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机,好多的敌机!”在美国印度洋第三分舰队的雷达屏幕上,突然出现了大机群的反映。 而且从数量上看,敌机最起码有一百架以上。 这一下子就让整个第三分舰队的人慌了手脚。 日本人采取的是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躲避了美军雷达的探测。 直到距离他们很近的距离才开始爬升,这让美军一时之间措手不及。 仓促之间,从四艘独立级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六十多架F6F“泼妇”战斗机还没等抢占有利高度,就被三十六架前出的日军护航烈风战斗机给纠缠住了。尽管,美军飞行员在高度上处于劣势,但是,他们对于自己驾驶的战机还是很有信心。 要说F6F也是他们最新式的战机。 早在 1939~1940 年期间,美国海军开始着手发展新一代的舰载战斗机,而试验机XF6F-1就是其中之一,这种飞机可以看成为是 F4F 的放大型,XF6F-1 的正常起飞重量 5,896 公斤,比 F4F 重了一倍,几何尺寸上也增大了 20。 两者都出自格鲁曼“铁匠铺”设计小组之手,所以这两种飞机在外观上的相似就不足为奇了。 XF6F-1 机身和尾翼结构都继承自 F4F,仅仅了几何尺寸不同。 XF6F-1 重新设计了中翼段,使主起落架可以向后收进机翼内而不是 F4F 那样收入机身,这样 F6F 的主起落架轮距比 F4F 宽了许多。 更适合在航母上操作。 XF6F-1 还加强了飞行员装甲并增加弹药容量。 舰载机地大型化使得 XF6F-1 大大提高了战术性能,同样的趋势也出现在它的竞争对手 XF4U 上,它们的重量都达到了零式的两倍以上。 1942 年 11 月,XF6F-3 首飞后的 5 个月后,首架生产型 F6F-3 飞上蓝天。 和原型机相比,F6F-3 改动很多,主起落架舱门经过修形以降低阻力;用汉米尔顿-标准全天候螺旋桨替代了寇蒂斯电气的产品;发动机罩和排气管也有少许改动。 但 F6F-3 地武器仍沿用原型机的六挺 12.7 毫米白朗宁机枪。 在排除了一些微小地设计缺陷后,1943 年 1 月 16 日格鲁曼开始向海军交付 F6F-3。 埃塞克斯号航母上的 VF-9 中队成为首个装备 F6F-3 的单位。 此刻美国飞行员驾驶的F6F-3都已经装备了带注水加力的 R2800-10W 发动机,并增加了机腹中线挂架,可以挂载炸弹或者 150 加仑副油箱。 F6F 可以说是针对零式研制的一种空优战斗机,在珍珠港事件后格鲁曼重新审视了以往的空战概念。 美国人发现零式虽然发动机马力不大,但是翼载极底,机身很轻,所以机动性很好。 格鲁曼也在 F6F 中引入了低翼载轻机身地概念。 在减轻结构重量上大下功夫,翼面积达到 31 平方米。 翼面积的增大势必会增加阻力,所以格鲁曼为 XF6F-3 安装了普惠公司著名的“大黄蜂”R2800-10 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除了功率大外,另外带来的好处是体积较小,使座舱到机头有 3 度的下倾角,这对于舰载战斗机来说,良好的前下方视野特别利于舰上起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F6F 成为了当时美军的航母标准舰载机。为了进一步降低阻力,F6F 机身蒙皮使用平头铆钉铆接,机身外表光洁,英国使用的恶妇Mk.II(F6F-5)甚至进一步进行了蒙皮抛光。 这样这种低翼载大马力地战斗机理所当然的获得了极佳的机动性,美国依托强大的航空工业迅速获得了对付零式的利器。在 1943 年 1 月 F6F-3 正式交付海军后,很快美国海军的大型航母都装备了 F6F-3。 当这些一线战斗机飞行员充分了解他们地座机后,他们重新获得信心,准备好用六挺 12.7 毫米机枪的密集火力来撕裂骄狂的零式。 但是,令美国飞行员感到惊奇的是,此刻他们面对的对手已经不是轻盈灵活的零战,而是一种新式大型机,这种飞机有着更大的机身,更强的火力更快的速度以及不亚于零战的灵活性,美国人这一次算是遇到了一个可怕地对手。同样,对于日本飞行员来说。 “泼妇”地出现也让他们大吃了一惊。 很多日本飞行员一开始以为这只不过是 F4F 的一种改进型。 但吃过苦头后他们发现这是一种全新地更优秀的美国战斗机。 F6F 的座舱装甲和自密封油箱使它能经受住7.7 毫米机枪弹丸的射击,与零式相比。 F6F 在速度、火力、垂直机动上占优,续航力、盘旋性能处于劣势。 但是很快,日本飞行员就发现,和零式有着同样优秀机动性的烈风相对于美国的这种新式飞机依然有占优的地方,比方说在小半径转弯与盘旋方面,烈风被恶妇追尾后依然可以使用小半径斤斗摆拖,有时还能反咬住泼妇。 而装备了四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两挺13毫米机枪的烈风,也可以轻易的撕穿泼妇的飞行装甲。 而且在飞行员素质方面,很明显是日军占优,因此,虽然数量上美军的飞机略多一些,但是在有着性能和技术优势的日军战斗机面前,美军战斗机还是拖不开身去攻击日军的攻击机群,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日军的流星战斗机以五百公里以上的速度穿越封锁,直奔美军舰队而去。突破了美军的战斗机封锁,日军地攻击机群直奔美国舰队。 接着。 他们遇到了美军第二道封锁线,也就是美军密集的防空炮火。 首先第一道防空火力就是美军护航舰只上的127毫米高射炮,由这种绰号“五英寸机枪”发射饿近炸引信炮弹很快就让日军战机前面的天空变成了一片死亡空域。 四架挂载着鱼雷准备攻击的流星舰攻瞬间就被打得凌空爆炸。 而在朝里面突进,就到了40毫米伯福斯高炮的打击范围,密集的弹幕能将任何企图突进防御圈地日军飞机撕成碎片。 坐在一架尾翼涂着红黄相间涂装的指挥用流星舰攻上地指挥官渊田美津雄一看,当机立断,命令抽调一半以上挂载鱼雷的流星和一个中队挂载炸弹的流星打击美军的护航舰只。 很快,负责一侧防御的美军两艘重巡洋舰就分别被命中了两颗鱼雷和三颗炸弹。 瞬间沉入了海底,而日军的攻击机群则趁着这个防空阵位的缺口一拥而入,对美军地四艘独立级中型航母和其他舰只展开了攻击。此时天空能见度良好,云高3000米,天高云淡,为日军攻击机群的攻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此刻美军航母甲板上一片忙碌当中,所有甲板人员都忙着将易燃易爆物品甚至是加满了油等待起飞的飞机推入大海。 以免引发殉爆,这时美军航母上的瞭望哨高叫:“俯冲轰炸机!”只见打头三架流星舰攻朝美军“邦克山”号笔直俯冲下来,美军的部分机关炮开始射击,当先三架当中的两架很快就被打成了空中燃烧的火球,但其他地日军飞机前仆后继,仍然继续进行俯冲投弹。 邦克山号航母根本来不及进行规避, 很快甲板上就被两架流星直接命中两枚250千克炸弹,一枚落在中部升降机后部。 另一枚落在飞行甲板左舷后段。 正常情况下,两枚炸弹对这艘的航母根本不会造成致命损伤,但是,紧跟着又有两架流星将挂载的四颗炸弹丢到了邦克山号上,转瞬之间,这艘中型航母的作战能力便完全丧失了。 特别是通讯联系全部中断。 而雪上加霜的是,又有两架流星舰攻发射的鱼雷击中了邦克山号地左舷,这下这艘由重巡洋舰改装而来的中型航母再也挺不住了,很快就沉入了海底。 船上官兵共有263人阵亡。几乎同时,和“邦克山”号同时被攻击的“企业”号就要比它幸运的多。 当时共有九架日机向它俯冲,各投下一枚炸弹,头三枚炸弹都没有命中,在“企业”号四周xian起了高大的水柱,但接着的十二枚炸弹中有四枚击中了“企业”号飞行甲板的前段、中段和后段。 舰桥和四周的甲板区顿时到处都是烈火,整个军舰上几乎找不到一处可以躲避的地方。 甲板上的幸存者。 不得不撤到右舷地甲板上躲避。 但是这一次企业号又一次大难不死,虽然受了重伤。 但在空袭结束之后。 损管人员很快就扑灭了甲板上地大火,并且将它拖回了港口进行修理。而其他的两艘航母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日军十三架流星以大角度俯冲朝着“黄蜂”号垂直俯冲下来,“黄蜂”号在几分钟之内就被六枚炸弹击中,第一枚炸弹命中舰身前部升降机前地飞行甲板,另两枚则炸弹击中了中部升降机,其他的全部落在了甲板上。 很快飞行甲板被剧烈的爆炸炸得面目全非,烈火迅速蔓延到油库和弹药库,仅仅五分钟,“黄蜂”号就完全被浓烟烈火所笼罩,火海之中不时响起阵阵爆炸,十分钟后,主机停车,轮舵系统失灵,损管系统因破坏严重而无法正常运行,二十分钟后,由于火势太猛,黄蜂号舰长便不得不命令弃舰,幸存者陆续转移到附近的护航驱逐舰上。 受了重伤的黄蜂号很快沉没,和军舰一齐沉没的有218人。一连三艘航母遭到重创或是击沉,日军便将打击力量全都击中在第三分舰队仅存的“汉科克”号航母之上,日机飞临目标上空,其中第一架立即被美舰高射炮火击落,第二架投弹命中了“汉科克”号飞行甲板的升降机附近;第三架投弹后被击落,炸弹在舰尾爆炸,引起火灾。 还有三架轰炸机也投下炸弹,其中一枚命中了飞行甲板右舷中部,并引起火灾,这架飞机也在投弹后被击落。 在这次攻击中,日机一共投中了三枚炸弹。 “汉科克”号由于锅炉气压下降,丧失了航行能力,很快日军的雷击流星赶来,冲它发射了十颗鱼雷,其中四颗命中了目标,很快,这艘中型航母就布了它两个伙伴的后尘,沉入了大海当中。(老少爷们们,可怜可怜我吧,给两张月票和推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