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皇帝消停了,但这对于老百姓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动总比乱动好,只是大臣们有点意见,毕竟每天都见不到领导(内阁大臣除外),伤心总是难免,不过到目前为止,也还没闹出什么大事。平静,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四年之后,平静被打破,因为一封不起眼的奏疏。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福建巡抚赵参鲁奏报:根据琉球使节反映,近日突然出现上百来历不明者,前往琉球朝鲜一带收购海图以及船只草图,并大量收购木材火药,用途不明。在当时,每天送往朝廷里的奏疏多达几百封,基本上都由内阁批改(皇帝已不怎么干活了),和什么水灾民变比起来,这件事情实在太小,于是它很快就被埋入了公文堆中,两个月后,浙江巡抚奏报:近日获报确知,倭酋平秀吉于北九州肥前国荒野之上修筑城池,规模甚大,余情待报。上一封大家都看得懂,这一封就需要翻译了。所谓倭,就是日本,所谓酋,就是头头,所谓平秀吉,就是丰臣秀吉。具体说来,是日本的头头丰臣秀吉在北九州的荒野上修了一座城池。这实在是一条太不起眼的新闻,所以很快它也被埋入了纸堆。顺便说一句,丰臣秀吉修建的那座城池现在还在,它就是位于日本九州地区的名护屋。而在当时,修建这座城池,只有一个缘由:当这座城池建好的时候,站在城楼的最高点,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地点——朝鲜海峡。这是两条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信息,所以无人关注,但当它们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二十四日,水落石出。五月二十六日,辽东巡抚紧急奏报:“急报!前日(二十四日),倭贼自釜山登陆,进攻朝鲜,陆军五万余人,指挥官小西行长,水军一万余人,指挥官九鬼嘉隆,藤堂高虎,水陆并进,已攻克尚州,现向王京(汉城)挺进,余者待查。”六月十三日,辽东巡抚急报:“急报!已探明,倭军此次进犯,分九军,人数共计十五万八千七百余人,倾国而来,倭军第一军小西行长,第二军加藤清正,第三军黑田长政已于昨日(十二日)分三路进逼王京,朝军望风而逃,王京失陷。朝鲜国王李昖逃亡平壤,余者待查。”七月五日,辽东巡抚急报:“十万火急!七月三日,倭军继续挺进,抵近平壤,朝军守将畏敌贪生,打开城门后逃之夭夭,平壤已失陷,朝鲜国王李昖逃往义州。”七月十六日,兵部尚书石星奏报:“自倭贼入侵之日起,至今仅两月,朝鲜全境八道已失七道,仅有全罗道幸保。朝军守将无能,士兵毫无战力,一触即溃,四散而逃,现倭军已进抵江(鸭绿江)边,是否派军入朝作战,望尽早定夺。”最危急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