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收到了边城和朔城的战报,迟迟没能收到边城的战报。是以魏山阙刚回京,皇帝便召他进宫,询问战况。魏山阙道:“臣抵达时,我军占上风。”欣喜过后,皇帝问:“那为何长缨不发战报?”魏山阙头也不抬道:“大约是,懒得写。”皇帝头痛道:“魏卿,下次你去时,能否提醒下长缨,记得写战报?”魏山阙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道:“不必,长缨给臣的来信中,一般会写战况。”这封信,应当是他离开后发出的,倒是比他先一步进京。皇帝:……皇帝的嘴巴动了动,到底没有让魏山阙把信拿给他看。毕竟即便是说了,魏山阙大抵也是不会给他看的。皇帝道:“魏卿,朕想给长缨送个文书去。”魏山阙抬头道:“陛下,臣愿往。”皇帝:……他不该提的。“魏卿,你去军营做文书,未免大材小用了。那个,朕有事要与你商议,这件事情先暂且放放。”皇帝硬生生地扭转话题。谈完事,魏山阙临走没再提文书的事情,皇帝着实松了口气。下次押运粮草,顺带送个文书去好来了。不,直接送去,不能让魏山阙知道。“扶风啊,朕现在有些担心,往后长缨若是在边关一待数年,魏山阙会恨不得也一起留在边关。”扶风犹疑道:“属下认为……确实有这个可能……”或者是,若非皇帝执意,魏山阙压根不会回京。文书送去还没多久,皇帝从白将军的战报里,得知了边城的近况。羌国军队撤退,裴长缨乘胜追击。裴长缨给白将军的信里就写了两件事:一是请白将军匀些粮草,免得他一路追到羌国那里,粮草跟不上。二是在朔城安然无虞的情况下,想请白将军出兵增援。大有想要直接踏平羌国王城的架势。白将军接了信,连忙将此事八百里加急报给皇帝。皇帝叹了口气,这个文书,送的倒是多余了。毕竟魏山阙马上又要动身去边城了。既然裴长缨有意一举拿下羌国,不论能不能成,皇帝自然不会让他在粮草和兵马上有所短缺。皇帝紧急调拨人手和粮草,命魏山阙再去一趟边城。魏山阙去了,相信裴长缨士气会更盛。“魏卿,有劳你再跑一趟了。”魏山阙淡淡道:“为陛下效力。”皇帝忍不住问:“魏卿,你总是这不咸不淡的态度,长缨不嫌?”魏山阙道:“陛下怎知,臣对长缨是何态度?”皇帝语塞。是他多嘴了。羌国军队一路退,大虞军队一路追。尤其在周柏书那队人马追上来后,大虞的攻势更加猛烈。羌国的军队一直被追赶到月河边。此时,三王子一直忽高忽低的烧着,整个人昏迷不醒。军医说了,三王子的伤,恐怕只有宫里那位老神医才能治了。他的心腹下了决定:【渡河!】周柏书有些激动:“长缨!我们是要一路追到羌国去吗?”裴长缨道:“嗯,去搬空他们的国库。”月河水浅,骑马渡河非常轻松,步兵渡河则需慢行。裴长缨决定骑兵渡河后,等步兵悉数渡过,再继续追。免得队伍断节,叫羌国杀个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