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方城。这方城位于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邻泌阳县,南接宛城,西连南召,北依叶城,是南阳的北大门。方城素称“五界一口”,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和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五个自然分界线上,东北部是全国九大隘口之一的方城缺口,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这里有中国第一座长城---楚长城。春秋时,楚国为“控霸南土,争强中原”,约在楚文王十二年伐申灭邓之后,在南阳东北开始修筑长城,设缯关。该长城自隹隹经方城山,达比阳入唐河。当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联军与楚对峙于召陵,楚成王派大夫屈完出使齐军。屈完对齐桓公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齐桓公深以为然遂与楚订盟,史称“召陵之盟”。可见楚长城在当时的影响力。而方城背靠方城山,紧挨楚长城是抵御北方进攻最有利的屏障----楚国如今的军事中心地。其守将斗怀为楚国知名老将,是楚国第十三代国君若敖的后裔,其父斗成然更在楚平王时当任楚国令尹,掌握楚国的军政大权。斗怀并无通天之能,但老而弥坚,为人用兵严谨,公证无私。在十年前,其长子斗昆触犯律法,大收贿赂,以养歌姬。斗怀一怒之下,将他推向城外乱杖击毙。深得当地百姓爱戴,以及楚王熊章的信赖。镇守方城四十年从未出错,领地百姓夜不闭户,方城稳若泰山。故有传言。“华武尚在,方城不落”。这华武正是斗怀的字,意思是方城只要有斗怀在,方城永远不会落陷。“华武尚在,方城不落!”方城之上一个双鬓苍白的老将默念着这八个字,长叹了一声。暗道:“这是百姓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不能够辜负,但到底谁是敌人?”他正是方城的老将斗怀。方城的守备遍布楚国北方,当吴国骑兵踏入楚国领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斥候将消息传到方城。“怎么消息还没有来!”斗怀神色有些紧张,但这并不怪他。如今地楚国贵族谁能不紧张?上到楚王贵胄,下至平民百姓,谁都知道吴楚两国之间存在的差距。虽然楚国有近十万大军,但那些都是缺少实战经验的战士。纵然他们得到了充足的时间训练。可战场上经验地重要并不逊色训练。事实上这一战,并没有多少人看好楚国,他们唯一可做的只有抵抗到底,相信奇迹的出现。斗怀也是一样。正因为如此,他更加需要小心谨慎。“父亲大人,已经有消息了!”在漫长的等待中,斗怀的身后响起了一个雄浑的男音。一个粗壮地中年男子来到了他的身后。“快……对方到底是什么人,据我所知鲁国没有那么强大的军事力量。”斗怀有些迫不及待。回身来着自己唯一的儿子斗哲。斗哲道:“是吴国。”“果然是……可恨的鲁国。”这个答案早在意料之中,斗怀一拳打在了城墙上,“吴国一定得到了鲁国的帮助,否则不会瞒过我们布下的密探。”渐渐平复了下来,他道:“怎样?对方有多少兵马?”斗哲预言有止。在对方凌厉的目光下。低头道:“不清楚……”斗怀厉声道:“不清楚?怎么可能不清楚?对方都要杀了门口了,你竟然跟我说不清楚?你的那些手下干什么吃地?难不成一个个的都是废物?”斗哲心中有气。但对方是他的父亲,只能低着头道:“这不能怪我的手下们,而是根本看不清楚。他们所到之处尘土漫天飞扬,决大部分士兵都隐蔽在尘土中实在确确实实看不清楚数量。唯一知道的也只是对方全是骑兵,而且是吴国骑兵。”斗怀见斗哲反驳大声道:“你就不能让士兵靠近一些?”斗哲双目微红也大声道:“我试过了,但吴国来的都是骑兵,而且装备了弩箭,只要我的人马一入他们射程,必定会被射杀。我已经派了十个好手靠近他们,但无一例外,他们全部都被射杀了……对此,孩儿实在无能为力。”斗怀长叹了口气道:“也罢,你也随我征战多年了,依照尘土你大致估算一下,他们有多少人马。”“不下余十万……”斗哲说出了一个惊人地数字,“根据尘土来看,确实有十万大军,但吴国的十五万部队都聚集在了三关那一带,他们不可能再多出十万大军,更何况是十万骑兵。所以,我认为他们一定想了办法掩盖人数,从中所以做了手脚。大致地数量也无法估算的出来。”斗怀还是首次遇到这种状况,敌人都要杀到门口了,而他却一点儿也不清楚敌人的底细。汗珠从额上滚滚落下,“你有什么主意?”斗怀问向了斗哲。斗哲对答道:“办法无非两个,对方远来疲惫,是一群疲乏之师,而我守军却气力十足,可以利用此契机战胜对方。另外,则是稳妥之策,我们死守方城向叶老求援。等待援军,然后一起想破敌之计。”他年青气盛,无畏无惧道:“我认为我们应该赌上一赌,也许这只是对方唬人的一种手段而已。只要抓住战机,胜利近在眼前。”“要是对方早已做了严密的对策战术又该如何?你这冲出去岂不是中了对方地诡计,将楚国推向灭亡吗?”斗怀依旧发扬了他谨慎地作风,不为眼前的利益而心动。他说道:“我们地任务是保卫方城,方城对于楚国来说极其重要,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只要受住方城,我们就是胜者……去通知叶公这里的情况,让他回师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