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沈留将书院的设想说了一遍,雨晴立刻双眼放光的扑上去,“爹,你真伟大!”围着沈留转了一圈,意犹未尽的奉承道:“爹,你是怎么想到的呢?我说呢,我爹是谁啊,千古一爹嘛,怎么可能那样没眼光……”“妹妹……”沈觅凑过来,“那是我的设想。”“去去,”雨晴挥手拍开他,现在有爹撑腰,别想让沈觅再欺负自己,“爹,你真好,这样地书院,我都想去上了。不过,我觉得名字不太好,叫什么书院,让人一听就害怕。不如……”“不如什么?凤凰学院好不好?”雨晴免费奉送白眼一枚。突然灵光一现,讨好地对着沈留:“爹,你说叫麒麟学院好不好?”“麒麟,我知道。”悠然放弃了追逐小鸡的游戏,又来吸引众人注意:“就是那种长地什么都不像的,我觉得一点也不好听。”“你年纪小小懂什么?”雨晴威胁的看着悠然,“麒麟才子懂不懂?”悠然很老实的点头:“不懂。要是四不像就能叫才子,我看那董金梁玉柱,非金非玉非梁非柱,倒真是才子了。”这个董金梁玉柱,就是春燕的儿子,因为家里几代单传,所以这个儿子特别金贵,取得名字就叫做金梁玉柱,一般人都称呼他为玉柱,悠然不知为什么,总是和他不对盘,所以称呼上自然怎么别扭怎么来。“不得了。悠然长大了。”雨晴阴险的笑着,“都能自己推断了。是不是该给咱家的悠然抓周了?”雨晴对着悠然笑,威胁地目光看向沈觅。上次悠然和雨晴一起过生的时候,沈觅送给他迟到的满月礼,雨晴一直闹着要给悠然补办个迟到的抓周。被悠然抵死拒绝了,此番拿来说事,自然是为了威胁悠然。悠然转转眼珠,嘟囔着:“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跑到沈留跟前蹲着去了。雨晴这才得以完成她的慷慨陈词:“大家想啊,用这个名字呢,一方面,是有麒麟才子地说法,暗示着我们这儿出才子。另一方面呢,又确实和麒麟有关系。麒麟呢,说是什么都不像,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都像一点,我们教育的人才呢,不是单单的书虫,而是根据他们的求职意向,有意识的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所以,我认为麒麟学院很合适。”我是眼睛疲劳的分界线换言之。沈觅的这个书院设想,就是培养些各行各业地人才,现在这个时代,虽然不是唯有读书高。可是总的来说读书做官还是大部分读书人的唯一出路,那可不是独木桥,而整个是条不归路。沈觅就反其道而行之,准备招些学员,教些一技之长,比如说对商业有兴趣的,可以学习记账,谈判等等。别的不说,出来找份对口的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还是很有保证的。雨晴越说越兴奋,“我们麒麟学院下面,可以分设几个二级学院,什么商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就先不要说了。”沈觅又跳出来大煞风景。雨晴看看父亲,难得的没有还口。这年头,除了她家的这几个,人人都是农活好手,谁来学校里学种地啊。“这样看,麒麟学院也倒还可以。”沈觅见好即收,顺便恭维了一下雨晴。“不过,我觉得,现在分为那么多院,可能精力和地方不够,我们先招些学生进来,根据他们的意愿,再制定学习内容,我和二叔商量了,以商为主。”毕竟,这才是沈家人最擅长地。雨晴点点头,“我同意。不过,我觉得商场那些事,还是以觅哥哥为主吧。”沈觅惊讶的看着雨晴,什么时候雨晴这样看得起自己了?不过接下来的话,让沈觅哭笑不得。“我爹主要教学生文化知识,那些尔虞我诈坑们拐骗的手段,觅哥哥最擅长,就由觅哥哥教吧。”雨晴想了想又道:“还需要体育老师,就是领着学生活动活动身体,强身健体地。”“我会武术!”悠然又插嘴道。“我想到了,燕妆可以。”雨晴跳了起来,“天哪,我们还缺个校医,你们想想那么多人,总得有人生病吧,所以还得让孔龙进来,也可以顺便开个医学院什么的。”“何必舍近求远呢?”沈觅阴阳怪气的说道:“二叔的医术,你又不是不知道,干嘛还得拉上孔龙啊?”雨晴的话,明显的就是别有用心啊。雨晴毫不示弱:“就因为知道我爹是神医,才不愿意大材小用呢。照我爹的水平,怎么着也得是个教授级别,非死不救,那些小病小痛不能看,掉价!”就这样,在雨晴和沈觅的吵吵闹闹,悠然偶尔地灵光一现,最终定下了麒麟学院的名称,并且初步定下了学院框架,主要教师由沈觅和沈留担任,燕妆负责体育课,孔龙是校医,兼职医学院助教。燕妆正在家里闲的冒泡泡,一听雨晴提议,立刻同意了,难得的是她那个传说中的哥哥,并没有出现,于是燕妆很快又和雨晴签了份合同,用工合同。至于孔龙,则有沈觅出马,马到成功要说这一点,雨晴还是非常佩服的,那个孔龙,呆头呆脑,几乎油盐不进,雨晴好不容易找到了点他地爱好,让燕妆装病出马,结果最后落得个燕妆假病变真,而孔龙毫发无伤。这一次,沈觅很简单地说了几点,第一,他们是学校,以教书为主,不会辱没了孔家门风;第二,孔龙当校医,可以钻研医学。对于无心读诗书又生在孔家的孔龙来说,这大概是最两全其美地办法了,自然也答应了。万事俱备,只欠学生。在开学之前,沈留沈觅沈悠然,加上雨晴和翠翠,准备第二天春游一趟。在距离大官庄十来里外的大青山上,有一个晴雨湖,据说十分神奇,大家都想去看看。现在农村已经开始春耕了,但是对于这家人来说,除了翠翠,没人懂种地,而唯一懂得翠翠,又没有地可种,只有那几只鸡,算是最贴近农村生活的物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