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卢阎王

作者:当年明月 字数:6596 更新:2023-09-04 11:06:09

当时的局势,已经是不能再坏了,凤阳被烧了,曹文诏被杀了,皇帝也做了检讨,原先被追着四处跑的民军,终于到达了风光的顶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将领,包括左良玉、洪承畴在内,都是畏畏缩缩,遇上人了,能不打就不打,非打不可,也就是碰一碰,只求把人赶走,别在自己防区里转悠,就算万事大吉。对此,诸位头领大概也是明白的,经常带着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有一次,高迎祥带着十几万人进河南,左良玉得到消息,带人去看了看,啥都没说就回来了。照这么下去,估计高迎祥就算进京城,大家也只能看看了。然而一切都变化了,从那个人到任时开始。对这个人,崇祯给予了充分的信任,给了一个绝后而不空前的职务——五省总督。这个职务,此前只有陈奇瑜和洪承畴干过,但这人上来,并非是接班的,事实上,他是另起炉灶,其管辖范围包括江北、河南、湖广、四川、山东。当时全国,总共只有十三个省,洪承畴管五个,他管五个,用崇祯的说法是:洪承畴督师西北,你去督师东南,天下必平!这个人就是之前说过的第四个猛人,他叫卢象升对大多数人而言,卢象升是个很陌生的名字,但在当时,这是一个相当知名的名字,而在高迎祥、李自成的嘴里,这人有个专用称呼:卢阎王。就长相而言,这个比喻是不太恰当的,因为所有见过卢象升的人,第一印象基本相同:这是个读书人。卢象升,字建斗,江苏宜兴人。明代的江苏,算是个风水宝地,到明末,西北打得乌烟瘴气,国家都快亡了,这边的日子还是相当滋润,雇工的雇工,看戏的看戏。鉴于生活条件优越,所以读书人多,文人多,诗人也多,钱谦益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但除此外,这里也产猛人——卢象升。所谓猛人,是不恰当的,事实上,他是猛人中的猛人。但在十几年前,他跟这个称呼,基本是八杆子打不着,那时,他的头衔,是卢主事。天启二年(1622),江苏宜兴的举人卢象升考中了进士,当时吏部领导挑中了他,让他在户部当主事。据史料说,卢主事长得很白,人也很和气,所以人缘混得很好,没过两年,就提了员外郎,只用了三年时间,又提了知府。到崇祯二年,卢象升已经是五品正厅级干部了,就提拔速度而言,相当于直升飞机,而且卢知府人品确实很好,从来没有黑钱收入,群众反应很好。总之,卢知府的前途是很光明的,生活是很平静的,日子是很惬意的,直到崇祯二年。(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06]天雄军的士兵,大都来自大名、广平当地,并没有什么特别,之所以如此强悍,只是因为卢象升的一个诀窍。两百多年后,有一个人使用了他的诀窍,组建了一支极为强悍的部队,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曾国藩。没错,这个诀窍的名字,叫做关系。和曾国藩的湘军一样,卢象升的天雄军,大都是有关系的,同乡、同学、兄弟、父子,反正大家都是熟人,随便死个人,能愤怒一堆人,很有战斗力。但这种关系队伍,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冲锋的时候,一个人冲,就会有很多人跟着冲,但逃跑的时候,有一个人跑,大家也会一起跑。比如曾国藩同志,有次开战,就遇到这种事,站在后面督战,还划了条线,说越过此线斩,结果开打不久,就有人跑路,且一跑全跑,绕着线跑,追都没追上,气得投了河。卢象升没有这个困惑,因为每次开战,他都站在最前面。事实上,卢先生被称为卢阎王,不是因为他很能练兵,而是因为他很能杀人——亲手杀人。之前我说过,卢象升长得很白,但我忘了说,他的手很黑。卢象升是个很有天赋的人。据史料记载,他天生神力,射箭水平极高,长得虽然文明,动作却很粗野,每次作战时,都拿着大刀追在最前面,赶得对方鸡飞狗跳。他最早崭露头角,是一次激烈的战斗。崇祯六年,山西流寇进入防区,卢象升奉命出击,对方情况不详,以骑兵为主力,战斗力很强,人数多达两万。卢象升只有两千人,刚开战,身边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就一头扎进了敌营。他的这一举动,搞得对方也摸不着头脑,被他砍死了几个人后,才猛然醒悟,开始围攻他。卢象升的大刀水平估计相当好,敌人只能围住,无法近身,万般无奈,开始玩阴的,砍他的马鞍(刃及鞍)。马鞍被干掉了,卢象升掉下了马,然后,他站了起来,操起大刀,接着打(步战)。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骇人听闻了,卢象升就这么操着大刀,带着自己的手下,把对方赶到了悬崖边。没办法了,只能放冷箭。敌人的箭法相当厉害,一箭射中了卢象升的额头,又一箭,射死了卢象升的随从。这两箭的意思大致是,你他娘别欺人太甚,逼急了跟你玩命。这两箭的结果大致是,卢象升开始玩命了。而且他玩命的水平,明显要高一筹。他提着大刀,越砍越有劲,几近疯狂(战益疾)。这下对方被彻底整懵了,感觉玩命都玩不过他,只好乖乖撤退,以后再没敢到他的地界闹事。虽然卢象升的水平很高,但在当时,他还不怎么出名,也没机会出头,然而帮助他进步的人出现了,这人的名字叫做高迎祥。崇祯七年,高迎祥等人跑出了包围圈,就进了郧阳,郧阳被折腾得够呛,巡抚也下了课,这事说过了。但这件事,对卢象升而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为接替郧阳巡抚的人,就是他。如果高迎祥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果,估计是死都不会去打郧阳的。卢象升是个聪明人,聪明在他很明白,凭借目前的兵力,要把民军彻底解决,是绝不可能的。作为五省总督(后来变成七省),他手下能够作战的精锐兵力,竟然只有五万人,但在这几省地界上转来转去的诸位头领,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有好几万人,总计几十万,还满世界转悠,没处去找。但他更明白,彻底解决民军的头领,是绝对可能的。民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大都是文盲,全靠打头的领队,只要把打头的干掉,立马就变良民。而在所有的头头里,最有号召力,最能带队的,就是闯王。强调,现在的闯王是高迎祥,不是李自成。在所有的头领中,高迎祥是个奇特的人,他的奇特之处,就是他一点也不奇特。明末的这帮头领,都是比较特别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很有个性。但凡古代干这行的,基本是两种人,吃不上饭的,和混不下去的。文化修养,大都谈不上,所以做事一般都不守规矩,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军队也是一样,今天是这帮人,没准明天就换人了,指望他们严守纪律,按时出操,没谱。但高迎祥是个特例,他没什么个性,平时不苟言笑,打赢了那样,打输了还那样。许多头领打仗,明天究竟怎么走,不管,也懒得管,打到哪算哪。高迎祥的行军路线,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并表明路标,引导部队行进。更吓人的是,高迎祥的部队,是有统一制服的——铠甲。一般说来,盔甲这种玩意,只有官军才用(费用比较高,民军装备不起),大部都是皮甲,而高迎祥部队的盔甲,是铁甲。所谓重甲骑兵,就是这个意思,更吓人的是,他的骑兵,每人都有两三匹马,日夜换乘,一天可以跑几百里,善于奔袭作战。就这么个人,连洪承畴这种杀人不眨眼的角色,看见他都发怵。打了好几次,竟然是个平手。所以一直以来,高迎祥都被朝廷列为头号劲敌。卢象升准备解决这个人。当然,他很明白,光凭他手下的天雄军,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他上书皇帝,几经周折,要来了一个特殊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祖宽。祖宽,不是祖大寿的亲戚,具体点讲,他是祖大寿的佣人。但祖大寿同志实在太过厉害,一个佣人跟着他混了几年,也混出来了,还当上了宁远参将。其实对于祖宽,卢象升并不了解,他最了解的,是祖宽手下的三千部队——关宁铁骑。作为祖大寿的亲信,祖宽掌管三千关宁军,卢象升明白,要战胜高迎祥,必须把这个人拉过来,必须借用这股力量。现在,他终于成功了,他认定,高迎祥的死期已然不远。此时的高迎祥,正在为攻打汝宁做准备,还没完事,祖宽就来了。高迎祥到底是有点水平,他从没见过祖宽,但看架势,似乎比较难搞,毅然决定跑路。但他之所以跑路,不是为逃命,而是为了进攻。高迎祥的战略思想十分清晰,敌人弱小,就迎战,敌人强大,就先跑路,多凑几个人,人多了再打。一年前,曹文诏就是被这种战法报销的。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陕州,在这里,有两个人正等待着他——李自成、张献忠。民军最豪华的阵容,也就这样了,高迎祥集结兵力,等待着祖宽的到来。以现有的兵力,高闯王坚信,如果祖宽来了,就回不去了。祖宽果然来了,也果然没有回去,因为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又跑路了。高迎祥的这次选择,是极为英明的,因为祖宽过来的时候,队伍里多了个人——左良玉。高迎祥的这套策略,对付像王朴那样的白痴,估计还是有点用的,但祖宽这种老兵油子,那就没招了,他立马看穿了这个诡计,拉上了左良玉,一起去找高迎祥算帐。接下来是张献忠先生的受难时间。其实这事跟张献忠本没有关系,只是高迎祥让他过来帮忙,顺道挣点外快,可惜不巧的是,碰上了硬通货。跑路的时候,根据惯例,为保证都能跑掉,是分头跑的,高迎祥、李自成是一拨,张献忠是另一拨。所以官军的追击路线,也是两拨,左良玉一拨,祖宽一拨。不幸的是,祖宽分到的,就是张献忠。我说过,祖宽手下的,是关宁铁骑,跑得很快,所以他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追上了张献忠,大破之。张献忠逃跑了,他率领部队,连夜前行,一天一夜,跑到了九皋山。安全了,终于安全了。然后,他就看到了祖宽。估计是等了很久,关宁军很有精神,全军突击,大砍大杀,张献忠主力死伤几千人,拼死跑了出去。又是一路狂奔,奔了几百里,张献忠相信,无论如何,起码暂时是安全了。然后,祖宽又出现了。我说过,他的速度很快。此后的结果,是非常壮观的,用史书的话说——伏尸二十余里。张献忠出离愤怒了,而这一次,他做出了违反常规的决定,比较有种,回头跟祖宽决战。是的,上面这句话是不靠谱的,张献忠先生从来不会违反常规,他之所以回头跟祖宽决战,因为在逃跑的路上,遇上了两个人——李自成、高迎祥。人多了,胆就壮了,张献忠集结数万大军,在龙门设下埋伏,等待祖宽的到来。张献忠的这个埋伏,难度很大,因为祖宽太猛,手下全是关宁铁骑,久经沙场,“发一声喊,伏兵四起”之类的场景,估计吓不住,就算用几万人围住,要冲出来,也就几分钟时间。面对困境,张献忠同志展现了水平,他决定,攻击中间。利用突袭,把敌军一分为二,分而击破,这是唯一的方法。单就质量而言,他的手下实在比较一般,但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有数量,就有质量,他集结了十倍于祖宽的兵力,开始等待。不出所料,祖宽出现了,依然不出所料,他没有丝毫防备,带领所有的兵力,进入了埋伏圈。张献忠不出所料地发动了攻击,数万大军发动突袭,不出所料地把关宁军冲成了两截。接下来,就是出乎意料的事了。他惊奇地发现,虽然自己的人数占绝对优势,虽然自己出现得相当突然,但从这些被包围的敌人脸上,他看不到任何慌张。其实张先生这一招,用在大多数官军身上,是很有效果的,对关宁军,是无效的。这帮人在辽东,主要且唯一的工作,就是打仗,见惯大场面,所谓伏兵,无非是出来的地方偏点,时间突然点,队伍分成两截,照打,有啥区别?特别是祖宽,伏兵出现后,他非但没往前跑,反而亲自断后,就地组织反击,而他手下的关宁军,似乎也没有想跑的意思,左冲右突,大砍大杀,战斗从早上开始,一直打到晚上,伏兵打成了败兵,进攻打成了防守,眼看再打下去就要歇菜,撒腿就跑。前后三战,张献忠损失极为惨重,死伤无数,被打出了毛病,据说听到卢象升、祖宽的名字就打哆嗦。河南不能呆了,他率领军队,转战安徽。相比而言,高迎祥、李自成的遭遇,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只有更惨,没有最惨。高迎祥第一次遇见卢象升,是在汝阳城外。据史料记载,当时他的手下,有近二十万人,光是营帐,就有数百里(连营百里),浩浩荡荡,准备攻城,看起来相当吓人。而他的对手,赶来救援的卢象升,只有一万多人。其实一直以来,官军能够打败民军,原因在于官军骑马,而民军只能撒脚丫跑。但高迎祥是个例外,我说过,他的军队,是重甲骑兵,而且每人有两匹马,机动性极强,而卢象升手下能跟他打两把的,只有关宁铁骑,且就一两千人。更麻烦的是,当卢象升到达汝阳的时候,军需官告诉他,没粮食。没粮食的意思,就是没饭吃,没饭吃的意思,就是没法打仗。一般说来,军中断粮一天,军队就会失去一半战斗力,断粮两天以上,全军必定崩溃。卢象升的军队断粮三天,没有一个逃兵。这个看似没有可能的奇迹,之所以成为可能,只是因为卢象升的一个举动——他也断粮。他非但不吃饭,连水都不喝(水浆不入口),此即所谓身先士卒。所以结果也很明显——得将士心,同仇敌忾。其实很多时候,群众是好说话的,因为他们所需要的并非粮食,而是公平。公平的卢象升,是个很聪明的人,经过几天的观察,他敏锐地发现,高迎祥的部队虽然强悍,但是比较松散,选择合适的突破点,还是可以打一打的。卢象升选择的突破点,是城西,鉴于自己步兵太多,骑兵太少,硬冲过去就是找死,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一千多年前,诸葛亮同志鉴于实在干不过魏国的骑兵(蜀国以步兵为主),想到了同样的方法。没错,对付骑兵,成本最低,老少咸宜的方式,就是弓箭,确切地说,是弩。诸葛亮用的,叫做连弩,卢象升用的,史料上说,是强弩,具体工艺结构不太清楚,但确实比较强,因为历史告诉我们,高迎祥的重甲骑兵,在开战后仅仅几个小时里,就得到了如下结果——强弩杀贼千余人。其实城西的部队被击破,死一千多人,对高迎祥而言,并不是啥大事,毕竟他的总兵力,有几十万人之多,但他的军阵中,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导致了汝阳之战的失败。这个弱点,就是人太多。几十万人,连营百里,而据卢象升给皇帝的报告,高迎祥的主力骑兵,有五六万人,其余的大都是步兵以及部队家属。步兵倒还好说,家属就麻烦了,这拨人没有作战能力,又大多属于多事型,就爱瞎咋呼,看到城西战败,便不遗余力地四处奔走,大声疾呼,什么敌人很多,即将完蛋之类。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真的完蛋了。汝阳之战结束,高迎祥的几十万大军就此土崩瓦解,纷纷四散逃命,但高迎祥实在有点军事水平,及时布置后卫,阻挡卢象升的追击。其实卢象升也没打算追击,一万人去追二十万人,脑子有问题。但今天不追不等于明天也不追,卢象升看准机会,跟踪追击,在确山再次击败高迎祥,杀敌军数千人。卢象升的亮相就此谢幕,自崇祯八年五月至十一月,他率绝对劣势兵力,先后十余战,每战必胜,斩杀敌军总计三万余人,彻底扭转了战略局势。当然,高迎祥并不这么想,他依然认为,失败只是偶然,他所有的兵力,是卢象升的几十倍,战略的主动权,依然在他的手中,今年灭不了你,那就明年。这个想法,让他最终只活到了明年。十一月过去了,接下来的一个月,是很平静的,卢象升没有动,高迎祥也没有动,原因非常简单——过年。无论造反也好,镇压也罢,都是工作,工作就是工作,遇到法定假日,该休息还是得休息。休息一个月,崇祯九年正月,接着来。最先行动的,是卢象升,他行动的具体方式,是开会。开会内容,自然是布置作战计划,研究作战策略,讨论作战方案。相对而言,高迎祥的行动要简单得多,只有两个字——开打。从心底里,卢象升是瞧不上高迎祥的,毕竟是草寇,没读过书,没考过试,没有文化,再怎么闹腾,也就是个草寇,所以对于高迎祥的动向,卢象升是很有把握的:要么到河南开荒,要么去山西刨土,或者去湖广钻山沟,还有什么出息?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还找到了洪承畴,表示一旦高迎祥跑到西北五省,自己马上跑过去一起打。然而高迎祥的举动,却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闯王同志之所以叫闯王,就是因为敢闯,所以这一次,他决定攻击一个卢象升绝对想不到的地方——南京。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个举动并不明显,他会合张献忠,从河南出发,先打庐州,打了几天,撤走。接下来,他开始攻击和州,攻陷。攻陷和州后,他开始攻击江浦,江浦距离南京,只有几十公里。如果你有印象的话,就会发现,两百多年前,曾经有人以几乎完全相同的路线,发起了攻击,并最终取得天下——朱元璋。高迎祥同志估计是读过朱重八创业史的,所以连进攻路线,都几乎一模一样,可惜他不知道,真正的成功者,是无法复制的。朝廷大为震惊,南京兵部尚书立即调集重兵,对高迎祥发动反攻击,经过几天激战,高迎祥退出江浦。退是退了,偏偏没走。他集结几十万人,开始攻打滁州。至此可以断定,他应该读过朱重八传记,因为几百年前,朱元璋就是从和州出发,攻占滁州,然后从滁州出发,攻下了南京。滁州只是个地级市,人不多,兵也不多,而攻击者,包括李自成、张献忠等十几位头领,三十万人,战斗力最强,最能打的民军,大致都来了。所有的头领,所有的士兵,都由高迎祥指挥。高闯王终于爬上了人生山峰的顶点。他决定,进攻滁州,继续向前迈步。山峰的顶点,再迈一步,就是悬崖。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