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二十一章 文治(下)

作者:cuslaa 字数:8181 更新:2023-09-03 05:34:52

大宋宣和五年八月十三,癸巳。 【西元1123年9月4日】台南府。旧日草木丛生的原野,已被一望无垠的良田所代替。 经过六七年的开发,台南平原的粮食出产已经逐渐赶上了北方基隆和台中。 在这片方圆近一百五十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近三十万东海军民,人烟辐辏,交通便利,商旅不绝于途。 就算放到大宋两浙、江东,也算是望州了。由于人口日繁,台南府最近又把位于州府东南角的几个乡合并为一县,由赵瑜亲自起名为屏东。屏东县,在山与海之间,有一片刚刚开辟不到一年的田地。 田野中能看到一束束尚不算饱满的稻穗。 无数稻穗组成了万亩良田,微风拂过,千重稻浪,十里禾香,一派丰年在望的景象。万亩稻田被纵横交错的田垄分割,田垄有宽有窄。 在宽阔的田垄之上,无一例外的都竖着一座座两尺左右的石碑。 石碑正反刻着田垄两边田主的姓名,都描了红漆,是为标定各家田地范围的界碑。离这片田地大约三里多地,在略微高出地面不到一丈的土坡上,有着一座村寨。 村寨不大,占地不过十余亩的样子。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高高的寨墙,厚重的寨门,宽阔得可充作晒谷场的寨前广场,以及向外突出的五棱寨墙边角,无一不表明这是仍标准的东海村寨。村寨之中,两条十字道路横贯东西、南北。 蒙学和村社这两个最重要地建筑位于村寨中央偏北,而村里的三十余户人家便错落有致的分据在道路两旁。 这些民宅都是一个式样,前后两进,东西分厢。 外院宽大,地面都铺着砖,是个现成的演武场。在村东北角,同样有座两进的院子。 用片石垒起了半人多高的院墙,大门外的右侧。 是一座由破掉地水缸反扣过来做成的小小地土地神龛;而左侧的院墙上,则挂在一块方方正正的木牌。 木牌之上,写着几个人名,其中最右侧的一个是户主——张大牛。征倭一战,张大牛虽然只是副营中的一名队副,但kao着因为随队巡查时的几次斩获而得到的集体三等功,加上所有出征人员都有地五等功。 他得到军功赏赐是普通副营士兵的三倍。而位于台南的这片田地和宅子,就是kao张大牛的军功封赏而得到的。 当日从东瀛回来后,依照战功,除了两名倭女和一百二十贯钱钞,他在台南还分到了一顷半的荒地和一座宅院。 由于与旧田隔了太远,又不可能租佃出去,张大牛考虑几日,便把原来在基隆府分到的三顷熟田和宅子卖了出去。 换来了台南的十二顷未开垦地荒地。 这些荒地本是与张大牛一起出征的袍泽得到的封赏,正好与他的赏赐连在一起,合起来足足有七百亩之多。张大牛不得不庆幸他当年的决定,若不是六七年东海建国前就入了台湾,哪会有现在的风光。 整整七百亩地上等田土,放到老家乡里。 也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户了。现如今,那些刚刚来投奔东海的移民,再也不可能如当年那般有着一人两头牛、三年免赋、四十亩地的好事,人人只有十五亩口份田,虽然三年免赋依旧,但耕牛却不会再发。 但就算这样,大宋百姓仍对东海趋之若鹜,比起大宋贪官污吏和永远也缴不完的税赋,东海国犹如天堂一般。有田有宅,衣食无忧。 而且上岛后的这几年。 他又添了一儿两女,子女双全。 张大牛其实已别无所求,只想平平静静的享受下半辈子的清福。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日,便有一桩困扰他全家上下的大事。一只黄狗伏在墙角,伸着舌头,呼哧带喘,避着正午的阳光。 正屋地供桌上,张家地列祖的灵牌前,架着张大牛因战功而得赐地钢刀,两名倭女正低着头,小心翼翼的擦拭着供桌。内进的西厢房中,张大牛一家正围坐在一起。 张大牛夫妇二人,和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聚在了这间屋中。张大牛穿了一身去了标志的军服,端坐在一张桧木座椅上,双腿微分,双手平平放在膝头。 脸上的一圈如猬短须,让他威严自生,看起来颇有几分气势——不像个预备役的杂兵,倒像个校尉。 自从去过东瀛之后,他在家中都保持着军中的习惯,近一年的磨练,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身边,浑家王氏同样坐在一张桧木座椅上。 满头金钗,遍体绫罗,也有了几分富态之相,若只论穿戴,比当年他家的佃主刘大官人的妻妾还要强上数分。 王氏抱着才两岁的小儿子,两个四岁的双胞胎女儿则乖巧的搬了两张小兀子坐在她脚边。在夫妇两人的右手边,次子兴哥也老老实实坐着。 他已经十五,三年前蒙学毕业后,没有考上义学,便回家务农,现在已经跟张大牛的一个袍泽的女儿定了亲,年后便要迎娶过门。整个房中,众人皆坐,惟有张大牛的长子大哥儿,或者叫张希均——这是义学里的先生给取得大名——站在屋子中央。张大牛看着他一直引以为傲的长子,心中苦恼万分。 他的这个大儿子其实并不算如何聪明,当年是凭着一点运气才考上了义学,在学校中,成绩也只能排在中下,但毕竟是顺顺当当一个年级一个年级的升了上去,到了今年年底,就该毕业了。张大牛已经打算着给长子攀一门好亲,有着义学毕业生的身份,就相当于贡生。 在东海国中,不愁找不到好差事,更不愁找不到好人家。 但十天前,从东海王宫中,发出了一篇改制地谕旨,传遍了台湾各地,也打碎了张大牛的幻想。从今以后。 所有的义学学生都变成了小学学生,毕业后。 只能算是秀才。 要想如往日那般当上贡生,就得去上中学,至于进士,文进士得去太学,而武进士则是去上军学。区区一个不能入贡的秀才,放在大宋,也没人瞧得起。 对他们通常的称呼是穷措大,只有通过解试入了贡,才会被恭称作官人。 长子的前途,也因此一下就变得黯淡无光。“回家吗?”张大牛问着。张希均摇了摇头,上了六年学,他已经看不起土里刨食的生活。 若是能有奴工、佃农帮着处理农事,只需负手看着粮食进仓倒也罢了,可惜他们家田土虽多。 但奴工还是买不起,而佃农……东海国中还没有这个职业。“想继续进学?”张大牛再问。张希均点了点头。“可是以你地成绩,中学是考不上的。 ”张大牛叹道。 他看过儿子成绩单,满篇地六十、七十,不管怎么说,都算不上好成绩。张希均抿嘴不言。 虽然在谕旨中。 今年的义学毕业生不但可以免试入技术学校和士官学校,考中学也会有加分,但从录取的比例上说,他这样的成绩仍然没有机会。王氏也叹着气:“要是大哥儿你能考上中学就好了。 就算最后考不进太学里做进士,毕业后也可以直接去衙门做吏员。 只要你认认真真把份内事做好,日后也能当上官人,叫什么……事什么官……”“事务官!”张兴哥提词道。“对,就是事务官。 若是当了事务官,再勤勤恳恳做事,最后说不定能升到……升到……”“六部侍郎!”“没错。就是侍郎!”王氏叫道。 在这个新起的村子里。 周围的邻居都是从军中退了下来的军士,由于东海军天南海北地征战。 东海士兵们的眼界一向是放眼天下。 平日男人们讨论得口沫横飞的就是如今的天下大局,而女人们聊起天来,也没多少家长里短让她们扯,许多时候同样离不开时事,“说起侍郎,那可只比尚书差一点的大官,差不多能叫相公了。 若是大哥儿你能做上侍郎,为娘的也能当个封君了啊……”同样在十天前,赵瑜下令改易官制,将东海文官组织划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个系统。 在赵瑜设想中,日后国中政务官将皆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而事务官则是从吏员一步步晋升上来。 政务官负责方略和监察,而事务官则处理庶务。 如宰相、参政、御史以及地方上的知州、知县都属于政务官,而下面处理实际行政事务地幕佐僚属便属于事务官,其实就是仿自于后世,连称谓都没有改。大宋官员由于多是进士出身,大多熟读经史,却不识政事,往往为胥吏所欺。 而胥吏由于身份低微,又看不见前途,有许多役职还没有薪水,都变着法儿的上下其手,或从百姓身上盘剥,或从府库中窃盗,甚至还有刁难下级官员索取重贿的吏员。在大宋,日常的各项政务处理都有时间限制,如断谳奏狱,‘每二十缗以上为大事,十缗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缗为小事。 大事以十二日,中事九日,小事四日为限。 ’超限即罚。 若是在任的官员不识趣,当事的胥吏便会故意拖延公事,让官员遭受重罚。再比如每年十月底,各县都要上缴今年地收支账簿,若是耽搁了时日,当事官员也会遭到处罚。 而州中的胥吏便瞅准时机趁机刁难,如若不给贿赂,便会把公文截下,让这个县的账簿不得上缴。 所以这份钱不得不给,百多年下来,都形成了惯例,已经成了光明正大的份子钱。而东海国中,也渐渐出现了这样的苗头,虽然因此赵瑜连兴大狱,斩了二十几个jian猾胥吏,并连同听之任之的官员在内,向南洋的荒岛流放了五十多户人家,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赵瑜有鉴于此。 才起了改易官制的决心。 一方面加大监察力度,对胥吏犯法课以重刑,另一方面则把胥吏都归入公人行列,给予不低地薪水,并设立按年资加薪的制度,同时打开了胥吏晋升之途,最高甚至可以升到六部侍郎之位。 以让他们有个盼头。“别做梦了!”张大牛却一口打断了浑家地白日梦,“我们搬来时。 县衙里给我们办手续地陈押司是吏,乡里的刘书办也是吏,就算催租子地也能算个小吏。 你说他们中间有哪个能升到侍郎的?!进士只要考一次,但做吏地一辈子都在被考。 官有多少?吏有多少?从吏升到官,不会比考进士容易,要升到侍郎更是做梦!更别说,大哥儿还考不上中学。 ”双眼定定看着一脸不服气的儿子。 张大牛最后说道:“还去上士官学校罢!海军太危险,去陆军地学校。 正好我当初出征倭国时的指挥使徐大刀,现在就在陆军士官学校,你去后,说不定还能得到点照顾。 ”他这些天一个劲的往乡里跑,仔仔细细的把今年义学毕业生的几条出路一五一十的打听清楚,权衡多时,还是觉得去士官学校最有前途。 “虽然大王把军制也改了,原来四级士官变成了四级副尉,铜日标志也没了,士官的军衔变成了用锡做地云朵。 不过出来后好歹也能做个队正、排副什么的。 日后表现好,往教导队走一遭,未必不能升到副尉、校尉。 ”“当兵有什么好的!”王氏急急叫道。 “你出征的那几个月,不知我多有担心,每天念佛几千遍,生怕你有个好歹,现在还想把大哥儿往军队里推。 照我说,还是去技术学校,去学造船。 不用去海外吃卖命饭,又能拿高工钱。 听说马老尚书家里的船坊,一个最低一级船大工一年都有三百贯好拿。 有这么好的营生,何必去做断头买卖?!”“你懂什么!头发长见识短!我东海立国以来。 历次大战死过几人?!”张大牛立刻骂道。 “船大工又有什么好做的?什么东西一多,价钱就贱。 丰年的时候。 粮价总是最便宜地。 别看现在那些船大工能拿三百贯,等到三年之后,马尚书开的造船学校里的学生毕业,你看他们还能不能拿到这么高的工钱?!”他双目炯炯的盯着长子:“去士官学校,等出来后博个封妻荫子,我和你娘也能跟着沾光!”……………………圆口的玻璃杯中,倒进了半杯蓝色地**,如大海一般透彻的蓝。 一只手拿起一条薄薄的铁片丢进了杯中。在片刻过后,玻璃杯中的**便由蓝色逐渐变成了浅绿色,而拿出水的铁片上则泛起了微红的铜色。“这是什么戏法?”赵文接过铁片,翻来覆去的看着,却看不出个究竟。“这就是胆水炼铜法的原理!用铁代替了胆水中的铜,铜从水中析出,胆矾就变成了绿矾!”一名化学研究院的学者高声回答着赵文地疑问,“神宗年间,饶州布衣张潜著《浸铜要略》,后由其子献于朝堂。 先试行与铅山铜场,十余年后,至哲宗时便传播与天下。 现在大宋南方有四分之一地铜是kao胆水与生铁屑炼出来的。 不过他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起我这里,差得太远。 ”“麻逸地铜山也是用这种方法炼铜吗?”“不是!”赵瑜解释道,“麻逸的铜矿不是胆矾矿,直接冶炼更为方便。 ”他抬头对学者比划了一下,示意他继续演示。今次他带着赵文来参观刚刚转入新成立的太学中的几个研究院,主要是因为前次他和陈正汇只视察了织造和农学两个研究院,而对化学、理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院过门而不入,让里面的学者大感失望,所以为了安抚人心,他才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再次视察东海的研究机构。东海太学中的这些研究院,无一例外出自于赵瑜。 不过赵瑜一直很小心的控制着自己不要把太多的未来理论和技术暴lou出来。 他很清楚,科学的发展kao地是体系。 kao的是前赴后继的一代代学者。 若是贸贸然就把脑海里的东西一股脑的拿出来,那根本就是揠苗助长,对日后华夏的科技发展并无益处。 所以赵瑜只写了几本小册子,夹在在不同学科搜集来的书籍中,暗暗传了出去。赵瑜提供给研究院地科学理论其实很浅显,只是算是一些最初步的东西。 在数学方面是代数符号,XYZ也好。 甲乙丙丁也好,代数符号地出现。 使算术变成了数学;理学——赵瑜觉得格物两个字还是留给朱熹好了,而把理学这个词从二程手中拿了过来——是力学三定律和一点光学上的东西;化学方面是元素和原子分子论;生物则是分类学。 这些是理论,更是展开进一步研究的工具。不过,这些科学理论都是他用原发现者的名字传出去的,比如林奈,比如牛顿,并没有窃为己有。 赵瑜还记得前世幼时在科普书上看到的一句话——‘科学憎恨权威’。 作为一国之君,可算得上是金口玉言,如果他挂了名,恐怕不会有人敢质疑,这对于华夏科学水平的提高并无益处。 而且他也不需要多余地光环来妆点自己,一个征服者的称号已经绰绰有余。 赵瑜打算让东海的学者们自行去考证,去争论,去驳斥。 去采信,然后才会产生更加利于科技进步的研究氛围。因为同样的理由,除非情况紧急不能耽搁时间,不然赵瑜绝不会对科研方向cha上一句嘴,就算因此损失大量金钱和时间也在所不惜,毕竟……失败最能锻炼人。 历史证明。 不论科学研究的成败与否,都会对科技进步产生正面的影响。 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时所说,三千多次试验失败就是证明了三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为此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绝没有白费。经过了近十年地发展,加入研究院的学者、学子数以百计,常年不断的投入终于产生了回报,各种名目的学会社团也自发的组织起来。 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接二连三地出现。 那种赵瑜和赵文曾经谈论过的威力巨大但实用性仍有待商榷地新式火药便是出自于化学研究院。 而在研究物质变化的过程中,粗浅的五行理论已经被抛弃,元素论正式确立了权威的地位。 所有的化学院研究者都在为发现新元素而努力。 不过其中并非没有谬误。 比如化学院依然把水当作一种元素看待,与金、银、铜、铁等同起来。一股浓烈的酸味弥漫在空气中。 那是从做演示的学者手上的又一个玻璃杯中冒出来的。 赵文饶有兴致的看着那学者又把一条铁片放进杯中地透明**里,一串串气泡便冒了出来。 学者用新地玻璃杯收集起这些气体,放到灯火边一点,砰的一声,玻璃杯中爆出地火焰让赵文吓了一跳。“这又是什么?”“这酸液就是绿矾油,或是叫硫酸。 把铁片放进硫酸中,就又会变回绿矾,而产生一种气体。 由于这气体比空气还轻,灌入孔明灯中,不用点火就能升上天,前日便由大王亲自取名为氢气,是一种新的元素!”赵文扭头看了看赵瑜,而赵瑜却看着学者手上的玻璃杯。 到现在为止还没人注意到实验结束后在玻璃杯内壁上挂着的水珠,但总有一天,会有一个较真的学者发现这一点,并追查下去,发现水并非是一种元素。从化学研究院出来,赵瑜带着赵文等人,去了数学、理学等研究院走了一遭。 对于这些关系到东海未来发展的学会,赵瑜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多加勉励,并宣言要设立奖金和荣誉称号给予杰出的学者以奖励。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只要东海王喜好百科之学的名声传出去,自然会有无数人会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想不到这些研究院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还真多。 一个三棱镜就能把太阳光变成彩虹一样,还有什么惯性,天天都能感觉到,但以前还真没注意。 ”赵文还念叨着刚刚从理学研究院里看到和学到的新东西,对着赵瑜笑道,“二郎,你这几年的钱还真没白花。 ”“那是当然。 这些还是基础研究,以后越来越多。 ”“本来还担心。 学校越开越多,教出来的学生快没地方安排了,现在有这些研究院可以塞人,陈相公倒也不用头疼了。 ”“就算没有没地方安置,我也不在意。 人才是不嫌多地,人才越多,挑选的余地就越大。 大宋人丁不过六千万。 其中专心读书进学之人不过百之一二,大宋选士就是在这百万人中挑选。 但我东海人口不过两百万。 男丁为其半数,但可选之才却超过二十万。 我丁口是大宋的六十分之一,但人才却是五分之一,而质量更是远胜。 这才是我东海兴旺发达,虎视天下的根本所在!”“若是日后二郎得了天下,把教化推广全国,让全天下亿兆万民同受教育。 从这么多士人里选出的人才,必是个个国士。 ”“那当然!”赵瑜点头。 心中却冷冷一笑:‘国士我倒不指望。 只要到那时,没有人敢对我说‘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就够了’当年神宗变法,旧党极力反对,其中文彦博尤其卖力。 但言:“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神宗皇帝反问:“更张法制。 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却说道:“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言下之意百姓死活我不管,但你不能损害士大夫的利益,帮你治理天下的可是我们士大夫!赵瑜可不想有人当面对他说着这种话,也不想他手下地文官士大夫们抱着这样的心思。 而推广教化就是对付士大夫这种想法地最佳手段。当大学生们还是物以稀为贵的时候。 他们自诩为天之骄子,以天下为己任;但仅仅十几年后,大学一扩招,大学生多如狗,毕业生们或挤去人才市场,或为了一个好工作继续苦读,却再也不会自以为是个人物,拥有指点江山的气魄了。所以要对付士大夫阶层,只要推广教育就够了。赵瑜、赵文两人漫步而行,往一个小山包上缓缓走去。 山包之上。 有着几栋建筑。 那是东海司天台所在。 两人还没到山脚,司天台中的官吏、学者便蜂拥而出。 在道旁相迎。一个身穿绿袍的官员跪伏在赵瑜身前。 他是司天台五官正,下有春夏秋冬四官。 在七月底,他曾经来求见赵瑜。 赵瑜还记得当时与这位五官正的对话。“八月初一将会有日食?”赵瑜一个月前是这样问的。“回大王地话,经过推算正是如此。 ”“何时日食?”赵瑜饶有兴致地追问着。“呃……八月初一啊!”“我是问哪个时辰!”赵瑜还记得前世预报日食月食时,都是连几分几秒都算了出来,他现在的要求不高,能算出哪个时辰就满足了。“那个……”“算了!”“那在哪个地方有日食,总能算出来罢?”“这个……应是在大宋境内!”“是吗?那等八月底便能知道你们算得准不准了!”赵瑜有些悻悻然的说道。不过没到八月底,就在昨天,从对岸传来消息,八月初一大宋出现了日食,京东京西一带白昼如夜,而两浙、福建也都看到了缺了一块的太阳。 而大宋主管观测天象的翰林院天文院和太史局天文院【注2】却并没有发布预报,从这一点看,至少东海天文学的水平已经比大宋要强了。“现在台里观星效果如何?”“回大王的话。 有了望远镜,天上的星星多了十倍也不止。 不过三垣二十八宿划得范围太狭窄,南方天区新发现地天星都没有去处。 ”“那就给它们一个去处好了。 大衍之数五十,现在只有三十一个星区,那再添十九个,凑足五十。 南方也弄个三垣十六宿出来!”赵瑜说得很轻松,希腊时代的星座也只有四十八个,后来的八十八个星座,有四十个是后世所加。“这……这怎么可以?”“你把南方星区划分好,再由孤来封天,怎么不可以?”赵瑜淡然说着,“能不能留名千古,就看你的本事了。 ”五官正浑身抖了起来,那是激动的结果,郑重其事的三跪九叩:“臣……遵旨!”赵瑜看着司天监五官正地后脑勺,又抛下一句:“这事你可以用心做,但也别忘了正事!”天文学的发展是紧跟着航海术一起开始的,东海岛司天监已经分清了行星与恒星的区别。 这其中,赵瑜没cha手过一星半点。 他对司天监和天文学会的要求只有一个,尽速编订出木星的四颗卫星星表,以方便海上行船测算时间,以及测量经度。 不过,现在看来,只能期盼至少在他驾崩之前能看到,而不是由子孙烧给他。从司天监出来,赵瑜站在天文台所在的小山上,占地数里的各大研究院尽收眼底。 千百名科学家在这里从事着研究工作,不断进行着实验。 看到这一片建筑,若是还有人以为东海是穷兵黩武或是行商务贾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 若论文治教化,就算大宋也比不上。 所缺的,不过是些底蕴罢了。注1:有关胆铜法地专著《浸铜要略》已经失传,但在沈括地《梦溪笔谈》中仍留有记载。注2:北宋前期,沿袭唐制,设司天监。 到了元丰改制时,则改名为太史局,掌察天文变化,占卜吉凶,并编订历法,发布黄历。 宋时,司天监或太史局的官员,属于伎术官,位在京朝官之下。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4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