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你别说他们了,这也不是他乐意的,再说了,你们难得出来一趟,今天我们去参加小文会,在书院举办的灯会,你们可以自己去看灯,不用跟着的,他呀,没什么不安全的。”温润笑着道:“对了,兜里的钱,听你们大人的,数清楚喽,出门别忘了摸一摸钱袋子。”一群人哄堂大笑,小文发誓,以后他身上的每一文钱,都要查个清楚明白,记得牢牢地。这次的教训算是印象深刻了。温润给他们说情,王珺才放过他们,不过还是牢牢地嘱咐他们,必须打起精神来,不能因为是在城里,和平之地,就不警惕了。“平民百姓怎么了?平民百姓也能找你们的麻烦。”这是王珺的原话。亲兵们立刻就说,千户大人说得对!温润赶紧拉着王珺去试衣服:“快点准备吧!”冬日天短夜长,南方也不例外。按照许老夫人的习惯,在他们一群人去书院的时候,给他们送来了人参鸡汤。老太太习惯性的按照人头给来的,连亲兵都没被放过!“老夫人太客气了吧?”温润都有点受宠若惊了,何况是王珺了,小文都怂的不敢去碰那碗了。“我们老夫人说了,自家有东西,以后别出门随便掏钱买啦,想吃什么就回来跟厨房的人说,哪个敢不给做?”来的是老夫人身边颇为体面的婆子,据说是老夫人的陪嫁丫鬟,后来嫁给了家里的管事,如今也是儿孙满堂的人了,说话也十分老辣干脆:“一人一碗,可不能少喝,这东西喝下去能让年轻人的手脚热乎一夜呢,就算是老太太喝了,也能手脚热乎半宿,抗饿的很,也能提精神。”“那就多谢老夫人了。”温润能怎么说?东西都送来了,还按人头来的,都得喝啊!王珺倒是对这许老夫人改观了不少,起码这老太太一视同仁。喝完了人参鸡汤,他们就去挨个放水,洗漱一番,然后更衣。全都打扮的好好的了,这才浩浩****的走出了门,没赶马车,是因为这个时候,很多人来县城观灯赏月,人多,马车行路不便,还容易堵塞。永宁县是个县城不假,是个下县,没那么多的人口,可是他们县城也不大啊,人是不多,但县城里的街道也不太宽裕。故而不乘坐马车,大家都腿儿着走。这样一来,果然顺畅了很多,而且这里才几个大户人家啊?街上人流如织,华灯初上。他们一伙人出门还是很拉风的……没有一个队伍,比他们人多的!主要是,王珺身边跟了十个亲兵,不管去哪儿,小文是不会答应,让王珺一个人的,哪怕是他身边还有温润,还有两个弟弟,王珏跟王瑾。更有许攸,他出门,这个时候身边跟着的就俩长随,一个书童,还有俩小厮。这伙人成分复杂,人数众多,就这么呼啦啦的招摇过市,其他人看了都有些新奇。温润倒是觉得有点脸蛋发热,因为人多的关系,大家也怕走丢了,故而都是手拉着手:王珺当然是拉着他的手了。王珏是拉着堂弟王瑾的手,小哥俩感情好着呢。就连许攸,都拉着他书童的手不撒开,这个时候,就怕被人挤丢了去。其他人不是紧紧地挨着,就是也拉着手,甚至是挎着胳膊,没办法,外围的亲兵是要挡住汹涌的人潮的啦。一路走得慢,到了书院的时候,天已经都黑了。不过到的时候正好,花灯都亮了,天也黑了,一轮明月升空,其他地方都是乌泱泱的一群人,唯有书院这里,大门口站满了人,可是进去的却很少。因为书院的花灯,只有正月十五可以进去观赏,今天是正月十四。是属于书院的“花灯之夜”,所以只许一些人进去,普通的百姓是不行的,温润他们进去了,不过看到门口的人很忙,温润让五个亲兵留下来,照顾一下这边。有了五个穿兵服的人站在门口,果然起到了震慑的作用,没人敢随便溜进去了。温润他们进去之后,没直接去找吴山长他们,而是溜溜达达的看起了花灯:“这比去年可要漂亮多了啊?”去年温润他们也来过,这花灯年年都有,但是年年都不一样。这次格外不同,不止是多,还花样翻新了很多。尤其是在书院广场的正中间,还搭建了一鳌山灯!鳌山灯乃是将神话中的仙景力图以灯的形式再现的典型,表达了人们向往到达能带给人幸福的神山的心愿,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与指向。“鳌山一盏千金价”,因体量较大、灯盏万千,而形成了壮观的灯山光海,恐怕这县城里头,没有比这个更亮的灯笼群了。“这么大的灯笼堆啊!”王珺是头一次进入书院,也是头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灯笼山,这灯笼亮的,整个广场纤毫毕现。“这叫鳌山灯……。”温润跟他们说了一下鳌山灯的来历。“前朝的糟粕啊?”王珺顿时吧嗒嘴:“这前朝的皇帝还真会玩儿,这得多少民脂民膏啊?”“这个是个最小型的那种,但也十分豪华了。”温润道:“书院可真是下了血本了。”这么一个简易的鳌山灯,也是花费不菲的,书院能弄这么一个东西出来,可见今年是很能搞啦。鳌山灯堆的四周,挂满了同样精美的灯笼。每一个灯笼下面,都有一个灯谜,且每一个灯笼那里都有人守着,七八个灯笼一个人,都是学院里的人。见到温润自然是认识的,纷纷打招呼:“温雅士!”“温举人啊!”“哦哦,新春大吉啊!”温润跟他们打招呼,并且掏出来红包,挨个发。王珺总算是知道,他走的时候,为什么带了那么多红包了,这是给这帮人发的啊。每一个红色的小荷包里头,都装了两钱银子,制作成花生豆儿样,这是专门从来新年的时候,做送礼的用。还有平安花钱,就是正面是“太平通宝”,背面有字,写的是“元享利贞”这样的吉祥字。或者说,是吉祥话。温润这红色的荷包,是家里人自己制作的,荷包上用红色的十字绣绣着“新春大吉”四个字,简单又快乐的风格。“新春大吉!”这都是温润的师弟们,故而温润这散财童子当得不错。一个老虎灯笼前,王珺摸了一下那下面的灯谜。“低头思故乡?”王珺认识这个灯谜上的字:“这不是一首诗里头的一句么?”他记得两个弟弟背过的,而且他也背过,是那个诗仙李白的诗,叫啥来着?他忘记了,但是诗记得。好像是叫《静夜思》来着?反正是怀念家乡的一首诗。王珏看了一眼:“是的,大哥,这是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瑾干脆背了出来。“打一草药名?”众人围着看,但是他们对草药,不熟悉,偏偏陆氏医馆的那些人,都没来。不由得,众人都看向了温润,作为唯一的一个举人老爷,应该知道吧?“你知道吗?”王珺也看向了温润,指望这个读书郎给自己解惑呢。“知道。”温润就用这边的笔墨,写了谜底:怀熟地。“怀熟地?”众人一愣,王珺就更不明白了:“这是草药?”“是,这种药材叫地黄。”温润解释道:“有生熟之分,生的地黄,也就是新鲜的地黄,是清热凉血的一味好药材,熟地黄更适合温补,而且根据产地不同,还分为怀庆地黄、蒙古地黄、天台地黄等等。”王珺大为惊奇:“你咋知道的这么多?”温润笑了:“我在陆氏医馆那里,吃过几顿饭,他们家的饭菜一般都是药膳为主,喝过生地猪蹄汤,熟地老鸭汤。”其实最主要的是,他前世上学那会儿,广告铺天盖地,其中有一六味地黄丸的广告印象最深刻,一天起码能在电视上看到五十回。他不明白这个药是个什么玩意儿,故而特意闲着无聊时的时候,上度娘查了一下,记得特别清楚!王珺想了想:“哦,就是有药味儿的那个汤水啊?”他才知道,那是药膳,当时只觉得他们家做饭那个人的手艺有点潮,没想到是自己孤陋寡闻了。温润哭笑不得:“走吧,去看下一个。”下一个灯谜,温润也破解了出来,那是一盏很特别的八卦灯笼。许攸十分喜欢,他就拎着了。王珺一看,心里不舒服了,看着温润的眼神都有点幽怨了。温润只好又给他猜了一个制作成刀型的灯笼。刚溜达不到一半呢,就被赵先生找到了:“你怎么还在这里?”“赵先生,我们在猜灯谜呀!”温润笑着道:“何况这才刚来没多少时间。”“那边都有人去了,就在鳌山灯那里,你们这溜边儿走,干什么呢?黄花鱼啊?”赵先生赶紧的道:“快点过去吧,我跟你们说,今天来了几位才子,是来自府城的,但是我看这帮秀才来意不善啊!”“他们是来挑衅我的?”温润自从当了雅士,又被一群贵公子们交了朋友,就成了这个样子。一般人不来请教,可敢跟他请教的都不是一般人啊。“大概是吧,只是吴山长一直在拖着没让他们找上门去。”赵先生道:“这次是他们搞得鳌山灯,不是咱们书院。”“怪不得呢!”温润恍然大悟:“我就说,咱们书院还没那么阔气,搞这种奢侈品。”“是啊,奢侈品,这个词儿不错,这么一个简单的鳌山灯,花费了几百两银子啊。”赵先生道:“足够咱们书院食堂那边,半年的花费了。”“他们在鳌山灯那里等我,是想要独占鳌头啊?”温润立刻就明白了,这些人的打算。“他们在鳌山灯上挂了不少的灯谜,要跟你比一比呢。”赵先生笑的像是一只偷鸡的黄鼠狼:“他们觉得正面赢你不太有把握,就走这种小道。”猜灯谜么,其实也是一种文采的表现,但是他们专门为了温润而搞了这么多事情出来,真的是太做作了。是为了出名而挑衅温雅士,这与展示才华不同。“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心胸开阔之辈,白天的事情,我们都听说了。”赵先生道:“那个崔公子,就是几个才子之一,只不过他是今年新来的,大概是听说过你的名声,他本来想跟着邓二少他们的,可是邓二少没要他。”“哦?”温润想起那些贵公子们:“他们已经离开府城了。”“我知道,可很多人想加入他们,却被他们不屑一顾,只有你加入了他们,甚至他们去拜访你两次,这可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啊!”赵先生貌似也很羡慕:“那些才是大才子,这帮人,只是跳梁小丑。”“您以前提起府城的才子们,可是说他们都很好的。”温润哭笑不得的道:“这怎么突然就看不上眼了呢?”“看过了谢六公子他们,天下还有能有多大的才子,能入眼啊?”赵先生感叹了一句:“那才是真正的才子。”可不是么,那群贵公子们,风度翩翩,就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正说着呢,他们到了鳌山,顺着灯笼搭建的阶梯,上了去,这四周的鳌山灯很多很亮,中间却是空的!这中间搭建了一个非常矮的台子,只不过这里地基起得高一些,这台子看着就高了点儿,上面已经站了好些人。四周还放了长条案几,有文房四宝,还有酒水点心,更有几个风炉,在烧热水,用来冲茶的,而站着的人里头,又有几个人是坐着的,其中之一,就是吴山长。老头儿精神抖擞,身边坐着的另外几个老头儿,温润也认识,不过是点头之交,这几位老儒生,分别是府城永清府学的山长、永清书院的山长,以及永安书院的山长。说白了,都是官府学院的校长们。而在他们的身后,各自站了几个人。