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不快去将衣裳换了, 病了可怎么办?!”小郡主敦促道, 田蕙这才听话地离去。回过头来的小郡主便看见温善笑容和煦地看着自己,她道:“善善你笑什么?”“我只是在想,其实婴之心地还是很善良的。”“那在此之前, 我便不心善了么?”温善转了转手上的雨伞,解释道:“在我心中, 你向来心地善良。从前是,如今更是。”小郡主眼睛骨碌一转, 接话道:“今后更如是。”叶绥到司农寺报到时, 又下了一场大雨。温善的衣摆和靴子都湿了,典事过来劝她到廨舍里换一身干净的衣裳, 她道:“不必了,等会儿还得去巡视京畿附近的粮仓,还是得淋湿的。”见她如此狼狈,本来嫉妒她能受的重用的应无言等人也不好意思嫉妒了。杨杰看了她一眼,道:“历事的太学生来了, 在清心堂候着。”“多谢杨丞提醒。”温善微微一笑,收拾一下书案的书卷, 便往清心堂而去。到了清心堂,便见陈适正与一个头裹幞头、身穿白色襦裙的女子交谈着,她想了想, 选择在外等了片刻。陈适在她过来时便已经看见她了,不过见她并没有贸然地过来打扰他们谈话,对她的知礼又满意了几分。“温丞, 进来吧!”陈适道。温善闻言,走到门外时掸了掸官服上的水珠,而后走进了清心堂。那女子看见她,忙起身朝她行了一个揖礼:“学生叶绥见过温丞。”温善回了一个礼,问陈适:“想必这便是太学历事学生了吧?”陈适颔首:“正是,这几日你便带着她到京畿巡视粮仓,表现如何,你自思量定夺。”如此一来便是将叶绥的历事考核交到了温善的手上,若温善说她不好,司农寺怕也不会让她通过历事的考核。只是温善的权力虽然便大了,可要考虑的事情也多了,毕竟她若是不给叶绥好的评价,叶家记恨上了她怎么办?不过这想法也只是稍纵即逝,她不会徇私舞弊,也不会为了看在谁的面子上而奴颜婢膝。领了人,温善便回到了判事院。叶绥随着她踏进判事院便迎来了不少人的打量,杨杰依旧不会因为她是叶家的人便对她热情,钟万里则跟当初温善初来司农寺一样不咸不淡,倒是应无言因她是叶家的出身,对她倒是热情几分。叶绥出身较好,自幼也受了很好的教育,待人处事都颇为有礼。不过温善始终没多说什么,准备好东西后,便动身前往粮仓巡视。温善和叶绥并不在同一辆马车,叶绥便问随行的小吏:“温丞向来如此寡言的吗?”那小吏道:“温丞倒不是寡言,她只是鲜少说多余的话。”叶绥想了想,温善除了在判事院时问了她一些基本的事情和交代她这两日的安排后,便没怎么说过话了,确实是不怎么说多余的话。随即她又有些闷:“看来我在温丞眼里看来还是挺多余的?”京畿的屯田有七八处,但粮仓除却在宫城边上的含嘉仓城外,沿着洛河的一带也有十三处,这些粮仓以河段划分,以便这些仓储与运送互相配合。一般而言,一万石为一积,一个粮仓自然不会只有一积粮食,不过却方便官府盘查粮仓、核对数目。粮仓储藏的粮食除了从南方运来的稻米、北方产的麦和粟以外,还有红薯、土豆等制成的粉,粉状粮食储藏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一旦某处有紧急情况需要粮食,运送也比较方便。远在长安的渭南仓、永丰仓等便无需前往,温善只需巡视京畿的河阳仓、洛口仓、柏崖仓、河阴仓等四仓便可。河阳仓在洛阳城的东北方向,柏崖仓则在正北方,与河阳仓距离相近,洛口仓在洛水与黄河的交汇处,而河阴仓则最远,在黄河与汴口的交汇处。京畿道倒是还有别的粮仓,可已经出了洛阳到陕州、郑州等处去了,那些地方自有巡视的人,无需温善等操心。温善先去了柏崖仓,此处相对于含嘉仓城的五百多个仓窖、可储藏六百多万石粮食的大粮仓而言要小许多,只有一百八十多个仓窖,最多可储藏两百多万石粮食。河阳仓和河阴仓暂且不提,而洛口仓则是天下最大的粮仓,储藏的粮食足足三千多万石……据司农寺去年的奏报,整个京畿的粮仓可供上千万人吃一年。温善当初看到此数据,很是惊愕,便也忽然想起唐代鼎盛时期粮食堆积在粮仓到烂也吃不完的盛世之景。然而她也明白,这是因为多了红薯、土豆等高产又能充饥的作物,否则一日三餐便只能是梦想。畅想一下,也正因为多了这些作物,百姓的肚子能填饱了,生的孩子便也多了,朝廷便不至于为了提高人口的数量而颁布逼迫男子二十、女子十八便得成婚的政令。女子所遭受的拘束便也减轻了许多。在此等情况下,礼教和政策的松动便容易改变百姓的思想。若后面的皇帝能继续励精图治,使天下安稳,男女的地位也总将会趋于平等。收回众多乱七八糟的想法,温善把注意力放在了公事上,当然,她也没忘了要带叶绥历事。以粮仓为主题也考了叶绥不少题目,见她答得不错,便知道她在太学果然是下了苦功夫学习的。叶绥跟在温善的身边一日,便发现了一件事——温善不看账簿便知道粮仓的粮食储藏情况。她好奇地问道:“温丞难不成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温善直白道:“没有。”叶绥等了片刻,也没见温善解释什么,她心想温善果然是不怎么说多余的话。“可学生方才留意了下,温丞所言的粮食数目似乎与账簿上并无二致。”温善虽是用了系统的能力,可也不能因此自夸自己是过目不忘,便道:“我领此差事,来之前必然要先了解清楚情况,。这是职责所在,岂能敷衍了事?”“学生受教了。”叶绥又因粮食仓储多而发出了诸多感慨,温善也不得不道些实事:“正因仓储积实,所以许多守着粮仓的官吏便容易生出贪念,他们会想着反正粮食有千万石,私吞了几百石、几千石甚至是数十万石也不容易被发现。”“可有杜绝之策?”叶绥问。温善看着她,笑了笑:“你是来历事的,何以问我,而不提你的想法?”叶绥想了想:“四柱册便是因此而存在的吧?”“四柱结算法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呀!”叶绥笑了:“学生听闻四柱法出自温丞之手,可今日看来,温丞似乎对此并无信心?”温善沉默了片刻,叶绥比她想象中还要外向一些,不过她还是很好学的。“学无止尽,凡事只要还未到完善的地步,便不可因此而停滞不前、固步自封。我怎么可以因修缮了四柱法而沾沾自喜呢?”叶绥虚心受教后也来了兴趣:“温丞能教学生吗?”“我记得圣上下令使用四柱法后没多久,国子监算学便已经开始教授四柱法了,你对四柱法感兴趣,何以不在国子监学习?”“正如温丞所言,学无止尽,算学诸博士、助教虽有教习,可毕竟还不及完善此法的温丞要琢磨得透彻。”温善又沉吟了片刻,才道:“若我有闲暇时候,倒是可以指点一二。”“多谢温丞!”巡视完了柏崖仓后,便是河阳仓,接着顺着洛河而下,到洛口仓、河阴仓。温善也没有借故去逛洛口和河阴等处,办完差事便回了洛阳,前后也就七日。当然,她没有去逛街,但是逛了一下屯田之处,并将她试验成功的制肥新方法也推荐给了屯田监。不过毕竟只是她个人的建议,没有朝廷的政令,她也不确保屯田监是否会采纳她的建议。此番外出巡视,她也学习了不少,回来了除了向陈适交差外,便开始将屯田的作物情况也记录了下来。这是她在系统出现后养成的习惯,包括她在淮南道所见识的作物情况也都记录了下来。这一来是为了方便她借助系统来研究出更好的种植环境,二来也是想在闲暇之余编撰一本农书,希望能在生产工具落后的情况下可以用技术来解决一部分难题。在朝廷对于是否要设立审官院一事上的一番较量之后,最终提出此建议的一派取得了女皇的支持,而正式准备设立审官院。如此一来,朝廷上下的职位调动也不少,但因审官院初设,主事的官员主要还是女皇的心腹。审官院的主要职能在于以少卿、监为界限,负责以下的官吏考课、磨勘,而除此之外的官员仍旧由吏部负责。同时还改了御史台的部分职能,在各道设两名官品低、但是有职权的监察使,行监察之职。而他们可不通过中书、门下等,直接将奏报递到御史台。一般情况下,一名监察使负责钱谷、赋税、户口和狱讼之事,另一名监察使则负责兵民,在政事和军事上遏制地方的势力,将权力收拢在朝廷手中。温善一点也不意外,毕竟在她看来,只要还是封建帝制,中央集权和君主集权便是必然的走向。衙署和官职虽然有变动,可官位的数量却没多多少,有些衙署的官位在女皇看来过于清闲便裁撤了,以至于有人称若非增设的衙署,兴许女皇也得想办法缩减百官的俸禄了,毕竟她一贯勤俭。女皇的确想缩减百官的俸禄,在她看来,有许多官吏都是清闲到混日子的,此为朝廷的蛀米虫,她不想养那么多闲人。如今丰收之年倒没什么,可一旦要打仗和遇上灾荒,国库便得紧着了。一旦开支变大,便得想办法补,可她不想苦了百姓,便只能提前对这些闲人下手。当然,这也只是她的想法,她也知道没有多少人愿意缩减俸禄,所以一直都没有实施。作者有话要说:一时卡文,于是就打算休息几天,结果一休息就停不下来,连着休息了二十多天。这二十多天里,我除了为了不浪费时间写新的脑洞以外,也在想一件事,便是小司农的走向。其实小司农一开始就有朋友说写的很“正剧”,而一般重剧情而不重感情的话,便不会太受欢迎。当然,文笔好的大神们不愁这个问题,只有我这样的小透明才愁。《穿越之走出世外》就是一个例子,但是我发现我挺喜欢写正事的,我喜欢假设我生活在书中的朝代里,我要如何生存(是的,我首要考虑的是生存,而非谈恋爱)所以这文一开始我的立意是一本官场种田文,也就是没有那么多曲折,描写一下平日的官场生活,写温善如何从一个小官员,通过系统给予的帮助,创造更多的价值。(系统的出现其实也是基于我从一个穿越者的角度来思考的结果,毕竟一个学生在穿越过去后,面对温善那样的环境,她兴许要二三十年才能走到目前的这一步。)罗里吧嗦说了这么多,还是想说,最终仍旧选择按照一开始的想法,写剧情为主,所以这一章与小郡主的感情进展和描述并不多。感谢各位在这段日子里的催更(虽然每次看见催更就心慌慌哈哈哈哈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