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会嫁女儿给商贾人家,是因为本身就是个不入流的胥吏。不过在府城那里,又是在府城衙门上差,在普通人看来,已经是很光宗耀祖啦。“因为贵人的车队经过,所以府城那里还封城了三天,这就回来的晚了点。”鲁明好像怕温润误会,就又说明了一下:“何况如今这新任县令大人已经到了府城,就打听了一番,也好做个准备。”“都打听到了什么?”温润也只好顺着这个话题谈下去。“新到任的县令大人姓辛,名明,辛明,倒是跟我同名。”鲁明笑了一下,尽量提供他知道的东西:“据说这位辛大人是上一科的传胪。”“好名次啊!”温润立刻表示他来了兴趣。京城会试,汇集全国的举人,第一名的就是状元,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哈,第二个就是榜样,第三是探花。这叫“三鼎甲”,就是甲榜,而甲榜只有这头三名。第二榜的第一名,就叫传胪。这个词汇最早是指上传语告下称为胪,传胪即唱名之意。按传胪唱名,其制始于宋代。也就是说,这位是上一科会试的全国第四名!虽然没有进入三鼎甲的行列,可是一个全国第四,也不是谁都能考上的,尤其是听说这位辛明辛大人,只有二十六岁的时候。“是啊,辛明大人是京城人士,在京中翰林院观政三年,考取了庶吉士之后,就被分配到了这里为官,他是年前就离京了的,不过他是带着夫人孩子来上任的,正好也路过夫人的娘家,所以这年啊,他就陪着夫人带着孩子,在岳家过了,等到初六了才继续上路,到了府城之后,大家本想拜见一番,结果他夫人有点水土不服,就闭门谢客了,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情况如何,但听说过了二月二就能上任,估计夫人也好了吧?”鲁明透露的消息可不少呢。首先这辛明大人是个真正的“根正苗红”,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传胪名次,可不低了。其次是这位大人,有夫人,有孩子。而且是很爱夫人的,这年头哪怕是路过岳家,要是当丈夫的公事公办,做妻子的根本不可能会回到娘家过年。这位辛明大人却乐意年前就动身离开京城,带着妻子孩子去岳家过年,哪怕是路过呢。也足以体现出他对爱妻的重视了。更有这位大人如此重视夫人,那么某些不入流的手段,也就不要用了。例如送个艳婢美妾的事情,就不要做了,或者暂时不能做。找这位大人去喝花酒什么的更不用提了,在朝官员,不得狎妓。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得狎妓,就是不去青楼呗。请在某个别院酒楼的,再叫几个花魁娘子出来乐呵乐呵,关上门,清了场,没人知道。最后一个关键点,那位在府城。温润想到了文会的事情……是不是去了,就能提前见到辛明大人?随后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他是真的没时间去。“这位据说生活节俭,而且才思敏捷,性格也有些刚烈,是个不太容易讨好的人。”鲁明低头喝了一口茶,随后他伸手,拿了一块软糖吃。温润也低头喝了一口茶:“官员应当如此,一肩担明月,两袖裹清风。”“那是,那是,这位大人一定是个清官!”鲁明又低头拿了一块糖吃。温润看了看他,发现这位貌似很爱吃糖。“对了,令尊还好吧?那几日恐怕也麻烦令尊了。”温润问起了鲁宝老爷。“家父很好,很高兴呢!”鲁明这次是真心实意的笑了:“回去后,喝了一壶老酒,唉,我们家三代经商,到了我儿子这一代才能读书上学,不过没那个天赋,能看懂账本就行了,倒是我小孙儿,有些灵气,如今在私塾里读书,很受先生看重,算是有指望喽!”要不是为了自己的小孙儿,他家老爷子就算是吩咐了,他也不会主动巴结上来,没想到啊,这地方还住着一位举人老爷。“鸿升酒楼很好,若是再有聚会,也会选择你那里。”温润道:“只要本老爷做主的,就会订你家。”“那就多谢温老爷了!”鲁明大喜。有了这个保证,以后他的孙儿想要进入文人的这个圈子,就容易多了。随后鲁明却有些犹豫的问温润:“不知道温举人您家这糖,是在何处购得?我也算是走南闯北的人了,竟然没有见过这样的糖。”这个时期的糖,就有红糖,白糖了,这是同一种糖,只是做法不同而已。成块的就是硬糖块、麦芽糖和饴糖。一般的灶糖就是用蔗糖熬煮然后灌进模具里,冷却成型之后,再倒出来。这就是糖块了,只是各种造型的糖块而已。吃起来还是甜的,供奉给灶王爷的玩意儿。可是温润家的这个,是椭圆形的,是有甜味的同时,还有果味。另外的软糖,既不是饴糖那种,也不是麦芽糖。而且也是果味的,是海棠果、梨子的口味,他最爱吃梨子,不会认错。“哦,这是我自己让人做的,甜味太腻,齁甜的我不喜,就让人加了一点东西进去,吃着自然果香好一些。”温润淡然的道:“软糖其实是给我妹妹做的,小姑娘牙不好,还没换齿呢,不敢让她咀嚼硬糖,就弄了一些软糖出来,毕竟老人孩子都可以吃这个,家里虽然没有长辈,但是村长对我王家一直照顾。”鲁明是知道张富贵的父亲,就是这里的村长。温举人说这糖,分软硬,还适合老人孩子吃!这可是好东西啊!他家不仅有老人,也有孩子,更妙的是,他认识的富贵人家,需要攀附打点的高门大户,也都有老人孩子。这年头,没老人没孩子的少。两样总得有一个,但是大多数都全有,五代同堂的少,可三代同堂的多。“这糖好啊,软硬都有,更妙的是,口味还不是单纯的甜,吃着不腻人。”鲁明夸奖了一下这个糖,然后有点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问:“不知道这做糖的方子,可否卖与我一份?我做了糖,除了孝敬父母高堂,可能还要送去岳家一些,另外可能会售卖与他人一些……毕竟大家都有老人孩子的……。”他这么说,不知道这位举人老爷,会不会觉得受到了侮辱?毕竟说的再好听,还是要拿去做买卖的……这东西的市场前景广阔啊!作为一个商人,他觉得这个东西,有望成为他家的一个大买卖。“这种糖其实很好做的,端看你是怎么想的。”温润不觉得这人说话不中听,而他能看到小小的糖果市场的前景,很不错,有眼光。“很好做?没有秘方……么?”他觉得应该有秘方才对吧?这年头,一般的工艺,都是有秘方的,且祖传的居多。“也不是什么秘方。”温润笑了:“只不过,你若是想做的话,我可以将配方卖给你,但是你能不能做大做强,可就难说了。”这次,鲁明站了起来,捋了捋袖子,给温润行了一礼,正色道:“请教温老爷指点一二。”“指点不敢当,做买卖方面你是行家,不过我这糖么,还有那么一点讲究。”温润提出来水果硬糖的设想,不止一个口味,很多口味啊!这里的水土湿润,土地有,也有山川河流。荒山买下来,种上果树,几年就能收果子。但是这地方不缺水果,那么问题来了,一旦水果成熟,全都撞到了一起,那个时候果子便宜啊,满大街都是,烂大街上的可不少。而且水果季节性很强,却不耐保存。这年头的交通,不提也罢。从村里到县城去卖果子,离得近还好,离得远,果子在车子上颠簸一阵子,就该不好了。这个时代的路况和运输条件都不行,水果这种东西又多是娇贵得很。保存的时间也不长,最多三五日,最少两三日,就要腐烂变坏的,一般都是当地人自己消耗。或者是做成果干,能做成蜜饯的,也是大户人家才有这个本事。因为做成蜜饯,是很费功夫和材料的,一般的平民百姓人家是做不了的,也不会做。故而夏日里,水果丰收的季节,水果是很便宜的,且很容易烂大街。可其他不产水果的季节,水果又非常的昂贵,其中不乏某些珍贵的水果。比如,南边儿来的荔枝。比如,水当当的大鸭梨。比如,十分少见的山竹。还有一些本地特产的桃子、橘子等等。更有一些适合做蜜饯,也适合做果味硬糖的水果。比如杏子、李子、梅子等等,尤其是梅子,有杨梅也有话梅。这边的原材料其实还真不少,但要合理利用起来,却要有个好的计划。鲁明一听温润这么说,立刻就醍醐灌顶,对温润大礼求教。温润也不多端架子,跟他说了一下,这“糖”跟“糖果”的区别。各种口味的水果硬糖,说的鲁明眼冒精光。“除了口味之外,还要包装。”温润敲了敲桌子:“陈旭,换茶!”“来了,老爷!”陈旭溜了进来,果然换了两盏热茶。而且他非常“凑巧”的又拿了一个八宝盘子,所谓的“八宝盘子”,其实就是跟莲花似的,里头放了八种口味的水果硬糖。这是陈强的自己研究的水果硬糖。是用各种水果干,磨成了粉末,与糖同熬,然后做成糖果。且在外形上,也有了突破,普通的方形,圆形。还有做成元宝形状的金丝丝的糖块。因为是硬糖的原因,看着还有些半透明。摆在盘子里,那叫一个好看啊,一看就很高级。温润指了指这八宝糖盘子:“看看,尝尝,这是我家里人做的,手艺还行,不如专门研究糖的艺人,不过味道应该挺不错。”陈旭呲牙一乐,就退了出去。老爷说,母亲是他的家里人。不是婢子,仆妇,不是厨娘。是家里人哦!鲁明伸手去尝:“这是……桃子?这是梨?”他发现,不论是造型,还是口味,都非常的让人惊奇。尤其是这个时候,吃到这种水果口味的糖,还不腻人。“如何?”温润明知故问。“好,上好,极好!”鲁明一连赞赏了三句:“口味好,造型好,看着干净的很。”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冰糖了。只是不论是红糖,白糖和冰糖,提纯都有些粗糙,而上好的那种,全都说贡品,都是皇商们进贡给宫里的,或者是直接做了卖给官家,作为官员福利发放。民间少有流通,有也会被一些大户人家买去吃,哪儿轮得到平民百姓?“当然好,如果包装上再有点说法,就更好了。”温润道:“独立包装的,半斤一个小盒子,或者几个口味的盒子拼在一起,成为一个礼盒……二斤整包装,价格低一点,平民百姓也能买得起。”温润正侃侃而谈,结果鲁明却尴尬的打断了他的话:“温老爷,这平民百姓……买得起稍微便宜一点的整包糖果,那、那也未必能买啊?再说,那也赚不了多少钱。”“非也,非也!”温润没生气,摇了摇头:“鲁老板,你说这天下,是有钱人多啊?还是平民百姓人多?”“当然是平民百姓了。”这还用问吗?“一个地方,平民百姓人多,有钱的大户少,一个大户可能会买一个礼盒,你能赚一点,可是一个地方平民百姓几百户,一户你就算能赚两个铜板,或者是五个铜板,那么你觉得,你是从大户那里赚得多,还是从平民百姓那里赚得多?再说名声这个东西,平民百姓口耳相传,传的广,还是大户人家为你的货物,宣传的大呢?”温润淡然的端了新的茶盏喝了一口茶:“再说的远一点,边关榷场那边,不管是盐巴还是铁器,都是禁止出关交易的,但茶可以,布匹丝绸也可以。”说到这里,鲁明的眼睛亮的惊人!作者闲话:给家里找个财源,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