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梦中的台海之战们也意识到了近几天的反常情况,在叶知秋的提醒下,更是肯定敌人会有大的动作。于是,都在着手分析日军可能的突破方向、战役企图,计划实施步骤,以及解放军如何调兵遣将,任何对抗对方可能发动的强大攻势……解放军炮兵的炮击行动明显升级,而前线侦察员也不断地将敌人遭受炮击后的反应及时传回司令部,供参谋们分析。解放军参谋就根据这些零星的情报,穿针引线,把它们缝合在一起,希望能逐步看清敌人的部署。200Y年1月1日凌晨5时50分,解放军上千门火炮一起怒吼!不同口径的榴弹、火箭弹、燃烧弹、高爆弹、子母弹,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将日军驻扎的基隆地区变成了一片火海。但敌人静默。没有丝毫的反击!防止敌人先发制人的反炮火准备在持续了30分钟后结束。200Y年年1月1日早晨8时正。日军地面部队开始了猛烈的炮火准备。与此同时,巡弋在基隆附近海面的50多艘战斗舰只上所有的大口径舰炮,甚至舰对舰导弹,舰对面导弹也同时开火。这还不只,天空上突然铺天盖地地出现了无数架战斗机、轰炸机,气势汹汹地向解放军扑过来!日军代号“新年曙光”的进攻行动迅速拉开了帷幕。双方炮兵开始对射。炮位侦测雷达的使用,使火炮一开火,便将位置暴露的一清二楚。如果火炮发射完后,撤出阵地稍慢一点,便会在对方的报复攻击中灰飞烟灭。每个炮班战士都懂得这一点。所以手脚比平时利索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战斗实在太激烈了,到处都是呼啸而来的炮弹,到处都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根本都不知道下一个预设炮兵阵地是否存在,或是否安全。于是,双方“发言”的火炮都损失惨重。相比之下,解放军的损失轻一些,因为包围圈外围地域广大,因此,各类火炮,特别是自行火炮机动范围较大,预设阵地也较多;而日军再怎么挪,也就是在有限的地方瞎折腾,怎么走都是死路一条。但日本火炮的任务似乎也完成了。基隆正南往宜兰方向的解放军部队的压力最大,损失也相对最大。因为日军陆军与海军把90%的炮弹、导弹,空军把100%的防区外武器都用在了他们身上。如果不是其他方向的友邻部队的全力支持,很大程度上压制了敌人的炮火,说不定就崩溃了。但即使如此,解放军正南方面军也一下子在炮击中损失了5%的人员,近3000人(牺牲856人,失踪24人,受伤2000余人,大部分都是炮兵),35%的火炮,22%的防空兵器以及无法估量的其他损失。但好在没有伤到筋骨。其实,针对日军近期的异常活动,解放军早有准备:对防御地段的兵力进行了重新的配置——在敌可能进攻的方向,都重点部署了大量精锐的部队。同时还加快加强了野战工事的修筑,预防可能发生的大规模的炮击和空袭导致对人员的大量杀伤。好在地处丘陵地带,山区天然洞穴也多,稍加改动,便成了良好的屯兵洞。而凌晨5时50分的反炮火准备,也是在解放军参谋人员通过细致的分析和周密的思考最终得出的日军发动总攻时间的基础上制定的。解放军在前一段时间的整军活动在这时候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益——经过优胜劣汰后精选上来的,各个身手不凡的解放军参谋们终于证明了他们才拥有最优秀的集体智慧!在没有敌人内部可靠消息的基础上,仅仅凭着零散的情报,就基本准确地预测出了敌人的意图,而预测敌人总攻的时间只提早了一个钟头!就因为较为精确的反炮火准备,把日军的部署一下子打乱了,突然遭受的猛烈打击不仅使部分正在集结的日军损失不小,同时还把他们打懵了,导致进攻往后整整推迟了一个小时——原定于200Y年年1月1日早晨7时正的进攻,一直到8时才正式实施。但解放军方面也十分纳闷。为什么在持续30分钟的,台湾战役有史以来密度最大,最猛烈的炮火打击下,日军的火炮还能够“肆虐”?而且回敬解放军的是几乎同样激烈的打击?战后才知道,解放军低估了日本方面工程兵的实力。即便在解放军每天的炮火袭扰和定点摧毁中,日军工程部队也顶住压力,硬是在数天的时间内,修建了无数个永固型地下、半地下工事,同时也利用分布其间的少量丘陵,挖空山腹,储藏装备和人员。而修筑这些工事所需的快干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全部是由日本国内海运过来,在损失了相当部分后,仍发挥了最大的效应。象快干水泥,其所制成的混凝土,24小时后即可达到最大硬度,可立即交付使用;象盾构机,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在离地面10米的地下挖出直径20米的隧道……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日本强大的科技实力!而日本的伪装部队,运用最新的战场伪装技术及设备,也比较成功地欺骗了解放军的侦察兵。使日军的实际损失情况“看”起来很大,而新的工事却不动声色地隐藏了起来。还有一点。由于没有完全准确地预测日军发动进攻的时间,解放军提早1小时进行了炮火反准备。虽然给日军造成了一定损失并打乱了计划,但一般来说,各兵种大部分只会在总攻前10-30分钟进入露天阵地,待命行动。因此,日军的大部分兵力和装备都没有受到直接的攻击,包括新运到的大批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FH70 155毫米牵引榴弹炮、M270自行火箭炮以及90改主战坦克等重型武器,而全部损失的露天装备和人员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反而在双方对攻的时候,由于没有坚固的工事保护,完全暴露在对方的火力打击之下。要生存只能是拼发射速度、弹着精度以及看谁打完跑得快;另外,就要靠运气了。在这时候,日军才吃了大亏。虽然有海空支援,但由于地段所限,再加上99式自行火炮等兵器的差强人意,日本炮兵部队终于顶不住从四面八方飞来的炮弹,在火力接触的前半个小时内,就损失了75%的火炮等重型装备和70%的炮兵及其他人员。解放军正南方面军承受的巨大压力,在空军面前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基隆集群指挥部根本就没想到日本会纠集美国,一下子出动了那么多的飞机!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空1师、空5师的全体飞行员在战斗开始前一个小时,就集中在机场防空洞中侧着耳朵等待起飞的命令了。而且紧急从大陆方面补充了100多架战斗机,包括60多架歼-13,以及空6师两个团编制的飞行员。这些,都是在叶知秋向中央军委的强烈请求下,昨天才刚刚到位的。现在,两个空军师又两个战斗飞行团都达到了齐装满员的状态。当解放军的远程警戒雷达屏幕一片雪花时,空军雷达兵就马上意识到敌人的空军将有大的行动了。他们及时通知了空军指挥部。然后立刻熟练地转换频道,开动刚刚装备部队,还正处于评估试用期的抗干扰设备,对空中来犯之敌进行准确跟踪。当雷达屏幕恢复正常时,雷达兵反而大吃一惊——天哪!这么多的敌机!!!敌机的确很多,如果不是在雷达监视器上显示的颜色不同的话,几乎就会以为那上面是再次遭到电子干扰的雪花了——绿色的亮点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个屏幕,正快速地变大——向解放军阵地扑来!初步估算,敌机至少在300架以上!空军基地的警报一次又一次地响着。在凄厉的响声中,一批又一批的飞行员井然有序地从战备值班室里飞快地跑出,飞快地越过停机坪前的草地,飞快地在地勤人员的协助下登上飞机、调整位置、关闭座舱、检查仪器、点燃发动机、请示起飞……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有条不紊。然后,一架又一架的飞机在指挥塔的引导下,出发、进入跑道、滑行、起飞……然后在空中编队,向来犯之敌方向迅速地扑去……很快,一个又一个大机群形成,两片绿色的“雪花”越来越近了。解放军空军首先起飞的是Su-30MKK机群,这是中国空军目前最为先进的战斗机。由于其雷达火控系统功能十分强大,探测距离也是中国战机里面最远的,在空战中往往起到了战斗预警机及指挥机的作用——一架Su-30MKK能引导四架Su-27/歼11或者歼10、歼13向敌人发起中远程攻击。而其空战能力与对地攻击能力也首屈一指。因此,为了更早对战场有更直观的了解,并尽快形成战斗力,也为了尽可能地保存这种王牌飞机(因为越晚起飞的飞机,遭受空袭并被毁于地面的几率越高),所有能战斗的Su-30MKK一次性就全部起飞了。指挥部明显地感觉到——空军的生死存亡,就在这一战了,根本就没有保存实力的必要。紧接着起飞的是Su-27/歼11、歼-10、歼-13机群。在划定的区域内,大家很快就按照高低搭配的原则编好了战斗队形——Su-30配歼-13,Su-27/歼-11配歼-10,然后分别迎击地面指挥站分配好的敌机去了。张扬驾驶的是歼-13——刚刚从飞机制造厂赶造出来的原FC-1/超7。而他自己,则是刚从空军飞行学院紧急毕业的新一代战斗机驾驶员。同他一起赶赴台湾的还有与他一起毕业的两个班的学员一共60多人,全部编入了空6师第502歼击机团。战事十分紧张。张扬及他的同学都比平时提早半年毕业了。在接到毕业通知后,他们用了短短的20天来熟悉刚分配到空军的歼-13。说实话,虽然FC-1/超7早就试验成功并定型了,但被称为歼-13,且被空军大量使用还是这几天的事。因为先进战斗机损耗实在太大,复杂的生产工序完全赶不上消耗的速度。惟有拿生产工序相对简单,但战斗能力也相对下降的的歼-13补数了。按计划,张扬他们所在的空军师原本也是换装歼10的,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大批的歼13进驻,使他们飞国产第四代战斗机的心愿化成了泡影。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他们马上兢兢业业地试飞并熟悉新伙伴。因为他们知道,要上战场杀敌,就靠这些家伙了。很快,严格的训练以及熟练的飞行技能使他们很快掌握了歼-13的全部飞行性能,同时也喜欢上了这个灵巧的小家伙。20天的换装训练后,他们驾机直飞台湾台北机场。刚稳定下来,3天后,就遇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空战。张扬稳稳地控制着驾驶杆。同时,他不断地注意着通过数据链从Su-30传来的各种数据。由于歼-13雷达功率较小,探测距离较短,所以在战斗初期干脆不开雷达,保持静默,而直接与Su-30共享敌我双方态势,从而也一定程度上隐蔽了自己不被敌机发现。很快,他就知道了对手的实力到底有多大了。他的握着驾驶杆的手也不禁冒出了一层冷汗。他平时很冷静的,在训练中,在同伴全被“击落”,自己以一敌四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出过一滴冷汗,并且一直微笑到了最后。但现在是实战!而且,他从彩显上看到的是一大堆如狼似虎的日本F-15J,F-2,美国F-14B,F/A-18E/F,甚至是F-35!全部是比他的歼-13先进一大截的战斗机!“我有把握保证自己不被击落吗?”他问自己。平时个性十分张扬甚至是张狂的张扬,竟然会担心自己的安危了。而以前每次驾机升空,他唯一的念头就是——这次我能击落多少“敌机”?第三节战场上的机会稍纵即逝。根本不会给参与者任何犹豫或者是害怕的时间。因此,当张扬刚显露出少许的担忧时,就接到了准备战斗的命令。双方的战斗机迅速地接近。很快就相距不到120千米了。120千米,这是中国空军配备的R-77M中远程空空导弹的最远射程。为了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机动躲避敌人的攻击,中国空军战斗机在约100千米的地方先敌开火,每架飞机各发射1-3枚R-77M导弹,然后成分散队形,准备对付即将到来的敌人的AIM-120C。张扬的歼-13的雷达依然没有开机。再说,即使开机也没有用。歼-13雷达的制导距离根本没有那么远。他发射出去的导弹依然要靠Su-30强大的甲虫-E雷达进行制导。这时的高低搭配显然发挥了全部的功效。甲虫-E是甲虫系列雷达的最新改型,性能较原型有大幅度的提高。最多同时可跟踪2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最有威胁的6个目标。这样,Su-30除了引导自己发射的两枚导弹外,还能轻松地引导另外两架歼-13发射的3-4枚R-77M攻击敌人。当解放军空军战斗机调整完队形后,日本和美国的战斗机才开始陆陆续续发射中程空空导弹AIM-120C。没办法,虽然AIM-120C更精密,但射程只有80千米。因此,当他们发射完导弹的时候,留给他们躲避和干扰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秒了。于是,这场基隆战役甚至台湾战役以来最大规模的空战在例行的互相发射远距离空空导弹中拉开了序幕。双方的战斗机各种干扰设备先后启动,而由于解放军战机先敌开火,争取到了有限的宝贵时间,因此在敌机导弹到达前的几分钟内,解除相比较密集的发射导弹编队队形,向四方散开,以躲避蜂拥而至的AIM-120导弹。远距离交战的结果每次都差不多,很多都凭借好运气。躲避迎头攻击并不容易,虽然进行了多频次,大功率的干扰,但没受干扰或者失准的导弹依然流窜在对方的机群中,一不留神就会碰到一个或两个盲头苍蝇,然后运气不佳且技术稍逊飞行员只有徒唤奈何,听天由命了!第一轮攻击,双方各损失大约5-8%的战斗机,堪堪打了个平手。很快,张扬的刚开机的雷达屏幕上也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绿点。再过几十秒,视野中就满是敌机的影子了。他老早就把害怕和紧张抛到了九霄云外。所有的新丁也和他一样,根本就顾不上害怕了,也没有时间害怕了,因为敌机就在不远处,准备瞄准他们了。双方的前锋战斗机呼啸着相互穿插而过。然后各自来个大回转,重新寻找自己的目标。期间,又有数架战斗机掉进了海里。张扬很快就盯住了一个“靶子”。他立即呼叫僚机掩护。同行的刘军立刻自觉地占了张扬右上空域的位置,警惕地巡视战场,避免主机在攻击时受到其他敌人的偷袭。这样的配合,已经演练了无数次,几乎到了心灵相通的境界。而就是这种默契,使他们在演习中屡战屡胜,无往不利。驾驶F-2的日本飞行员很快察觉到了危险,立刻进行大动作躲避。一会儿蛇行机动,一会儿跃升,一会儿俯冲,好几次是几乎撞到海面才拉起来。张扬为了追击他,有一次一不小心差点就撞进了海里,他这回才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手。“狗日的小日本!他妈的还真会逃!”他没想到小日本的飞行技术也如此高超,完全不逊于悬梁刺股、严格苦练的中国飞行员。而F-2的机动性能,比它的原型——美国的F-16还更高一筹。因此,虽然张扬不时占据有利地位,但往往敌机刚进入歼-13前视瞄准器的范围,便一下子又跳了出去,怎么也抓不住。好在歼-13的近距格斗能力超一流,再加上张扬娴熟的驾驶技巧,也使敌机用尽了浑身解数,也没有摆脱解放军战斗机的跟踪追击,更不用说反咬一口了。张扬很耐心地与敌机缠斗。由于僚机的掩护,在没有接到同伴的预警前,他完全可以放心地攻击眼前的敌人。在经过数十个回合的较量后,他连发两枚霹雳10,击落了正式参战以来的第一架敌机。张扬根本没有兴奋的时间。他的眼前满满的都是到处乱飞的战斗机和导弹飞过留下的痕迹。战斗进行的如此激烈,好象稍一松懈就会被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敌机干掉。张扬根本不敢掉以轻心。环顾了战场的环境,确定自己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危险后,他开始和僚机配合,积极寻找下一个目标了。很快,又一个“倒霉鬼”进入了张扬的视野。那架日本的F-15J刚刚击伤了一架解放军战机,正准备改出,却没料到正好处于张扬的攻击航线上。而张扬当然不会给这个刽子手任何的喘息机会,连导弹也用不上了,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开炮钮,“咚咚咚……”,几十发23毫米炮弹把F-15J打了个凌空开花!张扬的优异表现很自然地吸引了敌人的目光。敌人在外围负责警戒和指挥的战斗机很快就盯上了这架“年轻”的歼-13。立刻协调三架F-2从不同方向向张扬和刘军围了上来,准备一举干掉这两个扎手的家伙。形势十分严峻。在这场大空战中,中国空军并没有占到任何的便宜。日军和美军的战斗机飞行员的飞行训练时间远远超过中国飞行员的飞行时间,虽然中国的训练方法卓有成效,而且庞大的飞行员基数必然导致优秀飞行员的绝对数量并不少,但始终会比对手的战斗力相差一定距离。因此,中国空军的损失数量也比对手多,尤其是性能差一截的歼-13。那三架F-2都是完成了任务后再对付张扬机组的,其实力自然不弱。很快,刘军被迫和其中一架敌机缠斗,自顾不暇,也就无从照顾张扬的侧后翼了。张扬马上就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用尽了浑身解数,把歼-13的轻盈灵巧的飞行性能发挥到了极致,也仍然无法摆脱后面两架飞机的围追堵截。而且形式越来越差!歼-13的雷达报警器突然“嘟嘟”地叫了起来,那凄厉的声音把张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了。而情况并不止那么糟糕,因为他发现紧跟在后面的不是一枚导弹,而是三枚导弹!敌人为了一次性将这架歼-13置之于死地,不但同时开火,而且其中一架发射了一枚AIM-9L,另一架更干脆,连射了枚AIM-9L!!!张扬的脑袋一下子炸了,头发根一阵阵的发毛。他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如何如何规避,手上的动作全是下意识的,一切全为了一个“逃”字!在任何的情况下,同时受到三枚先进红外导弹的攻击,应该没有任何的生存机会了。因为再好的飞机,其速度与过载都无法和近程导弹相比,如果被进入攻击位置的敌机套入瞄准光圈,一枚导弹基本上都能处理掉对手,更不用说三枚在极度优势下同时发射的三枚了。那三枚导弹象三条吐着猩红舌头的毒蛇,恶狠狠地紧跟在张扬的歼-13后面,随时准备咬上一口。而那毒牙已经越来越近了。张扬无论做什么超级机动,无论放什么红外诱饵,都无济于事了。他的心里冒出了一个念头——“这回真的完了!”就在他极度绝望的时候,一线曙光突然出现在他眼前,仿佛是幸运女神发出的光环——他在做最后一个过载机动的时候,一架敌机突然出现在了他的前面!即将溺毙的人,即使一根稻草也会当成救命的法宝。张扬也不例外。他想都没想,立刻把加力开到最最大,向前面的敌机扑了过去。在他的机头即将碰到低机的尾喷管时,突然猛掰操纵杆,一个侧滑,溜到了一边。而敌机那炽热的尾焰,就好象一快肥肉,立刻把三条来不及转弯的毒蛇吸引了过去,“轰轰轰”连续三声,那倒霉的F-15J的飞行员,还没弄清怎么一回事,就尸骨无存地去见上帝了……空战终于结束了。经过中国空军的浴血奋战,终于顶住了敌人超巨大的攻势。但许多生命就此消失了——英勇的、年轻的中国空军,为了祖国而碧血洒长空!这次空战,张扬共击落了三架敌机(包括“借花献佛”的那架),击伤一架(参与攻击张扬的其中一架,那飞行员被张扬的动作吓的目瞪口呆,硬是楞了半天,被张扬乘机报了仇),差点一战而成王牌飞行员。而他的僚机也幸运地躲过了攻击,并在张扬的掩护下成功击落一架F-2。可谓满载而归。象他们这样取得辉煌成绩的机组并不多。但张扬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从耳机中得知,他的同窗好友之一,与其技术不相伯仲,在训练中经常互有胜负的优秀飞行员——李胜,同样在击落两架敌机后,也被当成了重点打击对象,被敌人的多架飞机同时攻击,同时发射了四枚导弹。李胜的躲过了其中两枚导弹后,终于回天乏力,被剩下的导弹击中,光荣牺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其实,在战斗过后,能最后活着回来的,并不一定是技术精湛的勇士。要想生存,除了靠过硬的本领,更多的还是靠运气!特别在残酷的战争中,也只有那些幸运的战士,才能看到第二天早上升起的太阳。张扬脱下了飞行头盔,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日本人在开战后,根本就不想隐瞒自己的战略企图。没有隐蔽接敌(包括陆海空三军),没有佯动,没有佯攻,直接就把矛头指向了解放军正南方面军和在该方向的解放军空军。企图用几乎所有的兵力、火力杀出一条血路,同时配合正在基隆港紧急登陆的后续部队,和已经在另一地区登陆的日军,开辟第二战场,对基隆地区的解放军进行反包围。解放军基隆集群指挥部里更忙了。人们来来往往,电话响个不停,电子地图不断地显示敌我双方的态势。即使在摄氏16度的空调环境下,参谋的脸上也全是汗水。而叶知秋却一言不发。坐在一边看着电子地图陷入了沉思。大的战略方向他已经讲明了,其他细节及战术布置自有精干的参谋们完成,而战斗在一线的指挥官也完全能胜任手头的工作,根本就不用叶知秋操心。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着敌人的下一步行动,看是否符合自己的推测。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久,叶知秋在电子地图上看到了一个蓝色的粗粗的箭头——那是日军的大型登陆舰队,正在台湾以东海面迅速集结,并向台湾东北部的宜兰地区快速扑来。本来,敌人如此大规模地调动兵力,特别是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上机动的大型舰队,是根本逃不出侦察卫星的法眼的。但是,由于美国的参战,其反卫星超高速动能导弹第一时间就把中国的侦察卫星大部击毁(当然,作为报复,中国的高能激光武器也派上了用场),而硕果仅存的隐蔽得很好的一两颗中国侦察卫星,却在短时间内无法运动到战场上空,因此导致了无法及时分析战场态势的状况。而且,日本人也精的很,在台湾附近洋面部署了大量的假目标,让解放军的远程雷达也无法一一识别。因此,如此大的偷袭舰队,会突然出现在解放军基隆集群的侧翼。企图在宜兰附近海域登陆的,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第2、13机动旅。这是两支专为海上突击而精心训练出来的两个师级规模旅团,是日本的最精锐部队之一。由此,日军的战役企图就一目了然了:由已经登陆的两个坦克师(或师级规模坦克群),4个步兵师或机械化师,从基隆地区冲出,全面攻击在正南方面防守的解放军部队,而另派奇兵,东出台湾以东海域,兜一个大圈,然后径直向台湾东北部(基隆东南方向)的宜兰地区奔袭,成功登陆后,企图一南一北夹击解放军,对解放军形成半合围,另解放军首尾不能相顾。并在日军的强大攻击下,导致防线溃散,彻底打破解放军对基隆地区的包围态势。很可惜的是,基隆集群司令员叶知秋已经在料峭的寒风中了到了这一点。多年的指挥素质让他很**地感到敌人将会采取不寻常的行动。而站在敌人的角度上考虑,也只有南北夹击才能最有效地解除解放军对基隆的围困,并有可能进一步把解放军赶出台北。算盘打的越响,就越容易被对手发现“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日本鬼子小野太郎机关算尽,也绝对料不到他的对手是即使放在世界战争历史的角度上,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第四节日本人在开战后,根本就不想隐瞒自己的战略企图。没有隐蔽接敌(包括陆海空三军),没有佯动,没有佯攻,直接就把矛头指向了解放军正南方面军和在该方向的解放军空军。企图用几乎所有的兵力、火力杀出一条血路,同时配合正在基隆港紧急登陆的后续部队,和准备在另一地区登陆的日军,开辟第二战场,对基隆地区的解放军进行反包围。解放军基隆集群指挥部里更忙了。人们来来往往,电话响个不停,电子地图不断地显示敌我双方的态势。即使在摄氏16度的空调环境下,参谋的脸上也全是汗水。而叶知秋却一言不发。坐在一边看着电子地图陷入了沉思。大的战略方向他已经讲明了,其他细节及战术布置自有精干的参谋们完成,而战斗在一线的指挥官也完全能胜任手头的工作,根本就不用叶知秋操心。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着敌人的下一步行动,看是否符合自己的推测。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久,叶知秋在电子地图上看到了一个蓝色的粗粗的箭头——那是日军的大型登陆舰队,正在台湾以东海面迅速集结,并向台湾东北部的宜兰地区快速扑来。本来,敌人如此大规模地调动兵力,特别是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上机动的大型舰队,是根本逃不出侦察卫星的法眼的。但是,由于美国的参战,其反卫星超高速动能导弹在第一时间就把中国的侦察卫星大部击毁(当然,作为报复,中国的高能激光武器也派上了用场……),而硕果仅存的隐蔽得很好的一两颗中国侦察卫星,却在短时间内无法运动到战场上空,因此导致了基隆集群指挥部无法及时分析战场态势。而且,日本人也精的很,在台湾附近洋面部署了大量的假目标,让解放军的远程雷达也无法一一识别。因此,如此大的偷袭舰队,会突然出现在解放军基隆集群的侧翼。企图在宜兰附近海域登陆的,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第2、13机动旅。这是两支专为海上突击而精心训练出来的两个师级规模旅团,是日本的最精锐部队之一。由此,日军的战役企图就一目了然了:由已经登陆的两个坦克师(或师级规模坦克群),4个步兵师或机械化师,从基隆地区冲出,全面攻击在正南方面防守的解放军部队,而另派数支奇兵,一部东出台湾以东海域,兜一个大圈,然后径直向台湾东北部(基隆东南方向)的宜兰地区奔袭,成功登陆后,企图一南一北夹击解放军;另一部以空中突袭为主,在解放军后方进行空降和机降,配合两支主力部队对解放军形成反合围,令解放军首尾不能相顾。并在日军的强大攻击下,引致防线溃散,彻底打破解放军对基隆地区的包围态势。很可惜的是,基隆集群司令员叶知秋已经在料峭的寒风中意识到了这一点。多年锤炼出来的指挥素质让他很**地感到敌人将会采取不寻常的行动。而站在敌人的角度上考虑,也只有南北夹击才能最有效地解除解放军对基隆的围困,并有可能进一步把解放军赶出台北。算盘打的越响,就越容易被对手发现“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日本鬼子小野太郎机关算尽,也绝对料不到他的对手是即使放在世界战争历史的角度上,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时间就是胜利!日军偷袭的大型运输舰队尽可能快地向宜兰地区扑来,其规模大到可以同时运载两个齐装满员的机动旅士兵及其各种轻重型装备。为此,日本方面动用了几乎所有的运兵舰,包括最近才配置完成的8艘“大隅”级两栖登陆舰,同时征用了大批民用集装箱船、滚装船及大型游轮,甚至破天荒地为特遣队增加配备了三个团级编制的90式坦克,加上原来已有的,使90式坦克数量达到一个重装师的规模。同时,为了保证运输舰只的“绝对安全”,护航方面专门动用了两个“九九舰队”,其防空与反潜能力可谓是空前绝后。因为小日本也清楚地意识到,只有这支奇兵顺利登陆预定区域,才能保证“新年曙光”行动的成功。否则,以目前解放军的战力,硬碰硬是绝对讨不到任何便宜的。在望远镜中,陆地遥望隐约可及。如无意外,再过大概2个小时的时间,舰队就可以登陆台湾岛了。特遣舰队司令松下内丰踌躇满志。就目前的情况看来,中国军队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的行动,而任何可能对他们造成威胁的,如中国海军水面舰艇,根本没有在台湾东部海域进行部署,即使部署了,实力也十分薄弱,在日本海空武力的联合打击下,不要说有所作为,连生存都是一个问题;特别是中国空军,现在似乎正在垂死的边缘挣扎,即使发现日本方面的企图,也基本上无力派出一机一炮进行拦截。况且,己方还有两个中队的战斗机在护航,就安全保障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而能够对他们造成威胁的,就是中国军队的潜艇和岸舰导弹群。潜艇,一直是松下内丰的心头大患。要知道,中国的潜艇战术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在与美国的对抗中,中国海军的潜艇就打了不少的漂亮战,在漫长的战线上,击沉击伤了不少美国水面战斗舰艇和支援船只,甚至还令美军的一艘航空母舰失去了战斗力!因此,这次特遣舰队,专门加强了反潜的力量。除了“九九舰队”本身强大的反潜能力外,还专门调集了从打算用于支援基隆登陆的反潜舰队,为的就是彻底保证舰队的水下安全。同时,将一切可能在100公里范围内游弋的不明国籍潜艇不作警告,全部提前解决掉,在保证不出状况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行动暴露的可能。因此,舰队的反潜直升机与P-3C反潜飞机从不间断地在外围巡逻,不敢有丝毫懈怠。可是,就已知的侦察结果以及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方面根本没有料到日本军队会在他们的侧后方出现,正在全力以赴地对付日军由北向南的陆地、空中进攻,而中国军队调动的方向,基本上也是往基隆方面增援;就连岸舰导弹,也应该全部部署到新竹-台北-基隆港一线,保卫台湾海峡安全以及阻止日军登陆基隆,基隆以东以南方向,特别是沿海地区,守备愈发显得单薄了。因此,不要说中国潜艇的影子,就连与鲸鱼差不多大的物体,也没有见到一个。或许,中国的潜艇全都正在忙着与美军舰艇打游击,而根本没有时间顾及日本方面了。松下内丰放下望远镜,摸了摸精心打理的一撮胡子,阴阴地笑了起来。两个特遣加强机动旅,及相关的支援、后勤单位,还有大批的护航军舰,运输船队,再加上护卫战斗机,作战兵员两万余人,大小舰只80余艘,各类飞机近百架,其单次规模是自第一次朝鲜战争仁川登陆以来最大的(200X年12月26日的美军登陆规模也大约为两万人,以后陆续登陆的兵力不计),科技含量也是最高的。当然,其时间的突然性,战役方向的诡异性,与仁川登陆相比,也是不遑多让。至少,日本台湾派遣军总指挥小野太郎与特遣舰队司令松下内丰是这么认为的。他们非常想把这次突袭登陆完美地进行下去,完美地重重地在中国人的后腰插上一刀,完美地变成世界军事教科书中关于登陆作战的经典案例、必讲科目。当然,小野太郎和松下内丰这两个名字也就会名垂青史了!——这不光是他们,也是每一个职业军人梦寐以求的理想。而战况,似乎一直按照他们的思路排演下去。距离台湾岛海岸约35公里。松下内丰命令所有作战船只向海岸线猛烈开火。同时,护航战斗机也开始进行对地攻击。到了这个距离,不要说雷达,即使是海岸观察哨,都能通过高倍望远镜把他们的舰队看的一清二楚。因此,根本不必再采取什么隐蔽措施了。但即使是中国军队在更早些时候发现他们,也来不及进行任何反应行动了——80公里,甚至是在100公里的距离上被发现,以登陆舰队大约30节的速度计算,离登陆的时间也只有2-3个小时。而几个小时的时间,要调动可以有效防御的力量抗击,无异于天方夜谈。因此,可以说,这次的突袭行动基本成功!忽然,警笛大作。把沉浸在“幸福”中的松下内丰吓了好一跳。他差点想冲过去把“肇事者”给毙了——“八格,这不明显跟我作对吗!”很快,在参谋的提醒下,松下内丰又举起了望远镜。这一看可非同小可。因为,在望远镜的视野中,至少有二十枚喷着火舌的导弹,在特遣舰队扑来!松下内丰百思不得其解。情报部门已经信誓旦旦地保证在宜兰地区没有部署,因此绝对不会出现中国的岸舰导弹部队。因为一切资料显示,中国的海岸防卫部队一直部署在原地,根本没有移过位,而从信息监测中心所得到的无线电监听结果,也没有关于该类部队调动的通知。而且,如果部署了导弹,为什么不在特遣舰队离岸40多公里,超出舰炮最大射程的距离上发射呢?但是,惊讶归惊讶,松下内丰仍然很轻松。因为他见识过中国导弹的“厉害”。不就是C802嘛!从基隆的经验看来,虽然己方仍不断出现损失,但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其实,中国的反舰能力也真的强不到哪里去。即使是用已知的中国更先进的C-803反舰导弹密集饱和攻击,以特遣舰队的反导能力,区区20多枚导弹也不在话下。更不用说这些古董了。松下内丰很镇定地下达了防卫口令。其实,不用他下令,他手下的值班军官也忠实地履行了职责。在“宙斯盾”系统的自动指挥下,日本的舰队防空系统以每两枚防空导弹对付一枚反舰导弹的模式,将所有的来袭导弹在第一层防卫圈外就全部送进了大海。松下内丰哈哈大笑。他觉得自己太厉害了。而那些二流反舰导弹很可能是由一般的守备部队发射的。这样,即使是再多的导弹,舰队也能从容应付。一切在意料之中。中国军队的反舰导弹逐渐多了起来。日本特遣舰队也忙乎了起来。间中有一两艘船只中弹起火或沉没,但只是损伤了一些皮毛,无碍大局。但令日本方面也颇为头疼:一是不知道中国的导弹到底有多少,而舰队的防空导弹却是有限的;二是为了应付攻击,导致舰队只能在一定区域内打转,在没有消除威胁前,登陆行动无法实施。宜兰地区守备部队指挥部。地区指挥官柴伟平坐在电子地图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指挥。在1号、2号、3号岸舰导弹发射阵地,正在承受着敌机的轰炸。由于旧式岸舰导弹发射装置十分笨重,因此,在发射了一定数量的导弹后,因无法快速转移,而损失殆尽。但是,它们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任务,导弹已经发射了大部分甚至打完了。柴伟平并不心疼这些旧装备,而操作这些旧装备的战士,全部隐蔽在十分安全的地下掩体内,遥控着导弹的发射和指导。本来这些导弹就是为了消耗日本鬼子的防空弹药,同时也为了达到迟滞敌人进攻的目的。他也不着急。因为他是杀手锏还没有拿出来。而防空火力,也比较奏效。实战与演习并不相同,而且是本质上的不同。虽然也进行过无数次应对敌人饱和攻击的演习,但日本官兵仍然紧张的不得了。因为演习即使失败了,也可以再来一次,最多给上司痛扁一顿而已。然而现在的情况根本不同,稍有疏忽,或者运气不好,给某一个漏网之鱼KISS一下,那就不是重来一次的问题了,搞不好连小命都会赔上!于是他们兢兢业业地做着本职工作,小小心心地应对每一个威胁,同时不断地祈祷,盼望自己能有命活着回家。还好,中国人的导弹还好对付。而对手的导弹阵地,正逐步地在自己的飞机和军舰远程火炮的双重精确打击下,不断地消失,威胁似乎越来越小了。突然,又是突然。似乎中国人给小日本的surprise一个接一个。突然,特遣舰队雷达兵发现,在蜂拥而至的导弹里面,竟夹杂着许多超高速移动的物体,从单位时间里的位移分析,这些导弹竟然达到了3-4倍音速!这一下可真的要了他们的命。即使是美国那么先进的舰队防空系统,也无法对付高超音速导弹的密集攻击,而日本所使用的防空系统,大部分是克隆美国人的。即使利用本土的优势技术进行改良,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说对付超音速导弹还能奏效的话,那么,对付数倍音速并且是末段机动的反舰导弹,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事实上,他们见到的是中国最新型的C-804导弹,由于保密工作十分成功,包括美国人,也不知道中国竟然有这种导弹,以为最先进的不过是超音速的C-803反舰导弹或者是从俄罗斯引进的“金刚石-宝石-绿松石”系列反舰导弹罢了,而这些导弹,美国和日本,基本上都有了应对的方法。因此,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都不怎么放在心上。C-804反舰导弹,是中国军工部门在引进的“绿松石”反舰导弹的基础上,运用最新发动机技术和制导技术进行大量的改进而生产出来的最新型反舰导弹。其最大速度可达到4马赫,并且采用主动雷达+摄像+目标指示三重制导技术,能有效地寻找目标并抗击任何干扰,同时还能在微型电脑的控制下,在探测到敌人拦截时,随机进行各种规避动作,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通过以上改进,在对手没有有效反导手段,并只能以二对一或者三对一的情况下,中国的岸舰导弹基本上达到了一发必中的境界。中国人民解放军基隆集群司令员叶知秋,把自己放在敌人指挥官的位置上,在考虑,如果我是小野太郎,我能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我会怎么办?作为优秀的指挥官,对战场形势的分析,对敌我力量的对比,对对方可能采取的行动,基本上都是一致的。而最优秀的指挥官,甚至达到了知己知彼的境界。而叶知秋,就达到了这么一个境界。他通过换位思考,对敌人的行动基本了然于胸。也进行了相应的布置。而这些调动,全部是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甚至连参与换防的官兵,也不知道此次行动,到底有什么目的。只有少数总指挥部人员以及参与行动的部队指挥官才有权获悉行动指令,并被严令不得泄露只言片语。所以,即使是日本那么高效率的情报系统,也只能望洋兴叹。这次的C-804系统,足足调派了一个旅级规模的部队。与基隆地区平分秋色。而其他反舰系统,也是秘密从各地抽调的。当然,在抽调的同时,解放军各部队都设置了同样数量的逼真的假目标,同时留下了部分系统,也安排了留守人员进行日常的维护、训练和战斗。跟平时的齐装满员状态没什么两样。日本人终于上当了。当他们得意洋洋地向台湾海岸大摇大摆地进发时,遭到了中国岸防部队“先礼后兵”的对待。当消耗了日本人大量先进的防空导弹后,中国人就不给日本人任何的机会了,就以饱和攻击的数量将中国最先进的C-804一股脑地全部送给了敌人。再进行了数分钟无力的挣扎后,海面上惨不忍睹——到处是燃烧的缓缓下沉的钢铁坟墓,到处是挣扎的奄奄待毙的士兵……而幸存的军舰,也自顾不暇,忙着反导和规避,惟恐一不小心又步了那些倒霉军舰的后尘。是役,日本鬼子损失惨重,护航舰队中有近十艘的驱逐舰或护卫舰中弹沉没或失去战斗力,相当于一个“九九舰队”完全覆没。而运输船队中,多艘大型运兵舰和两栖攻击舰沉没,大量武器设备沉入海底,而人员损失,几乎为大半个旅,占登陆部队的三分之一强。即使侥幸逃得一命的部队,大部分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他们已经从中型装备部队,一下子沦落成徒步的轻装部队了。但任务始终要完成,否则有损“大日本帝国皇军”的威严,也有违“武士道”精神。万一就这么回去了,恐怕个个都要被迫切腹了。好在,中国军队的先进导弹并不是太多,而较为落后的导弹也用的差不多了。虽然日本军舰的舰空导弹所剩无几,但这时指挥系统、近程防空系统以及干扰系统也终于发挥出了最大的功效,在付出一定的损失后,终于顶住了对方“疯狂”的进攻,靠岸了。登陆的过程也并不顺利。首先受到的款待是呼啸而至的各种口径的火箭弹,紧接着的是数不清的各式的榴弹。铺天盖地而至的弹雨把登陆场变成了人间地狱。空旷的沙滩没有任何隐蔽物,也无法修建任何工事,似乎走到哪里都是死路一条。日本人在第二轮的攻击中又损失了四分之一。总损失超过了一半。当然,这支“奇兵”元气大伤,基本无所作为了。最恐怖的是,日本人终于发现自己已经掉进了中国军队精心设置的圈套里面,自己从一支被冀望于力挽狂澜的奇兵变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