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在朝堂上将中行寅企图弹劾执政的阴谋揭穿之后,赵鞅明显感到范吉射和中行寅对自己的冷淡甚至是在一些事情上有意作梗。()但是赵鞅是一个不肯认输的人,他不会因为别人的冷眼和作梗就会屈服。在此后的几次较量中,竟有不少朝臣向着中行寅说话,这令赵鞅有些气恼,回到府里之后,他很是不高兴,就将这些事情告诉董安于、姑布子卿、周舍等几个重要家臣。赵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遇事不会憋在心里,而是很直接的把这些事情告诉亲近的人让他们一起分享。听完之后,姑布子卿说道:“从这件事情我可以看出,范氏已经出手帮助中行寅了,范吉射是一个油嘴滑舌之徒,他很善于拉拢群臣,现在之所有这么多的臣子帮中行寅说话,肯定是范氏帮忙了。主公应多加注意才是。”直性子的周舍不以为然,“这也没有什么,朝堂本来就是党同伐异的地方,今天这些人跟你明天又会跟别人,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主公不必气恼。”赵鞅没有说话,望了望董安于,这位老爷子还没有说话。简单说一下,在春秋时候世卿贵族家里一般都有家臣,有些家臣还在朝中当官,这些家臣也分三六九等,家臣的头称为宰。董安于就是赵鞅家臣中的宰,这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董安于出身史官世家,先祖董狐,孔子称为“古之良史”。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人后文韬武略,忠义仁爱。董安于这才说道:“主公,我看这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你想想不久前你在朝堂上直接揭穿中行寅想当执政的阴谋,当时都没有多少人反对,而现在一下子涌上来这么多的人反对。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范氏和中行氏肯定是联络了这些人有意对付主公的。照此发展下去,情况对我们不利啊。您想想,二卿的封邑就在绛都周围,而我们的封邑却远在北部地区,一旦有个什么事情,调集兵马人力都困难。”听完董安于的分析,赵鞅和家臣们都觉着有理。吃惊之余,赵鞅问道,“依先生之间,我们将如何处理?”“建造属于自己的城池,此事已经在臣的心中积压了很久,由于耗费的财力物力巨大一直没有跟主公说过,主公你看智氏有郇城,二卿有都城,魏氏有安邑,韩氏有阳翟;这些城池距离他们的封邑都很近。而我们呆在都城,距离封邑太远,而且还没有自己的城池,今后若有不测,连个藏身的地方都没有,所以微臣建议在我们的封邑选择一处有利的地形建造城池。”董安于的建议令赵鞅等人瞠目结舌的同时,更是觉得势在必行。于是赵鞅处理完朝中政务之后,于当年秋天以查看封邑收成的名义前往晋国北部的封邑。远离都城,大家都非常高兴,一路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来到羊肠坂(山西晋城境内)地界。由于山道崎岖很难行走,所有家臣都下车帮赵鞅推车。只有一个叫虎会的臣子不给赵鞅推车,他扛着戟一边走路,一边悠闲地唱歌。见此赵鞅很生气,不悦的对虎会道:“我上这条坡路臣子都出力帮助推车,惟独你不帮助推车,扛着戟一边走路一边唱歌。你身为臣子根本不把家主放在眼里,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侮辱主公。”“身为臣子侮辱主公,该当何罪?”“身为臣子侮辱主公,罪该死上加死。”赵鞅不解,“什么叫死上加死?”“就是自己被处死,妻子儿女也被处死,就叫死上加死(有点像后世的株连之罪)。主公,您听说过身为君主侮辱臣子的事吗?”“没听说过,身为君主侮辱了臣子,又会怎样?”“身为君主侮辱了他的臣子,那么足智多谋的人就不会为他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就不会为他出使他国,能征善战的人就不会为他拼命战斗。足智多谋的人不出谋划策,国家就危险了;能言善辩的人不出使他国,与他国邦交就断绝了;能征善战的人不拼命战斗,边境就要遭到侵犯。请问主公您让这些有能力的家臣帮您推车,是不是在侮辱他们?”今天看来虎会的话有些牵强附会,不就是让你推个车吗,能有什么严重后果,但是放在当年的环境中,家臣可就不这么认为了;在虎会等人看来推车那是下人们干的事情,让家臣推车,那可是对他们的侮辱,当然就不愿意干了。听完虎会的话,赵鞅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道:“说得好啊!”就让臣子们停止推车,命令下人和兵丁全力推车,很快就出了羊肠坂。出了羊肠坂,赵鞅一行人一路向北疾驰而去,很快来到了汾水河谷(太原盆地)地带。这里背靠龙山、面临晋水、北依盂邑(今太原阳曲东北)、南带梗阳(今山西清徐)是绝佳的筑城之地。赵鞅等人站在山岗上望着滚滚流去的汾河河水,远处一轮红日在山峦的映衬下是那样的遥远、绝美。赵鞅问身边的董安于:“先生以为这个地方如何?”“是绝佳的筑城之地。”赵鞅点头,“我也这样认为,只是不知道何人可以担起这筑城大任?”“若主公不弃,微臣愿意效劳。”一听到董安于自己愿意承担筑城的责任,赵鞅转过头来望着身边的董安于,担心的说道:“先生已年过六旬,筑城乃是十分辛劳之事,我怕先生过于劳累。”“主公,筑城辛劳臣自然知道,但是筑城更是关系到赵氏命运的大事,非重要之人不能担任。”赵鞅对着董安于拱手道:“那就有劳先生了。不知先生需要多长时间?”“三年为限,三年后主公再来入城。”“先生想好城池的名字没有?”“晋阳。”“晋-阳-,”赵鞅咀嚼着这两个字,“好名字,好名字啊。就叫晋阳。”既然筑城之事一定,回到绛都后,赵鞅当即下令从赵氏各地封邑调集人马赶往晋阳。事实证明,董安于不仅是超群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也是出色的建筑家,经过三年的建造,公元前497年春晋阳城终于建造成功。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一切完工之后,董安于派人前往绛都向赵鞅汇报。听到晋阳城修筑完成后,赵鞅十分高兴,当即决定前往视察。当赵鞅等人来到晋阳后,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赵鞅等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望着高高的城墙,宽阔的道路,赵鞅的心中无比的高兴,今后一旦赵氏有难,晋阳城无疑就是自己和家人躲避战乱最好的地方。事实证明,晋阳对于整个赵氏家族来讲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但是目前摆在赵鞅面前的是,整个晋阳城由于人少显得人气不足。“诸位觉着这晋阳城如何?”众人都点头称好。“诸位难道不觉着缺点什么吗?”众人听了不由一愣,“这么好的城,还缺什么!”这时,董安于说道:“人气!”“先生所见正合我意,这偌大的晋阳城就是缺点人气,人太少了。”要知道,在中国古代象征一个家族、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除了土地就是人口。面对偌大的晋阳城,赵鞅首先就想到的是如何增加人口,“诸位随我进城,我们边走边思考如何增加晋阳的人口。”沿着笔直的、铺着石板的道路,不一会儿众人来到晋阳赵府,宏伟的建筑再次让众人感到震撼,对于董安于的建筑由衷的钦佩。“一路走来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现在各位谈一谈如何增加晋阳的人口!”在晋阳赵府大厅坐定后,赵鞅与诸位家臣一起开始商议增加人口的事宜。姑布子卿:“增加人口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将周围的人口迁入晋阳;二是鼓励生育的同时减少赋税;十多年后晋阳的人口将会有较大的增加。”“先生的办法自然是好,今后我们当然要这么做;但是当下的问题是晋阳的人口如何增加?”说完赵鞅转向董安于。“其实筑城之初我也就想这个问题了,主公是否记得您还有五百多户的了奴隶寄养在邯郸?”董安于说道。赵鞅想起来了,“嗯,不错。当年我刚即位的时候,卫国为了表示祝贺,曾将五百多户奴隶送给我们作为贺礼,由于绛都城里放不下就寄养在了邯郸,到今天已经有快十年了,现在这些人也不少了,晋阳城新建正是要回来的大好时机,就是不知道邯郸赵午会不会赖账?”周舍道:“应该不会,必定从辈分上讲赵午还是您的叔叔。当年寄养的时候跟他讲的也很清楚。”“那好就这么定了,马上就派人前往邯郸要人。”“主公还是先派人将赵午请到晋阳来,再告知要人之事。”董安于提醒道。“好,就依先生之意。先派人通知邯郸午前来晋阳商议之后,再行迁人之事。。”随即,赵鞅就派人前往邯郸邀请赵午前往晋阳商议迁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