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杭峰这边, 也凭借唐隽的刻意表现,和国家队队员们的关系又近了一点。就连一直和杭峰不太对付的董杨和傅宏伟,也通过唐隽想到杭峰这家伙勉强还算个学霸, 聪明人搞体育恐怕也机灵很多。要说杭峰的体育成绩,一点没有他脑子的帮助,全靠练出的肌肉记忆,谁信啊。所以一个人的优秀,绝不是单纯某一个方面优秀,必然还有其他的地方,也比其他人强。晚饭吃完, 大家擦嘴起身, 纷纷表示晚上要给杭峰和烈哥的比赛加油, 跟着一起上了山。唐隽穿着国家队员的衣服走在人群里, 浑然一体,大家对他的态度可不仅仅是因为杭峰,还有他自身的优秀。到了山上, 杭峰把唐隽留给了队友们照顾, 自己和孙烈,跟着范总开始签到备赛。现在是晚上六点半, 距离比赛开始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签到的时候, 大赛组给选手发了一个白色的背心,网织的背心很大, 可以轻松套在滑雪服的外面。背心的前后都贴着号码,前面是这次比赛报名的序号,后面是资格赛的排名。杭峰拿到的背心,前面是001号,后面是002号。尤其是后面的号码, 走到哪里都会备受瞩目,就算对运动员不了解的媒体记者,只要记住背心上的规律,就会知道谁是这场比赛的优秀运动员。不出意外的,杭峰被华国央爸五套的记者拦了下来。他们当然是认识杭峰,而且做足了功课,漂亮的女记者将话筒递到杭峰嘴巴,问他:“今天的状态怎么样?计划拿到什么样的名次?有没有特别关注的运动员?”要说面对镜头和媒体,杭峰那可是太熟了。过去一年,参加“X-games”的比赛,那可是将媒体舆论、流量密码解读到了极致的机构。杭峰大方得体地应对媒体采访,镜头外的范总赞赏地连连点头,非常满意杭峰的回答。国家队员偶尔会安排应对媒体记者采访的培训,杭峰进队时间不长,又赶着到处参加比赛,一直就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记者过来的时候,范总确实捏了一把汗。一番采访下来,范总放心下来,这简直就是个“老油条”嘛。记者姐姐采访完杭峰,又去采访孙烈,问题的深度差不多,时长也差不多,完全没有一点厚此薄彼的做法。甚至因为和孙烈更熟悉的原因,在交谈的语气上能够明显听出,对他和杭峰的不同。这边的采访结束,记者姐姐道了一声再见,手臂一挥,带着摄像师,奔着白鸟优宇的方向就去了。孙烈注视正接受采访的白鸟优宇,第一次问杭峰:“干得过吗?”杭峰不太确定:“不好说,而且你看他黑眼圈都没了。”孙烈:“?”杭峰只能说:“资格赛那天估计是在倒时差,那个状态下都可以有那样的发挥,今天不会更差。”再说下去,好像有点灭自己的威风,两人默契的不再继续,拉开一点距离,就活动了起来。选手休息室里的人越来越多。12名进入决赛的选手陆陆续续抵达,再加上教练团队,尤其是专项热身的地方,是格外的热闹。张口子滑雪场是举办过冬奥会的赛场,设施设备齐全,在其他赛场很少看见的蹦床室,这里都有配备。那里也成了人最多的地方。杭峰没过去。附近就有国家队专用的训练场,这几天白天都有过去训练,现在最主要就是调整状态,保留体力,应对比赛。虽然说吧,大家都不觉得杭峰能赢了白鸟优宇,就连杭峰自己心里都没有底,但若要问他想不想赢,那必须想赢啊!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机会,也要搏一搏这个可能性。杭峰在热身之后,就给自己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拜托范总不要让人打扰自己后,就闭眼进行脑内复盘。他有些日子没有这么认真过了。最近两场国内联赛,没有压力,他也有心让自己放松下来,如今再次认真起来,轻松就可以感受到那被逐渐唤醒的比赛意识。大脑就像重新开机的电脑,反复地播放着自己的U型池里的第一视角画面,动作的细节,起落的点,轴心的位置和力量在身体里的运用,一个个数据浮现在大脑,刻印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上,微微的战栗,摩擦出烫热的温度。直到赛场的广播声响起。通知比赛即将开始。杭峰睁开眼睛,战意勃发。自己和白鸟优宇谁强谁弱,只凭借一场资格赛,还没有定论。或许白鸟优宇有过去几年的国际赛场打底,有更高的裁判印象分。可自己作为一名优秀的极限运动员,又是东道主选手,暗加的印象分也不容忽视!“走吧。”范总见杭峰睁开眼睛,招手说道。孙烈在范总身边盈盈笑着:“修炼的怎么样?运转一周天了吗?”杭峰起身走到他们身边,点了一下头。三人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中,率先走出选手休息室,走向赛场。天黑尽了。看不见星星,就连月亮都蒙在一层薄纱的后面。天气预报说过两天有大雪。黑压压的天幕带来清冷的空气,但大雪山里的灯火,全犹如一地的繁星。明亮如织。从山顶上,就有灯光亮着一路照下来,到了赛场更是每隔五步就有灯光明亮,尤其是矗立在U型池上方的大灯,连成的灯幕将冰壁照的纤毫毕现。今天下午才重新喷涂的冰壁上没有任何的痕迹,工作人员正走在U型池里,进行最后的打扫。杭峰走向U型池,目光落在U型池的尽头,那里正是观众席所在的地方。唐隽和国家队的队员都在那里,护栏的后面,可以看见一群穿着红白队服的人,远远的还有人在挥手。杭峰正在比赛状态里,没有回应那边的加油声,只有孙烈抬手回应,还在头顶上比了一个“大心”。于是观众席那边就响起了“咻咻”的口哨声。国家队员们互动了一下很高兴,指着那边说:“杭峰是不是有点紧张啊?都不回应我们。”唐隽侧目,觉得杭峰不可能做这种动作,再说紧张?不至于吧?只是这么想着,唐隽好像也莫名地紧张了一点。毕竟,咳,是杭峰的第一场常规赛的国际赛场,更慎重一点也不过分。这样想着,唐隽的手指轻动,不断地调整焦距,穿过灯光和悠长的U型池,杭峰的脸出现在了相机屏幕上。是很认真的表情,眉心微蹙,手上一直在撕着手套上的腕带,这确实是紧张的表现。“哇!你这相机好厉害!拍的这么清楚?”“不老少钱吧?”国家队的队员凑过来,好奇地看着唐隽价值百万的“大炮”,满眼的赞叹。唐隽却若有所思。看来杭峰很想拿到这场比赛的冠军。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就看裁判那边怎么考虑了。这样想着,唐隽的视线移到裁判们所在的小屋里,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凝望过去。裁判室里。裁判们刚刚结束了一个简短的班前会,正泡茶的泡茶,接咖啡的接咖啡,各自端着提神醒脑的水杯,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还是资格赛的那八名裁判。三名华国裁判和四名外国裁判,以及来自国际雪联的查利裁判。裁判们回到自己座位的过程里,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时不时看一眼身边的人,用目光交流着什么。就在刚刚,查利裁判重点说了一件事,提醒众人谨慎对待杭峰和白鸟优宇的打分,并且再一次的将两人的比赛履历,尤其是个人擅长的部分,和优缺点进行了提前的说明。赛前开班前会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提醒裁判对重点选手的关注也很正常,但这里的裁判都算是“人精”了,从这次会议里少许不一样的地方,嗅出了问题。查利总裁判竟然在赛前,临时更新了杭峰的资料。纸质的资料还是原本的那些,但在查利总裁判的嘴里,却提醒道:“去年在X-games赛赛场上,杭峰刷满了四周的技巧动作。今年在华国联赛上,杭峰也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四周半,正反手的落地,更为复杂的抓板动作都出现过。在资格赛里更是做出了一个五周。如果单从难度系数来看,杭峰和白鸟优宇水平几乎相近,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仁,在这两位选手难度相同的前提条件下,更多的从他们的高度和起落点、连贯性等方面打分。”很有意思的一段话。看似要求裁判公平的话语深处,这种公平反而透露出一种不公平的信号。简单来说,就是让大家暂时忽略“印象分”这种东西,给东道主选手一个公平的赛场。看来,东道主方面开始用力了,对今天的冠军有所企图。不过这也正常不是吗?几名外国裁判对视一眼,看着对方的眼神,自己也有了答案。东道主的特权永远不能忽略,哪怕是在奥运会上,东道主的选手依旧存在优势。更何况华国方面并不是要让他们对杭峰暗箱操作,仅仅是要求他们暂时放弃“两年印象周期”这个要求,其实相对于一些奇葩东道主而言,这已经算是非常克制了。可以,没问题。目光交流间,裁判们找到了共同的答案,更有个别裁判对华国裁判友好地笑了一下。三名华国裁判得到信号,肩膀上的压力骤然一轻。这样就好,能够调用一点东道主的权利,给自家的运动员一个相对公平的赛场,就足够了。剩下的就看杭峰能不能抓住机会。夜幕下。赛场上。巨大的半管白冰矗立在山谷里,白日里看着气势巍峨的建筑,到了晚上平添了几分婀娜,两头上翘的冰壁犹如张开的手臂,在拥抱夜空。杭峰站在出发点上,这会儿已经不再摆弄他手腕上的腕带。这小毛病他自己也知道,尽量克制着不为别的,主要担心一直低头玩腕带像个大傻子。有一说一,不断开合按扣的“咔哒”声是真的减压,就跟放了一连串的鞭炮似的,身上的那股子血气终于散了大半。U型池和跑步这些项目不同,纯靠一腔热血只会像个莽夫,冷静下来思考判断才是关键。杭峰向来不喜欢在U型池的赛前太亢奋,毕竟一个微小的疏忽就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冷静下来的杭峰目光黑沉沉的,站在出发点裁判的身边,活动着身体四肢,蹲下再起来的过程有点像异形的蜘蛛,他身体柔韧性的开发度,在世界赛场都能名列前茅。出发点的裁判是个华国人,脑袋不动,视线一直追着杭峰看,若是这时候杭峰抬头和他目光对上,就能看见对方眼睛里藏不住的鼓励。友善的像是在看自家的侄子辈儿。耳机里响起比赛可以开始的声音,这名裁判见杭峰还有点动作没有做完,便按了一下耳麦示意收到,倒是没开口催促杭峰。又等了一分钟,见他一套动作下来差不多了,这裁判咳嗽一声。杭峰明白地站起来,把护目镜戴上,深呼吸一口气,踩上了滑雪板。点头。裁判开口:“出发吧。”杭峰踩着尾音,滑了出去。从出发点到进入U型池,还有十米的加速区,长度统一,来自于国际雪联的要求。十米长度速度连20迈都上不了,但多少也能有点起始速度。这规矩是七年前加上的,那之前选手都是直接从U型池台沿上出发,男选手的历史最高周数只有四周半,后来多了这十米的加速区,天花板升到了五周半。可见在滑雪这一块,初始速度的重要性。即便是杭峰,都没办法在这十米加速区获得更快的速度,但优秀的选手能够更好地利用这起始速度。只见杭峰滑入池内,依靠初始速度冲上对面的冰壁。20迈的速度无法将他带到最高处,但长期从事U型池训练的经验,让他第一时间清楚自己能够达到的极限是哪里。抵达惯性的最高时,他的半个身子已经超过了池沿,不等落在,双腿用力,原地猛地一个硬拔。跳起来!内刃的偏轴转体,前手抓板头。身在半空,团着的身体整个比池沿高出了一米。强大的爆发力。这个身体里像是蕴含着一座活火山。一周偏轴转体快如闪电,在抓板的手松开之前,利用最后一点时间,身体再一个拧转,半周的转体,成功落在了距离冰壁池沿矮上一米的位置。漂亮的落点。是世界级的水准!哪怕是在初始速度不高的情况下,依旧通过技巧和力量,获得了最高的惯性积累。别看U型池的第一跳难度都不大,飞得也不高,但在U型池这个项目里,每一次的折返都至关重要。前期的积累,才是最后几跳能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基础。跳的越高,冲击力越强。落脚点越是靠近池沿,获得的距离也就越长。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其实都是为了下一跳积累的势能。所以,在既要跳的高,跳的近的基础上,还要尽量在这一跳拿到该有的分数,一周半的技巧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有经验的观众,只需要看选手的第一跳,就知道他们的能力上限是多少?他们即将冲击的难度是什么?尤其是这场比赛的裁判们,在暂时放下“两年印象分周期”的规则后,按照查利总裁判重新宣读的杭峰成绩后,一旦把对他的印象提高到白鸟优宇、也就是世界排名前五的程度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很容易的就看出杭峰自身所具备的潜力,和他对后续几跳的企图。毕竟,在这个赛场上,能够在第一跳完成一周半难度的选手,不超过5人。如果再考虑到高度和落脚点,杭峰确实是非常领先,而且个人真实能力和白鸟优宇在伯仲间的优秀运动员。所以,今天杭峰的第一场,还是要计划冲击五周吗?这倒也正常。决赛有三次机会,不断尝试自己能够拿出的最高组合,正是比赛安排三场的原因。一旦确认杭峰可能要冲击五周,裁判们的眼神就不一样了。至少在决赛的赛场上,为了一个五周去牺牲前面连跳,就比如杭峰在资格赛第一场,是绝对不可取的。这不是一名可以排进世界前十的运动员,该有的实力。所以,哪怕东道主的光环降临,即便是暂时无视了一些细枝末节的裁判,依旧对杭峰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总不能让一个明显实力不够的选手,干掉世界前十吧?就算是东道主,也不值得让他们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赌注,该有的合理性,还是需要杭峰自己去拼搏。只见杭峰从第一个直返出来,跳跃而下的冲击力,瞬间加速了他在U型池里的速度。眨眼的功夫,滑速就提高到了45、接近50迈的程度。能够在第二跳就有50迈的冲击力,至少在这个赛场上,只有极少数的头部运动员,才具备这样的实力。更快的惯性终于让杭峰在第二跳,具备了冲上池沿的能力。视野回到熟悉的地方,同时杭峰快速的在心里计算着速度和落点,这时候判断力占据的比重不大,更多还是来自于长期锻炼的肌肉记忆。就比如视线来到高于池沿的时候,杭峰就知道自己要跳了。从蓄力再到真正跳起来,只有瞬息的功夫。同时视线已经远远高出池沿,并且还有往上冲的趋势。就算不跳,也能抛飞起来。但在职业赛场,自然不是这么滑的。在雪板即将脱离冰壁的前一秒,杭峰极为准确,猛地向上跃起。身体圈成一团,后手抓板尾,同时向后翻腾。向后翻腾?这是一个外刃的翻腾动作。在U型池里,向后翻腾反而是个比较简单的动作。想要在这一跳拿到高分,就要看杭峰能够完成的周数和变化。裁判和观众们凝目看去,就连范总都专注地盯着,毕竟杭峰是唯一一个没有提前制定动作的选手,就连范总都不知道他在这一跳想要做什么。向后翻腾一周。同时偏轴转体了两周。随后落地。一共三周1080的二段变化吗?杭峰在资格赛里,第二跳可是都能完成三周半的啊。半周的差距,以每一跳20分为基础,这第二跳的少了半周,裁判可能会直接少给2分左右啊。紧接着,杭峰反向落地。落地精准的就像是通过机械辅助测量过,距离池沿不足一米。哦,反向落地,裁判会有1~2分的加分,三下五除二,好像也没有亏多少。同时,杭峰的起落点都非常接近池沿,高度和抛物线都非常漂亮,这是一个加分点。裁判最少会给一分。所以算是牺牲了难度,换取了高度值吗?也不对,这不还有个反向落地嘛。范总一时间不是很能理解杭峰的做法,毕竟双方成为教授关系的时间还很短,很多时候杭峰的做法,范总都要想一下才明白。就比如第二跳结束后,杭峰用着超出华国国家队最高实力,也就是孙烈在第三跳结束后才能够达到的速度,轻松以超过60迈的速度冲向对面。范总悟了。杭峰明显是在第二跳降低周数,以获取更多的惯性,为第三跳的大招做准备。同时,为了避免这一跳的分数太低,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反向的落地。小子一句话不说,心里还是算的很精嘛。不过这也能看出来,杭峰对这次比赛的重视,对冠军的争夺心。尽可能的在前面两跳获得超过60迈的速度,还不能降低难度,可以称得上的艺高人胆大了。范总提着的心脏放下来一点点。60迈绝对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速度,在U型池里,几乎所有高难度的动作,完成的最低标准都是60迈。杭峰用最快的速度积累到60迈,第三跳真正上难度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果然,冲到对面的杭峰,开始了他的第三跳。倒滑的起跳,因为看不见身后的池壁,难度分必然会更高。杭峰扭转身体,一部分当然还是要靠看,一部分却要依靠经验。视野变化,不如正滑的直接,扭曲的视野为起跳的精准性带来了难度,但这些都难不住杭峰,一口气被深深吸入肺腑,杭峰猛地向上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