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会盟失败,让吴王夫差很是丢脸,他决定给晋国一点颜色看看,当然这种颜色不是战争,必定现在双方都在试探对方,一旦摸清底细之后,动起刀兵了就有了底气。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吴王夫差决定从哪里跌倒在从哪里爬起,既然拓皋会盟不成,我就再来一次真正的会盟,我就不信你晋国能够一直跟我纠缠下去。在与鲁哀公商议之后,双方决定当年秋天再次会盟,会盟的地点就放在鲁国郧地。吴王夫差与鲁哀公商议好之后,二人都认为为了使卫国能够会盟成功,决定秘密通知卫国国君蒯聩,随后吴王的使者便带上夫差的信札偷偷前往卫国濮阳。有人不解了为什么吴王夫差如此看重会盟,那是因为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春秋时代,一些较小的诸侯国为了抵御大国侵略,联合作战,一些较大的国家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胁迫其他小国加入自己的阵线,都曾会盟。史书记载说,春秋五霸,以齐桓公最盛;齐桓公九合诸侯,以葵丘之会最盛。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其主要内容是: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终于达到了联合诸侯,称霸中原的目的。也顺应了当时王室衰微,大国崛起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当时形势的对内对外政策,对齐国的社会发展,对捍卫中原先进文化免受戎狄等落后民族的破坏,建立了一定的功绩。前有车后有辙,由于齐桓公的葵丘会盟规范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使得齐国成为当时诸侯的表率,后来者们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当一回中原诸侯的霸主,晋国赵鞅如此,吴王夫差也是如此。卫国濮阳卫国王宫。受到晋国劫持会盟破灭的卫庄公蒯聩已经是又恼又羞,当国君这么多年了还是没有摆脱赵鞅的掌心,这让蒯聩实在难看,使得他下势要离开晋国走出一条卫国自己的路。就在蒯聩踌躇满志之时,内侍来报。“启禀国君,吴国来人要见国君!”“吴国?他们现在来人干什么?”“来人说他是吴王的特使,要密见国君您。”蒯聩稍加思索,吴国现在要见我,难道是要追问上次失约之事,即使要问那我只好实情实说就是了,既然是丢人就丢到底吧。“去将来人请到内宫。”“诺---”不一会儿,内侍就将吴国密使带到了卫国内宫。“吴国使臣见过卫国国君。”随后吴国使臣拜见卫国国君。“使臣请起,不知吴王差遣贵使来卫有何要事?”“我往想与国君再次会盟。”吴国使臣答道。“再次会盟?上次会盟我没有去成吴王不会怪罪吧?”蒯聩问道。“我王知道上次失约不怪国君,是有人从中作梗所致,所以为了下次会盟成功,我王特派下臣秘密来卫邀请国君。”说完吴国使臣将吴王夫差的亲笔书信交给蒯聩。心中夫差不但没有怪罪蒯聩失约,反而一再指出卫国没能参加会盟是自己考虑不周所致,诚心希望蒯聩能够在金秋十月再次会盟鲁国郧地。看着夫差的信,蒯聩被感动了,吴国晋国同为大国,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晋国用刀兵逼自己就范,吴国用真心感动自己,何去何从一目了然。于是蒯聩对吴国使臣说道:“贵使回去后禀报你家大王就说蒯聩心意已决,定会前往郧地参加会盟,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公元前483年秋十月,鲁国郧地,吴王夫差、鲁国君鲁哀公等待着卫国国君蒯聩的到来。中午刚过蒯聩的车架终于来到鲁国会盟台前,吴王夫差亲自上前为蒯聩牵马,等蒯聩下车后。夫差说道:“兄弟呀!我和鲁哀公等你等得好苦啊!”五十多岁的夫差竟然称三十多岁的蒯聩为兄弟,这让蒯聩感动的不得了,连连说道:“蒯聩上次失约内心一直愧疚不易,今日又蒙大王为蒯聩牵马,更让我感动至深,今后蒯聩当以吴王马首是瞻。”夫差:“兄弟此言差矣,你我乃是兄弟理当互相帮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走我们一同歃血为盟,鲁国公已经等不及了。”随后三人一起当上会盟台,祭拜天地、祈求风调雨顺,祭拜祖先、祈求五谷丰登,三国国君互拜、盟誓共同进退,随后歃血为盟。当侍者将鸡血向三位国君的碗里滴好之后,吴王说道:“我看还是请卫国国君先给我们盟誓吧!”蒯聩赶紧说道:“吴王乃是本次会盟的主持者,还是吴王盟誓的好,我和鲁国君服从吴王的盟誓即可。”经过一番推辞,最后由吴王夫差宣读郧地会盟盟誓:“尊重王室,共同进退,福祸相济,以此为誓,永不更改。”随后三国国君共同歃血,一口饮尽。会盟之后,三国国君一同来到鲁国王宫,参加由鲁国举办的宴会。宴会上,夫差对蒯聩说道:“兄弟上次未能前来会盟,我与鲁国君已经知道其中的原因,为难兄弟了。今天我们三国已经联盟,就不用怕他晋国,兄弟有困难尽管讲出来。”蒯聩拿起酒樽叹了口气,说道:“兄弟我当国君已经有好几年了,还是没有摆脱晋国赵鞅的掌控,我难受啊!直到今日站到会盟台上,我才第一次感到自己还是一国之君,才第一次感受到作为一个国君应有的尊严。”夫差:“作为一个国君就应该独立自主的为国家作出决定,而不需要看他国的脸色行事,今日卫国君会盟之后,回到卫国肯定会受到晋国的打压,卫国国君你可曾想到后果。”蒯聩:“想到了,作为一个国君如果害怕晋国赵鞅一个臣子的威胁,我就不来会盟了;既然敢来会盟就不怕晋国威胁。”“好,有胆识,卫国国君不愧是位英雄,我们一起为卫国国君的勇气喝一樽。”酒是喝好了,话也撂出去了,但是回到卫国将如何向晋国交代却让蒯聩犯难了,必定卫国距离晋国近在咫尺,距离吴国可就是远在天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