、疯疯癫癫的灾民,针对朝鲜族的抢劫、强-奸等犯罪蔚然成风,只要不是针对日本本国人民的,执行着巡逻警戒任务的日本军队根本不管,救灾的行动也演变成为搜罗已故灾民身价财物的活动。天灾未尽,人祸已起。对于已经失去家园、失去生活依靠,没有医药、没有粮食、没有饮水的灾民,他们因饥饿和伤病而死亡的日子已经不远,回光返照所引发的癫狂是无法阻止的冲动。对此,各国驻日使馆根本不敢妄加多言,这样一种形势更加坚定了各国持观望态度的决定,根本就是一群疯子的日本人谈何具备救助的价值?倒是和日本政府商议撤回本国公民的事情,各国不约而同的非常积极。整个9月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根本没有透露出多少高价值消息,各国记者也根本无法从姚玉琴的发言中揣摩出共和国实际行动到底何时开始,而给出的一个特别信号倒是让人感到奇怪,中、美、英、俄、法等在日公民人数最多的国家,相约尽快达成统一决定,共同和日本内阁商议出撤离灾区本国公民事宜。这件事情的进展倒是特别的快,很明显从各自在东京使馆得到明确信息的各国政府,自然清楚发生在东京地区惨绝人寰的人祸事故,早日撤出本国公民比尽早给予日本救援还要紧迫。年9月5日,经日本昭和天皇特意授权同意,由中美英等五国共同组织的撤侨船队,各国共同出资租用中国远洋航运集团的两艘远洋客轮前去接回本国公民,各国抽调驻华使馆工作人员临时客串撤侨本国指挥协调人员,做客轮前去日本东京接人,随同船队出发的还有一艘各国联合订购的三千吨人道主义首批救援物资,物资中有十万瓶矿泉水、五万瓶消毒液、十万副一次性手套、一千吨面粉、十万具口罩以及压缩饼干和一部分纯净水过滤装置,同行的还有共和国的南宁号巡洋舰,不过该舰艇并不是去炫耀武力的,挂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旗帜、载着一批稻米,是去人道主义救援的。船队将以无害通过日本海军监管范围后进入东京湾展开一系列工作,船队正式启程于9月6日清晨6点的上海港,预计会在九月十日左右在东京湾开展各项工作,期间各国驻东京使领馆将尽快找齐在灾区公民,无论是尸体还是健康活人,都将陆续撤离灾区,各国使领馆也将暂时撤出灾区范围,另选城市比如名古屋、神户等地设置代办机构,使馆自然不会撤出日本境内,各国政府与日本的沟通联系需要他们,而在灾区以外的其他地方,各国自然还有公民存在,他们也需要使领馆的服务。各国统一起来共同处理日本的地震灾害,救援工作和撤离工作同步展开,日本政府即使有一万个理由,也无法冒天下之大不韪对灾区内的各国公民做出伤害之举。从救援物资中就可以看出,一毛钱的无偿援助也没有,吃的、喝的倒是挺多,但考虑到灾区日本幸存者都超过了十万人,死伤的也不过十来万人,三千多吨的物资分给十多万人,吃用都不够,是不可能助长日本实力的,“杯水车薪”这词儿来形容救援力度也不为过。而远在瑞士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要想做出积极反应并对日本灾区展开人道主义救援,先不说如何筹集各方善款、做好救灾人员和物资准备,光是万里迢迢从欧洲来到亚洲,就够这些红十字会的人折腾,而国际社会上,无论是美利坚、英法德,包括近在咫尺的共和国,都对日本的大地震态度冷淡,首批物资只有三千余吨、钱款一毛也没有,第二批、第三批,估计也绝大部分都是给日本受灾民众吃喝用的,让一部分日本人不至于饿死,已经是各国最大的人道主义慈悲了,要想让灾民一个个吃得白白胖胖神清气爽,怎么可能?一个国家就好比一个家庭,家里的一份子出了什么大事情、遇上了什么灾祸,首先考虑到的是应该团结家庭其他成员,尽一切办法让出事的这一份子好过,如果等着邻居或者更远的陌生人施舍,那只能酿成祸不单行的结果。因此,就像中国古老俗话说的那样,“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一个国家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寄希望于其他国家救援,这个国家注定是毫无出路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初自治政府面对海原大地震的时候,自治政府内部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平民百姓到警察军队,每一个人都没有置身事外,积极参与到地震救援工作中来,自知政府之外的其他地区民众也是高度关注、慷慨解囊,即便是地震过去很多年,仍有源源不断的志愿者赶赴曾经的灾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如今共和国统一了,全国人民一家亲了,灾区的旧貌换新颜了,海原大地震给共和国人民带来的影响力也是持续的。“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传承上千年,就是因为民族内部的团结紧密,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与波折中,我们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的韧性,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险。当灾难不幸降临于日本,作为文明大国的中国,理应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去帮助那些受到地震危害的日本普通民众……”无论政府怎么做,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国家政府不予以高度重视和坚决支持,同时也并未阻止国内普通民众对此事的自由看法,团结起来的各国政府做了应该做的人道,没有人能够找出充足的理由抨击各国政府的做法有何不妥,要想在人类自然灾害中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也并不是不可以。于是乎,美英法中等五国的第二批和第三批无偿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里,就有各国人民自发捐助的一些东西,少部分捐钱的也被直接买成了粮食,不给日本一毛钱的现金,粮食、药物、被服等什么都可以,给日本送去的物资都是一次性消耗的东西,而日本政府也没寄全部希望于各国的杯水车薪式的人道救援,他们自己知道该如何做,从各地征调物资救援灾区、调派更多救援力量进入灾区、清理废墟和遗体避免瘟疫传播等等,一次震撼了全球的地震、带给日本重大经济和人员损失的自然灾害,始终都会在时间的流淌中成为过去,即使这次灾难是损失惨重影响深远的。年9月20日,安全撤离地震灾区的各国公民乘船抵达上海,从梦魇中逃脱出来的共和国公民们第一时间跪倒在地,轻吻祖国的土地,而那些受伤的、已经逝去的人,则通过担架抬下来,不同的是,不同程度受伤的人裹着的是卫生纱布,而逝去的人则裹进了尸袋当中。到港口来搜寻自己亲人的人很多,很多找到亲属之后,不管是死是活都免不了抱头痛哭,平常生活中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生离死别的人,如今在经历大地震之后,在亲眼目的异国他乡随时可能到来的种族迫害的时候,他们终于知道什么叫做生命诚可贵。失踪的、死亡的自然有,无论共和国还是英法美,在强大的地震灾害面前,不管是黄皮肤黑眼睛,还是金发碧眼高粱鼻,生命都是脆弱的。能够活着回到安全地域的人自然兴奋,见到久别家人的则更高兴,已经遇难的、失去踪迹的,基本可以肯定他们已经死亡于异国他乡,在那些没有接到亲人的人悲怆绝望的哭喊中,每一个人都恍然明白,生命这东西,有时候廉如草芥,有时候贵不可比。各国撤出公民,共和国的公民则陆续返回各自故乡,死去的也送回故乡安葬,受伤的则转入大型公立医院就诊,其他国家的人则陆续在各国领事馆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返回各自国家,对于这些人、这些国家而言,让日本损失国民经济百分之五左右、酿成十余万人死亡的灾难,已经成为过去,迎接这个世界的又将是一个接一个的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